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有人將劍來取師頭。師還躲避否。師曰。若有不眨眼底將軍。便有不怕死底和尚。沙作揮劍勢。師放身便倒。沙曰好個阿師死在劍下。師起來呵呵大笑曰作麼作麼。問。無眼耳鼻舌身意。意旨如何。師曰父母未生前道得一句即答。問如何是佛。師曰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曰。此是報化佛。如何是法身佛。師曰莫著相。曰如何是法。師曰。玉軸琅函非是法。闍黎問處太分明。曰不會。師舀闍黎。僧應諾。師曰又道不會。曰如何是僧。師曰。衲衣擁雪千山外。錫杖拖雲四海中。曰還有向上事否。師曰。向下也無。說甚向上。問達磨未來時如何。師曰古鏡分明含萬象。曰來後如何。師曰萬象分明古鏡中。曰用來作麼。師曰祖師若不來埋沒古鏡。溪上坐次。僧問如何是隨波逐浪句。師曰。兩岸春風杳不斷。一溪流水落花新。曰爭奈學人不會。師曰。蜻蜓飛尚緩。蛺蝶舞偏忙。曰和尚將境示人。師振威一喝。僧禮拜。師曰未在更道。僧無語。師曰。啼得血流無用處。不如緘口過殘春。一日示疾。或請說偈。師曰。此皆文飾。非無更也。以手搖曳而逝。

  碧峰顯禪師法嗣
  湖州天池玉芝菴月泉法聚禪師

  嘉興富氏子。髫齗肄儒。淹通經藉。從師海鹽資聖寺別搆靜室讀壇經有省。後聞僧舉僧問大顛如何是見性。顛曰見即是性。不覺一笑。尋結廬於悟空山。作湖光倚杖二首。參夢居。師問如何不落人圈繢。居與一掌。師即大悟。徙居天池玉芝精舍。上堂。迅速年光若流水。盡道三十六旬。今夜止爭如山僧。有個陳年曆日。直是無頭無尾。雖然墨爛紙灰。爭奈諸人本命元辰盡在裏許。驀然拈出繩床角頭。打亂週天星紀。誰管他角亢危婁氐房箕尾。切忌顛拈倒舉。如何是顛拈倒舉。老者不減年。幼者非得歲。申生人不屬猴。子生人不屬鼠。吏部陵光祖問。東土一千七百善知識。即今向甚麼處去了。師指庭樹鳴蟬曰者裏也有一個。曰聲響便是麼。師曰喚作聲響即錯過去也。又以手指石問曰無情說法只者個如何說法。師曰。說法且置。平常喚者個作甚麼。曰喚作石頭。師曰又道不說法。

  金臺覺禪師法嗣
  杭州徑山萬松慧林禪師

  郡之仁和沈氏子。投禮天目平舒老人。獲聞心要。後入京師宿通堂。聞僧誦丹霞上堂語遂大徹。時伏牛空幻寓止廣德。師詣陳所解。遂得法鳥。後住徑山。一日書偈曰。七十六年萍踪何倚。本無去來。應緣而已。遂寂。

  天目進禪師法嗣
  野翁曉禪師

  無趣參。師曰。達磨西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唯在直下軆取。子若信得及。可放下萬緣參個萬法歸一。趣有省。付以偈曰。非法非非法。非性非非性。非心非非心。付汝心法竟。

  壽堂松禪師法嗣
  建寧府斗峯古音淨琴禪師

  郡之建陽蔡氏子。年二十五禮赤石山主出家。便問曰。人言明心見性。莫不是我心起處便覺知者麼。石曰。此妄心非真心也。若認此心是認賊為子。師曰恁麼則我乃無心耶。石曰是汝知無所知覺無所覺者。師聞直下頓脫身心獨見自性。非知非不知。非覺非不覺。遇泉州靜晃禪師教看萬法歸一公案。後入蜀經南陽鷄鳴河。中途有省。參壽堂于巫山寺。遂承印可。有醍醐集行世。

  南嶽下三十世
  天奇瑞禪師法嗣
  隨州關子嶺龍泉寺無聞明聰禪師

  邵武光澤奚氏子。依且隱菴出家。出入講席。於大通智勝佛四句偈日參夜究。一日忽聞馬嘶豁然大悟。參天奇。纔禮拜奇便打。師曰。某甲適來草草。觸忤和尚。奇曰老僧今日被上座勘破。師曰。和尚是在世忘世。在念忘念。某甲豈能勘破。奇曰在世忘世是如何。師曰了物非物。曰在念忘念是如何。師曰於心無心。曰心物俱忘時如何。師曰華山高突太行峨。住後。僧問如何是本來面目。師曰石香亭。曰便恁麼去時如何。師曰喪却了也(笑巖云。放去較危。收來太速)。問。今朝四月八日天下叢林皆慶佛誕。未審如來何處降生。師於几上畵一圓相。僧無語(笑巖代僧作禮云。盡界普瞻)。一日忽遁去。越二年復歸山。七月朔夕謂眾曰。因心不了又遊方。吳越山川路渺茫。拄杖一條擔日月。龍泉寺裏話偏長。以拄杖擲地趺坐而逝。全身塔於寺右。

  淨菴素禪師法嗣
  襄陽府大覺圓禪師

  笑巖參。師舉外道問佛。不問有言不問無言。世尊良久。外道遂悟佛旨因緣。乃曰既是不涉有無。良久亦是閒名。正恁麼時。外道大悟。悟個甚麼。巖擬對。師以手掩巖口曰。止止。猶更挂齒在。巖豁然曰。可謂東土衲僧不若西天外道。誠大遠在。遂呈偈曰。自笑當年畵模則。幾番紅了幾番黑。如今謝主老還鄉。那管平生得未得。師亦大喜曰。奇哉。斯偈是從上果地人之語也。

  天寧濟禪師法嗣
  嘉興府胥山雲谷法會禪師

  郡之嘉善懷氏子。依大雲寺出家。時法舟掩關天寧。師往參。舟授以念佛話。一日受食碗忽墮地。猛然有省。尋閱宗鏡錄大悟。僧問如何是祖師意。師曰有水皆含月。無山不帶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