r>  上堂。建叢林立規矩。逞能矜勢。豎門庭行法令。賣狗懸羊。所以古人。向千巖萬壑之間。韜名遁跡。深蓄厚養。遂能清振一時。美流萬世。設有先人未了底公案。萬不得已。出來了却。今日知上座。且無未了底事。因甚也被此一陣業風。吹到金獅山裏。自逞一場敗露。雖然如是。檢點將來。又且事無一向。理有差殊。欲報佛祖深恩。必作四來依怙。發揮向上宗猷。開闢人天正路。當與麼時。還有同聲相應。同氣相謀者麼。卓拄杖一下云。共將補[褒-保+公]調羹手。撥轉如來正法輪。喝一喝。復舉。楊岐道。楊岐乍住屋壁疎。滿牀盡撒雪珍珠。縮却項暗嗟吁。翻憶古人樹下居。師云。楊岐老人恁麼道。雖是清節操守。激厲後昆。怎奈檢點將來。只可獨善其身。欲豎臨濟門庭。猶未得在。看今日知上座。又作麼生施設。復卓杖云。不因滄海濶。爭見百川潮。
  上堂。日暖風和二月天。鳥啼花放滿山川。當人直下恁麼去。脫體風光本自然。是則也是。祇如水底魚踪。空中鳥跡。又作麼生商量。速道速道。
  上堂。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良久云。佛恩報也。作麼生是深心。還委悉麼分。明月在梅稍上。看到梅稍却又無。喝一喝下座。

  宿士類
  貴陽興國祖融法印和尚

  蜀之李氏子。未詳披剃。依華山三昧和尚圓具。明萬曆欽賜紫衣。住興國終老。無恙坐脫。世壽六十三。僧臘不記。

  貴陽觀音梵行傳性和尚

  普陽人。在會城興國。禮祖融和尚披剃。並具足。傳衣鉢。首住毗尼。後住觀音終老。塔於寺西。世壽七十三。僧臘四十餘。

  西識清見和尚

  楚籍王氏子。出身疆場。禮法中披剃。持金剛經得止。參靈藥和尚印證。師開法貴陽白雲寺終老。塔於寺側。

  合鱗李居士

  貴陽人。字之驊。原宦襲。棄儒學佛。參燕居和尚印證。翛然林下。集書一帙。名蔚堂草。並附有逃禪集。僅收雜偈二首。挺特男兒秉太阿。不將生死問如何。信然直下了無事。撒手懸巖唱哩囉。
  詎肯瞞頇負己靈。分明鼻直兩眉橫。更須試看誰為主。十二時中常自惺。

  普安邑侯天一劉居士

  關南人。諱个臣。幼喜宗乘。常與當代尊宿。交往盤桓。初任福州。過江西。參龍山和尚有省。臨任。公事之暇。少閒談。只危坐。每有定課行持。甞述偈曰。世間一切盡歸空。誰識真空用不窮。三萬三千獅子座。維摩應是足神通。

  居易居士

  法諱明福。金陵葉氏子。字得祿。鎮黔撫中軍事。幼好佛教。留意宗乘。參海內知識。未足其意。特建家菴。名鷲嶺禪寺。迎隱元和尚。於內問法。請益印證。復志謁諸方明宿盤桓。有偈頌機緣等。錄成一書。名逃禪集。僅收雜偈三首。機緣一則。
  牧牛歌。露地白牛見也麼。牧童拍掌笑呵呵。等閒不用勤鞭策。放去收來一任他。
  心入空門身在家。朝衣脫去換袈裟。菩提不二原無樹。意地清凉轉法華。
  六根有疚勿他疑。心病還須心藥醫。面壁九年無一字。令人特地歎希奇。
  元和尚問。牛頭未見四祖時。為甚百鳥銜花。天人送供。士曰。花開蜂蝶聚。元曰。見後因甚不來。士曰。果熟樹頭空。

  三一居士

  普安龍氏子。諱元敘。幼年因慕道之切。盡家以供僧道。一日遇松巋垂問。城東老母。與佛同生。因甚一生不欲見佛。士著語云。彼丈夫兮我丈夫。

  六度居士

  古滇李氏子。母尤氏。十五看香山戲。動出家念。父母不允。幸得霞昌老宿諭曰。昔有維摩大士。作人天師。談不二法門。又不是在家菩薩耶。汝依我說。後來自有受用。士遵霞語。如父母命。有儒士黃中翠。指參爍吼和尚。得入頭處。後參善權和尚印證。所集有錄。僅收機緣三則。偈一首。
  有僧問云。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箇甚麼。士展兩手曰。是箇甚麼。僧云不會。士曰。怪我不得。
  僧問云。盡大地是箇火坑。因甚跳不出。士曰。盡大地是箇火坑。僧擬議。士曰。燒殺也。
  士一日卓杖行。有僧指杖問云。要者箇作麼。士曰。滑路上全得他力。
  偈曰。著衣方免寒。喫飯却止饑。祖師西來意。是甚破驢脊。

  臨濟三十五世天童第五代破山下
  嵩目宗禪師法嗣
  黔西東山古雪智禪師

  蜀東人。參嵩目和尚印證。
  上堂。今朝五月端午。柴門不懸艾虎。時節豈可空過。五毒拈來共煑。明州布袋喫了。咂殺池州魯祖。好大歌莫莽鹵。甜瓜徹蒂甜。苦瓜連根苦。
  上堂。元日初昇。春回六宇。家家鳴鑼。戶戶擊鼓。大者騰歡。小者作舞。惟有東山與世殊。單條白棒慣莽鹵。顛拈倒弄且無年。日日打佛並打祖。忽有箇傍不甘底出來道。者老漢。不諳時世。只知有己。不知有人。山僧即便和聲打退。因甚如此。任從滄海變。終不與君通。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