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足代簫管。塵土雖防。我未暇掃。其剛學若是。
  明徹。六歲出家。教立志守操勤苦知名。與同學數僧師舊本朽壞。忽風雨吹屋欹倒。無物支持。數僧皆走。徹居其屋學業如故。人或問之。屋崩何不避耶。徹答曰。寸陰難廢爾。
  (已上蠹滅。纔殘此一百一十九字。今私依殘文并本傳。取意私補之云)
  (道超塵埋 明徹梁絕)
  (道超。姓陸。吳郡之人也。少以勤篤知名。超處獨房。屏絕賓伴居習學。內外塵埃滿室。蟋蟀鳴壁。中書郎張率謂曰。蟲聲聒耳。塵土埋膝。安能對此而無忤耶。超答。時聞虫聲。足代簫管。塵土雖[怡-台+方]。我未暇掃。其剛學若是)
  (明徹。六歲出家學教。立志守操勤苦知名。與同學數僧住師舊房。其房本朽壞。忽風雨吹屋欹倒。無物支持。數僧皆走。徹居其屋學業如故。或問之。屋崩何不避之耶。徹答曰。寸陰難癈爾)

  道英臥氷 慧滿坐雪

  道英。習禪為業。神異累陳。因行至龍臺澤池側。令弟子持衣。脫衣入水。經于六宿而出。告曰。雖在水中唯獘土坌我爾。後又屬嚴冬氷雪厚壯。乃曰如此平地可不得眠。遂脫衣臥于氷雪。三宿乃起曰。幾被火炙殺。
  慧滿。初來相州遇那禪師。禪師授與禪法。因而大悟。唯著一衣復蓄二針。夏便通捨。冬則乞補。別無生計。後於洛州南會善寺側宿於栢墓中。遇雪深三尺。乃入寺見曇曠法師。曠怪問何來。滿曰法友來耶。曠遣尋坐處四邊。雪擁其身可積五六尺。(法友來。未詳)

  (月)藏母吞星 玄親夢月

  智藏。姓顧。祖父皆仕於梁。父早亡。其母居于吳中。甞出繞吳城一匝。忽見密雲四布而中天開朗。眾星墜地。乃取一而吞之。因而有娠。及生藏。聰敏非常。出家興教。
  知玄。姓陳。眉州人。祖父皆仕。母魏氏因夢月入于懷乃有孕。生於玄。幼便聰慧深悟釋宗。乃求入道。後三藏俱曉。化行岷蜀。蜀人歸信。不忍呼名。唯呼為陳菩薩焉。

  (屑)慧隆松寒 朗公霜潔

  慧隆。幼學佛乘深解義理。宋明帝請隆於湘宮寺講說。學徒一千餘人。宋代名流多為交結。而節操容貌有若寒松。故汝南周顒目之曰。隆法師蕭散森疎。若霜下之松竹。(一千餘人。傳作八百餘人)
  慧朗。廣學內外。擅名梁代。而肥貌潔白宛若雪霜。故時語云霜潔白朗。

  道常執志 亡名秉節

  道常。與道標同學。大有才器。三藏備明。時秦主姚興見此二人。神氣雋朗有經國之量。乃令尚書令姚顯逼此二人罷道助振王業。又作詔與常.標云。卿等皎然之操實在可嘉。但君臨四海。治急須才。欲令奪卿法服。助翼贊時世。苟心存道味。寧繫白黑。望察此懷。不以守志為辭也。常等各有答云云。興又致書於什.[(丰*力)/石]。二師求免此二人罷道。常等被逼無已。執志不遑。乃投身巖谷而卒。(道常。傳作道恒。投身作遁身)
  亡名。世襲衣冠。棄榮求道。性好吟嘯。偏賞丘林。名滿天下。梁元帝加禮重。帝見名器宇非常。有經濟之才。帝與朝省議之。欲以爵祿榮之。乃辭而不就。愈秉其節。帝謂之此高節道人也。乃作絕學箴文行於世矣。

  僧可臂斷 法願齒折

  僧可。以禪為務。初達磨以楞伽法始傳于可。可於林野之間習學。遭賊斫斷其臂。不令人知亦不覺痛苦。後有法林者。亦遭賊斫臂。號叫通夕。可為治裹。乞食供林。林恠可手臂不便怒之。可曰。我亦無臂。師何怪怒。於是世人方覺可禪師臂斷。
  法願。深學習儒釋。獨步江西。人以道行之聲聞于宋孝武帝。帝一日忽問願何故作菜食。願曰。貧道受戒以來。一齋度日食菜飯。帝強逼以肉食。願執志不迴。被逼無已。遂折兩齒而免。

  (東)淵度興西 基進化東

  宋僧淵與曇度。俱曉教乘。義解相繼。其道興于江西。人稱為寶。
  慧基.超進。行解相高。內外洞達。俱在江東大興佛法。人民遵化重之若神。

  (冬)彌天辨鼎 法安獲鐘

  道安。晉習鑿齒初訪於安。安問曰子何人也。齒曰四海習鑿齒。已問安曰法師何名。安曰彌天釋道安。因此時皆呼為彌天。時秦王苻堅於藍田獲大鼎。容三十七斛。邊有篆文。朝庭莫有識者。以示於安。安曰此古篆書。云魯襄公所鑄。又於市得一銅斛。其形正圓。下向為斗。橫梁昴者為升。低者為合梁。一頭為籥籥。同黃鐘容半合。邊有篆文。堅又問安。安曰此王莽自言出自帝舜。龍集戊辰改正即位。以同律量。布之四方。欲小大器均。令天下取平。堅大賞之。勅三舘學士有疑事皆師問於安法師。(昴當作昂也。昴星名。从日卯。昂者升也。从日卬也)
  法安。慧遠之弟子也。精專經律。特持守戒行。於新陽縣寄居。此縣多虎。安為息人民建寺。後欲畫像。須得銅青。困不能得。夜夢神人指安牀前曰。此下有銅鐘。旦即掘之果獲二口。因以成像。復一口助遠師鑄像。一口武昌太守借看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