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禮辭。南行者兩月。至大庾嶺。僧惠明。本將軍。同數百人。來欲奪衣鉢。明先趁及。祖擲衣鉢于石曰。此衣表信。可力爭耶。明舉衣鉢。不能動。乃曰。我為法來。不為衣來。祖曰。汝既為法來。可屏息諸緣。勿生一念。吾為汝說。明良久。祖曰。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言下大悟。復問曰。上來密語密意外。還更有密意旨否。祖曰。與汝說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邊。明曰。惠明雖在黃梅。實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飲水。冷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師也。祖曰。汝若如是。吾與汝同師黃梅。善自護持。明又問。惠明今向甚處去。祖曰。逢袁則止。遇蒙則居。明禮辭。還至嶺下。謂眾曰。向涉崔嵬。杳無踪跡。當別道尋之。趁眾遂散。祖後至曹溪。物色之者稍稍聞。遂避難于四會之獵人隊中。經十五載。時與獵人。隨宜說法。獵人令守網。有獲悉放。每飯時常以菜寄煑肉鍋。或問。則對曰。但喫肉邊菜○儀鳳元年正月八日。忽念說法時至。遂出至廣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師講涅槃經。寓止廊廡間。暮夜風颺剎幡。聞二僧對論。一曰幡動。一曰風動。往復不已。祖曰。不是幡動。不是風動。仁者心動。一眾竦然。印宗延入上座。徵詰奧義。見祖言簡理當。不由文字。乃曰。久聞黃梅衣法南來。莫是行者否。祖曰然。印宗作禮。請衣鉢出示大眾。令瞻禮。宗復問曰。黃梅付囑。如何指授。祖曰。指授即無。惟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
  表曰。觀之又觀。蟻子決定不食鐵。堯封潛曰。焰頭誇富貴。

  第三十四祖南嶽懷讓禪師

  金州杜氏子。唐儀鳳二年四月八日。降生。有白氣上屬天。太史奏之高宗。高宗問。是何祥乎。對曰。國之法器。不染世榮。高宗敕金州太守韓。偕親往存慰。年十歲惟樂佛書。有玄靜三藏。告師父母曰。此子若出家。必獲上乘。廣度眾生。至垂拱三年。年十五。依荊州玉泉寺弘景律師。出家。通天二年。受戒。習毗尼藏。一日歎曰。夫出家者。當為無為法。天上人間。無有勝者。遇同學坦然。相與謁嵩山安。安啟發。乃直詣曹溪。禮能大師。能曰。何處來。師曰嵩山。能曰。什麼物恁麼來。師無語。經八載。忽然悟。乃白能曰。某甲有個會處。能曰。作麼生。師曰。說似一物即不中。能曰。還可修證否。師曰。修證即不無。污染即不得。能曰。只此不污染。諸佛之所護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西天般若多羅讖。汝足下出一馬駒。踏殺天下人。應在汝心。不須速說。師既得法。侍能復十五年。先天二年。往衡嶽。居般若寺。示眾曰。一切萬法。皆從心生。心無所生。法無能住。若達心地。所作無礙。非遇上根。宜慎辭哉○僧問。如鏡鑄。像像成後。光歸何處。師云。如大德未出家時。相狀一向什麼處去。僧云。成後為什麼不鑑照。師曰。雖然不鑑照。謾他一點不得。
  表曰。十八女兒不繫裙。難得入地獄如箭。堯封潛曰。判官手裏筆。

  第三十五祖江西道一禪師

  漢州什邡縣人。姓馬氏。故世稱馬祖。或云馬大師。容貌奇異。牛行虎視。引舌過鼻。足下有二輪文。幼於本邑羅漢寺出家。受具於渝州圓律師。開元中。習定於衡嶽。讓和尚知是法器。就問曰。大德坐禪圖甚麼。師曰圖作佛。讓取一磚。於師菴前石上磨。師曰。磨作甚麼。讓曰。磨作鏡。師曰。磨磚豈得成鏡耶。讓曰。磨磚既不成鏡。坐禪豈得作佛。師曰。如何即是。讓曰。如牛駕車。車若不行。打車即是。打牛即是。師無對。讓又曰。汝學坐禪。為學坐佛。若學坐禪。禪非坐臥。若學坐佛。佛非定相。於無住法。不應取捨。汝若坐佛。即是殺佛。若執坐相。非達其理。師聞示誨。如飲醍醐。禮拜問曰。如何用心。即合無相三昧。讓曰。汝學心地法門。如下種子。我說法要。譬彼天澤。汝緣合故。當見其道。又問。道非色相。云何能見。讓曰。心地法眼。能見乎道。無相三昧亦復然矣。師曰。有成壞否。讓曰。若以成壞聚散而見道者。非見道也。聽吾偈曰。心地含諸種。遇澤悉皆萌。三昧花無相。何壞復何成。師蒙開悟。心意超然。侍奉九秋。日益玄奧。始居建陽佛迹嶺。遷於臨川。次至南康龔公山○僧問。離四句絕百非。請師直指西來意。師曰。我今日勞倦。不能為汝說問。取智藏去。僧問西堂。堂云何不問和尚。僧云。和尚教來問。堂云。我今日頭痛。不能為汝說。問取海兄去。僧又問百丈。丈曰。我到這裏。却不會。僧却回舉似師。師曰。藏頭白海頭黑。
  表曰。雲褁楚山頭。決定多風雨。堯封潛曰。紫羅袋重盛官誥。

  第三十六祖百丈懷海禪師

  生福州長樂王氏。兒時隨母入寺。指佛像問母。此為誰。母曰佛也。師曰。形容與人無異。我後亦當作佛。丱歲離塵。三學該練。參馬祖為侍者。檀越每送齋飯來。師纔揭開盤葢。馬祖便拈起一片胡餅曰。是甚麼。如此經三年。一日侍馬祖。行次見一群野鴨飛過。馬祖曰。是甚麼。師曰。野鴨子。馬祖曰。甚處去也。師曰。飛過去也。馬祖遂把師鼻扭。負痛失聲。馬祖曰。又道飛過去也。師於言下有省。却歸侍者寮。哀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