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寶珠。自今以後如是念佛。捨身所有供養和尚。依此方法常修念佛。由是威力念佛三昧。即我心中名正因種菴摩羅識。十方之如來自受法樂凝然常住名大圓鏡。自受用佛為大菩薩說法妙法名平等正智.妙觀察智。他受用佛即我心性第八賴耶.第七末那.第六意識了因佛種。一切如來由大慈悲現大小身居淨穢土。為未登地二乘凡夫人及非人隨類說法變化難思。名成事智。應化如來即我心性前五轉識緣因佛種自性法身。與我正因不應分別。離諸戲論絕言論境。與一切法平等俱有仰信受。受用身佛與我了因有因果等迷悟差別。諸佛智慧甚深廣博。無漏種子互究竟成故。我等有情智慧藏沒有漏薰習。不知前後。由有本覺了因種子。雖妄分別是非差別怨親善惡土分智慧。乃至蚊虻亦有了知。遇難遁法活命求食。微少智心自然具足。若無了因受用心性一切含識。猶如枯木無所了知。但觀諸佛乃與我心智性平等。更無勝負。由迷悟緣有賢愚別。應身如來極大慈悲。與我心中緣因種性平等平等不可論別。如來慈悲遍於法界。普攝於一切。離繫縛故。我心慈悲本性雖廣妄狹少。但慈念我妻子眷屬親眤之類。不及法界。若有情類本無緣因慈悲種子。不可愛念慈悲我身妻子等類。猶如石瓦互無慈悲。由是觀心。三身如來具我心中。不求佗所。但觀我心不觀餘法。但信法性不信其餘。如是思惟觀察自佗。乃至蚊虻蠢蠢生類。皆是三身諸佛如來相好。慈悲自然現前。是故應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應觀法性真如寂靜。諸法心起不思議故。

  ○比丘外相內法

  寶志和尚誘放逸沙門云。汝比丘僧知僧作法哉。比丘答言我粗知之。和尚問言云何知哉。比丘答言。三衣一鉢錫杖具足入里乞食。是沙門行(云云)。和尚又問。是而外相。內心作法為我可說。比丘答言。我本愚癡而不習正教。是故不知心行所為。和尚從眼淚流。良久仰天思惟。然後語言。調直內心是沙門法。外相威儀未真法師。比丘怖驚白和尚言。何直心性。願為說之。和尚告言。於諸眾生。生大悲心。生如佛想。生父母想。生大師想。生一子想。上從諸佛下于蚊虻。平等觀之。深生敬心。更不生於一念怨心。亦不加於一念惡言。若見諸佛及大菩薩聲聞賢聖。如是聖人發戀慕心。可發大願。願我眾生如佛菩薩出離生死。為大燈明。破無明闇。若見人天鬼畜地獄如是等類。起大悲心發於誓願。願我方便拔其苦難。漸漸引攝令入佛慧。所以者何。佛一切諸法由心造起。勿令放逸作諸惡業。但可謙下敬禮眾生。如是心行是真法師。如我昔時往邊州中。有一比丘住於山林。結艸為室。持佛禁戒全無犯過。見其比丘所行之事。但行禮拜恭敬一切。向食三度禮拜而食。著衣服時亦禮衣服然後著衣。艸木山河道路大地必先禮拜而後遊履。或又用之。何況寶塔伽藍僧房佛像經典日月星宿父母師長朋友知識男女老少。乃至牛馬鳥獸等類。至心禮拜更不欺誑。我見此行問其因緣。比丘答之。凡夫心屈分別凡夫貴賤上下。有情非情有恩無恩。若望佛意。色香是佛。何況含識豈非佛哉。我心是佛一切亦然。是故我今禮拜萬物。恭敬如佛。尊重如王。以是功德普及一切。除妄想意還住本覺。我聞此說。禮彼比丘。比丘禮我。我禮比丘。如是經時互發道心。彼比丘是真沙門。汝應攝心勿令放逸。恭敬一切志求佛法。如彼比丘。放逸沙門聞和尚語。叩頭責心。攝身與心。敬禮於一切。戒品具足。令得正信。是故應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應觀法性真如寂靜。諸法心起不思議故。

  心性罪福因緣集卷之上
  心性罪福因緣集卷之中

    大宋國 智覺禪師 註置

  ○法空比丘言

  邊州中有一男子。家常貧弊而無財寶。妻子眷屬養育無力。雖求財寶更不可得。遇有知僧問尋可得財寶由。比丘答言。信第一財。諸寶中勝。若得信財者二世安樂。男子大恠重問而言。以何為信財。示其在所。我今荷取而二世無苦。比丘復答。但信諸佛常住不滅。我心是佛無離心佛。如是信解名為信財。二世富樂不可言盡。男子受教如是信解。日日觀念夜夜思惟。梵釋諸天常來守護。自然財寶不求自來。貧窮盡除眾人愛敬。命終之後生於淨土。見聞此事無不感人。是故應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應觀法性寂靜真如。一切諸法不思議故。

  ○邊州中有一比丘

  名彌留越。全缺戒行空無所知。而是愚僧。常好大食。不著袈裟亦不持鉢。身著白衣不具威儀。時人輕弄名禿居士焉。是彌留越從有智人而誦四句偈。
  歸命本覺心法身  常住玅法心蓮臺  本來具足三身德  三十七尊住心城
  從是四句偈以外更無所習。比丘常念此文義理。朝夜誦練念念思惟。于時有一長者請於千僧。家內設食布施供養。請得九百九十九僧不得一僧。歎念不滿供於千僧願。是彌留越雖在于近邊。見著白衣并無所知。但念愚者不入僧數。于時有賢者語長者言。不量智行不求威儀。只以信心請彌留越入千僧數。可遂本願焉。長者信於此。請彌留越。是彌留越年已長大。而坐於下座受長者之供。餘僧檀那集會男女皆嫌愚僧。加誹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