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成三年三月。澄觀卒。帝以祖聖宗仰。特輟朝三日。重臣縞素。奉全身塔於終南山。

  宣宗

  【標】帝諱忱。憲宗第十三子。封光王。武宗忌之。拘於後苑。宦者仇士良潛令髠髮為僧。乃周游天下。見鹽官安禪師。安與帝曰。時至矣。無滯泥蟠。囑以佛法。武宗崩。左神策軍中尉楊公諷宰臣百官迎立之。即位改元。大中閏三月詔曰。會昌季年。併省寺宇。雖云異方之教。有資為理之源。中國之人久行其道。釐革過當。事體乖謬。其靈山聖境。應會昌五年所廢寺宇。諸宿舊僧可仍舊修復住持(唐史)。二年。勑上都.東都.荊.揚.汴.益等州建寺立方等戒壇。為僧尼再度者重受戒法。五臺山建五寺。各度僧五十人。三年。勑沙門靈晏為左右街僧錄。四年。勑杭州鹽官安禪師所居院賜名齊豐寺。【標】五年正月。詔弘辯禪師入內。帝問禪宗何有南北之名。師曰。禪門本無南北。至弘忍大師有二弟子。一慧能居嶺南。一神秀在北揚化。得法雖一。而開導發悟有頓漸之異。故曰南頓北漸。帝曰何名戒定慧。師曰。防非止惡名戒。六根涉境心不隨緣名定。心境俱空照覽無惑名慧。何名方便。師曰。隱實覆相。權巧之門也。何為佛心。師曰。佛者言覺。心者佛之別名。有人念佛如何。師曰。中下之根。不能頓曉。佛開觀門。令念佛生於極樂。是日弘辯奏對。漏下七刻。帝悅。賜號圓智禪師(舊史.五灯)。

  懿宗

  帝諱漼。宣宗長子。咸通三年四月。勑兩街四寺各建戒壇度僧。杭州大慈山寰中卒。僖宗賜諡性空大師。塔曰定慧。仍為贊曰。履踐真實。心悟無際。南泉趙州。激揚酬對。居乏寒泉。虎跑以濟。惟德斯馨。風清日麗。六年十二月三日。德山宣鑒坐化。勑諡見性禪師。八年四月十日。臨際義玄端坐說偈而逝。勑諡慧照禪師。塔曰澄靈。十年三月洞山良价入寂。勑諡悟本禪師。塔曰慧覺。十一年。賜終南山道宣律師澄照之號。十二年五月。帝幸安國寺。賜知玄沉檀寶座。高二丈餘。十四年三月。造浮圖寶帳綵旛花盖。勑兩街往鳳翔迎佛骨。四月八日至京。帝御安福門。迎拜入內瞻禮。群臣有諫者至。言憲宗迎佛骨尋即晏駕。帝曰。朕生得之。死無所恨。帝每於禁中設講席。自唱經旨。手錄梵文而為贊唄(舊史.稽古略.虎跑寺記)。

  僖宗

  帝諱儇。懿宗第五子。廣明元年。以黃巢入宼幸成都。詔知玄法師赴行在談論。賜號悟達國師。留宮久之。辭歸九隴(高僧傳)。又賜諡永嘉玄覺曰無相大師。塔號淨光。

  昭宗

  帝諱曄。懿宗第七子。龍紀元年誕節。勑兩街僧道入內殿講論。乾寧三年。勑於羅什法師譯經處重建草堂寺。四年。勅諡趙州從諗曰真際大師(統紀)。

  佛法金湯編卷第七

    天台釋如惺重校

  佛法金湯編卷第八

    會稽沙門 心泰 編
    天台沙門 真清 閱

  蕭瑀

  瑀。字時文。後梁明帝子。相高祖。太史令傅奕七上書請除佛法。高祖以其書付群臣議。大臣皆曰。佛法興自屢朝。弘善遏惡冥助國家。理無廢棄。瑀曰。佛聖人也。而奕非之。非聖人者無法當治其罪。太宗謂曰。佛道微妙。聖迹可。師且報應顯然。卿獨不悟其理。何也。奕對忤旨。太宗惡之。自是終身不齒。瑀於藍田造津梁寺。請法喜禪師居之(舊史并高僧傳)。

  裴寂

  寂。字玄真。蒲州桑泉人。隋大業中為晉陽宮副監。高祖即位謂寂曰。使我至此者公也。拜尚書右僕射。高祖一日問群臣曰。傅奕每言佛教無用。卿等何如。寂對曰。陛下昔創義師。志馮三寶。言登九五。誓啟玄門。今六合歸仁。富有四海。而欲納奕之言。豈不虧往德而彰今過乎(舊唐史)。

  李師政

  師政為秦王府典儀。高祖武德九年。述內德論以非傳奕。其序略曰。若夫十力調御。運法舟於苦海。三乘汲引。坦夷途於火宅。勸善進德之廣。六經所未逮。戒惡防患之深。九流莫之比。且佛惟弘善。不長惡於臣民。戒本防非。何損治於家國。若人人守善。家家奉戒。刑罰何得而廣。禍亂無由而作矣(云云)。【標】謹著論三篇。其辨惑篇明邪正之通蔽。其通命篇辨殃慶之倚伏。其空有篇破斷常之執見。辨惑篇略曰。有辨聰書生謂忠正君子曰。釋迦生於天竺。修多出有西胡。名位無儔於周孔。功德靡稱於典謨。實遠夷之尊敬。非中夏之師儒。忠正君子曰。夫由余出自西戎。輔秦穆公以開霸業。日磾生於北戎。侍漢武而除危害。何必取其同俗而捨於異方乎。若夫恕己及物。孰與佛之弘乎。覩末知本。孰與佛之遠乎。勸善懲惡。孰與佛之廣乎。明空析有。孰與佛之深乎。由此觀之。其道玅矣。聖人之德無以加焉。豈得生於異域而賤其道乎(云云)。其通命.空有二篇茲不錄(弘明集)。

  房玄齡 杜如晦

  玄齡。字喬年。太宗即位。以玄齡有決勝負定社稷之功。進左僕射。居相位十五年。封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