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峩眉道者

  蜀人。戒律精嚴。不下山者二十載。一日有布衣青裘昂然一偉人來。與語良久。期以明年是日復相見。待明年是日。道者沐浴端坐而逝。迨暮偉人果來。問道者安在。曰亡矣。偉人嘆息良久。書數語壁間。語曰。落日斜。西風冷。幽人今夜來不來。教人立盡梧桐影。字畫飛動。如翔鸞舞鳳。非世間筆也(或謂呂洞賓)。

  錦江禪燈卷第十九
  錦江禪燈卷第二十
  賢護

  涼州孫氏子。來止廣漢閻興寺。常習禪定為業。兼嚴律行。纖毫無犯。以晉隆安五年卒。臨亡。口出五色光明。照滿寺內。遺言使燒身。既而肢節都盡。唯手一指不然。

  法緒

  高昌人。德行清謹。矢志修禪。後入蜀。于劉師塚間頭陀山谷。虎兕不傷。誦法華維摩金光明。常處石室中。率以為常。盛夏于室中圓寂。七日不臭。有異香。經旬不散。每夕放光。照徹數里。村人即于室傍。為起塔焉。

  法成

  涼州人。十六出家。學通經律。不餌五穀。唯食松柏脂。孤居巖穴。習禪為務。元嘉中。東海王懷素。出守巴西。聞風遣迎。會于涪城夏坐講律。事竟辭反。因停廣漢。復弘禪法。後小疾。便告眾云。法成常誦寶積經。于是自力誦之。始得半卷。氣劣不堪。乃令人讀之。一遍方竟。合掌而卒。侍疾十餘人。咸見空中有紺馬。背負金棺。升空而逝。

  法期

  [郫-卑+((白-日+田)/廾)]縣向氏子。早喪二親。事兄如父。十四出家。從智猛諮受禪業。與靈期寺法林。共習禪觀。猛所諳知。皆已證得。後遇玄暢。復從進業。及暢下江陵。師亦隨從。十住觀門。所得已九。有師子奪迅三昧。唯此未盡。暢歎曰。吾自西涉流沙。北履幽漠。東探禹穴。南盡衡羅。唯見此一子。特有禪分。後卒于長沙寺。春秋六十有二。神光映徹數里。體更香潔。

  道法

  燉煌曹氏子。棄家入道。專精禪業。亦旹行神呪。後遊成都。為王休之費鏗之請。于興樂香積二寺主。訓眾有法。常行分衛。不受別請。及僧乞食。所得常減其分。以施蟲鳥。每夕輒脫衣露坐。以飼蚊蝱。後入定。見彌勒放臍中光。照三塗果報。于是深加篤勵。常坐不臥。元徽二年。于定中滅度。平坐繩牀。貌如恒日。

  普恒

  成都郭氏子。為兒童旹。甞于日光中。見聖僧在空中說法。向家人敘之。並未之信。後苦求出家。依止安樂寺。獨處一房。不立眷屬。習靜業禪。善入出住。與蜀韜律師為同意。自說入火光三昧。光從眉直下至金剛際。于光中見諸色像。先身業報。頗亦明了。宋昇明三年卒。春秋七十有八。

  法淋

  晉原臨卭樂氏子。少出家。止蜀郡裴寺。專好戒品。研心十誦。常恨蜀中無好師宗。俄而隱公至蜀。師乃尅己。握錐自刺。晝夜如常。及隱還陝西。隨從數載。諸部毗尼。洞盡心曲。後還蜀。住靈建寺。益部僧尼。無不宗奉。常祈心安養。每誦無量壽及觀音經。輒見一沙門。形甚姝大。常在師前。至齊建武二年。寢疾不愈。注念西方。禮懺不息。見諸賢聖皆集目前。乃向弟子述其所見。令死後焚身。言訖合掌而卒。即于新繁路口。積木燔屍。煙炎衝天。三日乃盡。收斂遺骨。即于其處而起塔焉。

  僧慶

  巴西安漢陳氏子。家世業儒。慶生有異瑞。十三出家。依義興寺淨修梵行。願求見佛。先捨三指。末誓燒身。漸絕糧粒。唯服香油。到大明三年二月八日。于蜀武擔寺西。對其所造淨名像前。焚身供養。刺史張悅。躬出臨視。道俗僑舊。觀者傾邑。行雲結葢。苦雨悲零。俄而晴景開明。天色澄淨。見一物如龍。從[卄/積]升天。時年二十三。天水太守裴方明。為收設利起塔。

  僧生

  [郫-卑+((白-日+田)/廾)]縣袁氏子。少齡出家。以苦行致稱。成都宋豐等。請住三賢寺。誦法華經為業。甞于山中誦經。有虎來蹲其前。誦竟乃去。後每至諷詠。輒見左右四人為侍衛。年雖衰老。而翹勤彌厲。後微疾。便語侍僧云。吾將去矣。遂怡然取疾。

  顯嵩

  西蜀重慶銅梁李氏子。飽參倦遊。出世住巴川之宣密院。三十年跡不出閫。紹興中。集眾說偈曰。八十年中甞浩浩。宏開肆貨摩尼寶。也無一個共商量。不是山僧收舖早。言訖端坐而逝。茶毗舍利無算 時有淨業和尚。石照文氏子。少業屠。有羊方乳二羔。將殺之。二羔銜其刀。跪伏于門。若乞母命。師感歎。棄家為僧。力參宗匠。忽大悟。作偈曰。昨日羅剎心。今朝菩薩面。羅剎與菩薩。不隔一條線。

  禪惠

  名山人。家世業儒。屢舉不第。元符間。郡守呂由誠。見以僧勅戲之。遂棄儒從釋。力參祖道。得大開悟。初住本邑天寧寺。出入必策馬乘輿。諸耆宿言。以佛法貴乎苦行。固不宜乘輿馬服綺繡。師答以偈曰。文殊駕獅子。普賢跨象王。新來一個佛。騎馬也無妨。凡所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