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藏經 六道集
 清 弘贊輯

六道集敘

  世俗日下。則立教者日勞。舜之命禹曰。人心惟危。而孟子則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葢聖賢相告。其詞宜簡而該。與流俗人言。則其詞宜詳而近。勢則然也。佛說六道之旨。以窮一心之變。極幽明之故。可謂。痛哭流涕。而後之人。猶漠然視之。吾鄉在犙和尚。乃為採古今近事家喻戶曉者。著以為六道集。葢為未悟人說法。不得不然。吾謂。人所以迷而不悟者。有二端。其一曰。吾人也何至流為異物。其一曰。人生快意耳。遑恤他生。然就其一日之間。一念之頃。已不知幾為天。幾為人。幾為畜生餓鬼。誠得秦鏡懸之於前。使其肝膽畢呈。意念盡露。六道之變相。紛紜交錯。一時並見於胸臆之中。庶其懼而知返乎。在和尚博極羣書。著述數十種。年將七十。而緝此集。其指愈淺。其憂愈深。讀者毋徒視為虗誕之談。而忘其為肝膽之照也。   羅浮陳恭尹拜題

六道集序

  和尚本乘願力來。冲齡入道。辯才汜濫。文字縱橫。早年曲唱新豐。調高千古。中歲光韜韶石藏究三車。不欲出世為人。爭奈龍天。弗肯尋住鼎湖方丈。遂令聲價難醻然。卒不樂久居。旋臥象林深處。意謂。靈山會上。笑拈花者。不過一人。丁此末法時。中棒投機者。屈寧多指。矧諸方既富煉凡大冶爐。火方紅。我這裡不妨退步潛身。煙霞共老。與其一期說法。度有限之眾生。孰若多著要書。利無窮之後。學于是。始從韶石。終至象林。中間五十幾白。奚啻億萬餘言。龍也何幸受益良多。獨恨鈍根少領玄趣。然最愛其六道一集。痛醒羣蒙。夫影必隨形。谷必畣響。種瓜不得豆。結果定從因。此理勢之所必然。然俗漢恬不之覺。和尚不舍慈悲。悲夫。眾迷於六道。輪迴靡艾也。猛然拈出示之。昭昭然如揭日月而行。無幽不燭。普使人人。深知報應不爽。因果無差。皆能回光返照。各辦前程者。功不在菩薩下也。龍敢不服膺拳拳乎。僅再拜颺言。而序其上。 旹
  康熈二十一年壬戌東莞弟子李龍標頓首拜題

  六道集總目

卷一
  天道

卷二
  人道  阿修羅道

卷三
  鬼神道

卷四
  畜生道  地獄道

卷五
  地獄道之餘
  六道集目錄

卷一
天道
  述言  述諸經文  法句喻經  天竺(無著菩薩)  孫稚  董青建  歷陽(張應)  襄陽(史世光)  江陵(釋黃遷)  酒泉郡(伯裘)  武帝妃(郗氏)  蜀郡(沙門慧韶)  中天竺(沙門勒那)  湘州(釋玄景)  潞州(辛彥之)  海東(玄光禪師)  京師(子鄰法師)  壽州(玄宗禪師)  長安(道宣律師)  嵩山(破竈墮和尚)  循州(北山神)  于闐國(沙彌)  廣州(陳公孺)
卷二
人道
  述諸經文  三教平心論  正見經  轉輪五道經  優婆塞戒經  二教論  五王經  善見律  雜事律  舊雜譬喻經  法句喻經  經律云  賢愚經  度狗經  天竺蝙蝠  泰山(羊祐)  瑯琊(王練)  吳興(向靖)  餘杭(曇翼)  宋武帝  崑崙山(曇諦法師)  北代(乘禪師)  趙州(雌雉)  宣帝  元帝  博陵(崔彥武)  太山(客僧)  徐陵(智威禪師)  天台(智環)  汾州(劉善經母)  湘州(趙宗孫)  蘄州(五祖)  并州(二鴿兒)  莊惠太子  登州(鶴喙女)沙門(釋牛雲)  回向寺(釋法秀)  壽州(毛賴債)  興元間(韋皋)  龍懷寺(曇相法師)  衡嶽寺(知辯法師)  東都(沙門圓澤)  吳郡(齊君佐)  宋仁宗  滁州(張方平)  公亮  東坡  山谷  燕都(僧福安)  紹興(釋大同)  浙江(管春)  羅定州(東安縣令)  惠州(韓耳叔)  湖廣(雉兒)  潮州(篐桶翁)  譚景升  (南唐邊鎬南宋高宗)

阿修羅道
  集諸經文  清辯論師  娶修羅女  大頭仙人
卷三
鬼神道
  釋名  牟子  天地本起經  順正理論  正法念經  雒陽(安世高)  交趾(何敞)  阿登  河陰(曇遼)  太山(法相法師)  陳國(袁無忌)  長安(慧嵬禪師)  廬山(曇邕法師)  竺曇遂  始豐(曇蘭禪師)  瑯琊(王凝之妻)  淮南(胡茂回)  秦主(姚萇)  高平(李羨奴)  河內(司馬文宣)  長安(王胡)  榮陽(鄭鮮之)  京師(慧果法師)  王文明  東海(何澹之)  張乙  襄城(李頤)  會稽(弘明法師)  靈苑(曇超禪師)  楊州(道昶)  南陽(宋定伯)  瑯琊(法度法師)  汾州(釋曇鸞)  河南(王彥偉)  趙郡(眭仁蒨)  濩澤縣(李錄事)  武帝  洛州(任五娘)  姚明解  博陵(崔軏)  京兆(殷安仁)  嵩嶽(元珪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