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鼻正。則知其舌正。知其舌正。則知其身正。知其身正。則知其意正。如是乃至十方虗空。八萬四千陀羅尼門。莫不皆正。古之所謂此處最吉祥者。其意在此。其亦是乎。而自少室之後。曹溪以來。散之四方。分為五派。師異訓。人殊習。祖師之道微矣。請略言之。月裏麒麟。溪邊石笋。寒松庭栢。日裏看山。雨聲鳩聲。迷逢達磨。撥塵見佛。漁父棲巢。吐舌退身。擡眸一瞬。舉拳竪指。擊拂敲床。叉手當胸。展開雙掌。或謂之曰道眼。或謂之曰根塵。或謂之曰向上。或謂之曰末後。斯皆順風揚灰於馳突之場。浚渠流惡於眢廢之井。禪師於是也大奮迅定。駕無礙慧。主賓問答。縱奪取與。庶幾乎惑者有解。而執者有破。垢者有滌。而病者有瘳。然則有其事者。則必有其理。有其實者。則必有其名。莊嚴妙善而不可不建者。堂也。方便誘誨而不可不說者。法也。垂信示後而不可不為者。記也。東林眾以記累吾亦不善乎。東林律寺改為十方。其本末具於余語錄序。茲得以略云。時歲四月二十四日記。

  嘉泰普燈錄卷第三十(終)
  音釋

   濬音峻 於戲與嗚呼同 跂音仚 還音旋 飂音留 崷自秋切 崒才律切 颸楚飢切 罤音題 [舀*鳥]竹咸切 適音的 魄音託 尳音鶻 絭音勸 鞏音拱 耔音茲 徵竹里切 廖音抽 蹴七宿切 舍與捨同 眢音剜 枘而銳切釋柄也



  人未有不以文字語言相授者。今七佛偈是其一也。乃若中夏。則三十萬年之前。包犧氏作已。畫八卦。造書契。為文字權輿。至釋迦之興。固亦無異。今一大藏教可謂富矣。乃獨於最後舉華。示其上足弟子迦葉。迦葉欣然微笑。不立文字。不形語言。謂之正法眼藏。然師舉華而傳弟子。一笑而受。既書之木葉。旁行之間矣。亦未見其與古聖異也。豈謂之文而非文。謂之言而非言耶。昔有景德傳燈三十卷者。蓋非文之文。非言之言也。燈既傳矣。自一而千萬。烏有窮盡。故廣之於天聖。續之於靖國。然二家所著。皆草創趣成。凡例不立。詳簡失中。雖聖若賢臣之事。有不具者。獨旁見間出於諸祖章中。識者以為恨。吳僧正受始著普燈。凡十有七年。成三十卷。前日之恨毫髮無遺矣。尤為光明崇顯者。我祖宗之明詔睿藻。一語半偈。裒集登載皆有據依。足以傳示萬世。寶為大訓。其有功於釋門最大。方上之御府。副在名山。又以其別本示游。俾得紀述梗槩于後。游自隆興距嘉泰。五備史官。今雖告老。待盡山澤。猶於祖宗遺事。思以塵露之微。求足山海。不自知其力之不逮也。
  嘉泰四十三月乙酉。太中大夫充寶謨閣待制致仕山陰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賜紫金魚袋陸游謹書。

嘉泰普燈錄跋

  傳云。廣云。續云。燈固燈也。其如光燭有偏。何耿耿餘輝殘燄。竝收無遺者。虗中燈而普然。二楞板于茲。既淹矣。此錄尚無國本。頃歲適出劂氏手。余意廓如。就觀國字舊點。有艶曲未盡。有旁訓絕無。措大不合。正焉補焉。狐之媚必呂。猿之蟲必啼。醜拙不別。此世惑者。守株緣木。以覓兔魚。不惟風之始也而已。
  寶林 梅峯(信) 敬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