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思一見。可馳驛送至。遜曰。臣奉事朝廷無所負也。前表乞留。今復來追。此臣師也。有死則已。欲往則不可。順曰。朝廷欽王忠義。故顯加殊禮。今以一道人虧損大功。不忍一朝之忿。吐所不當言。失朝廷待遇之意。切為大王不取。遜竟不遣。讖西歸而逝(統紀)。

  西凉

  李暠據敦煌。三主。二十二年。

  夏

  赫連勃勃據朔方。三主。二十五年。

  佛法金湯編卷第二

    天台釋如惺重校

  佛法金湯編卷第三

    會稽沙門 心泰 編
    天台沙門 真清 閱

  宋(南朝)

  都建業。起武帝庚申。盡順帝戊午。凡八主。五十九年。

  武帝

  帝諱裕。姓劉。字德輿。彭城縣綏里人。帝微時遊京口竹林寺。獨臥講堂前。有五色龍章。眾僧見之以白帝。帝喜曰。上人無妄言。帝為宋公時。以京口故宅為普照寺。永初元年設齋內殿。沙門道照陳詞。至百年迅速苦樂俄頃。帝善之。別施嚫資三萬。【標】帝甞手寫戒經口誦梵本。造靈根.法王等四寺。又建東山寺(帝紀.統紀.稽古略)。

  文帝

  帝諱義隆。高祖第三子。元嘉五年帝造禪靈寺。常供【標】千僧。八年。帝問求那跋摩曰。朕欲齋戒不殺。迫於狥物。不獲于志。跋摩對曰。帝王所修各異。匹夫身賤名劣。言令不威。若不克己將何以濟。帝王以四海為家。兆民為子。出一嘉言士民咸悅。布一善政人神以和。則風雨應時百穀滋茂。如此持齋。德亦大矣。寧在輟半日之飡。全一禽之命。然後為弘濟耶。帝嘆曰。俗迷遠理。僧滯近教。如師之言。可論天人之際矣(弘明集)。九年。竺道生還都。止清園寺。帝深嘉嘆之。因幸大莊嚴寺設大會。帝親同四眾地坐。及齋。眾以過午不食。帝曰日才午矣。生曰。白日麗天。何得非中。舉鉢便食。帝悅(宋史)。天竺求那跋陀羅(此云功德賢)至金陵。帝遣使郊迎。命居祇洹寺。累延入內供養。何尚之及諸王公並師事之(本傳)。

  孝武帝

  帝諱駿。字休龍。文帝子。【標】孝建元年文帝諱日。帝於中興寺建八關齋戒。中食竟。從臣遠敏孫等更進魚肉。帝怒並與免官。二年。詔沙門道猷為新安鎮寺法主。甚允時望。大明二年。帝詔法師曇宗懺罪。帝因曰。朕何罪而勞卿為懺。宗曰。舜稱予違爾弼。禹曰萬方有罪在予一人。陛下履道思沖。寧得獨異。帝大悅。【標】七年。沙門慧益欲焚身鐘山。至雲龍門辭帝。帝出門迎。益以佛法憑囑。焚身之日道俗滿山。帝亦臨幸。益手自執燭以焚。口誦藥王品。火及眼。聲乃絕。帝夜夢益振錫而至。復囑以佛法。帝明日為設會度僧。焚身之處建藥王寺(僧傳)。

  明帝

  帝諱彧。字休。景文帝第十一子。泰始三年詔於建陽門置興皇寺。勑沙門道猛為綱領。帝曰。人能弘道。道藉人弘。今得法師。非直道益蒼生。亦乃有光世望。【標】遂勑猛講成實論。公卿畢集。帝親臨聽。詔曰。猛法師風道多濟。朕所賓友。可給錢三萬及吏與車。又詔僧瑾為天下僧正。賜法伎一部。月給錢三萬及車與吏力(釋監)。四年。帝造湘宮寺成。大開講席。勑法瑗為法主。帝臨講筵。公卿會坐。觀者榮之(僧傳)。帝甞問誌公云。牛首山有何神聖。誌曰。文殊領一萬菩薩。夏居五臺。冬居牛首。又辟支佛入定於此。由是稱其寺曰佛窟(辟支佛塔記)。帝造丈八金像。旦常蔬食。日誦般若。感得舍利。造弘普寺(六帖)。

  何尚之

  元嘉十二年。文帝謂侍中尚之曰。范泰.謝靈運常言。六經本在濟俗。若求性靈真要。則必以佛理為指南。近見顏延之折達性論。宗炳難黑白論。並明達至理開獎人意。若率土皆淳此化。則朕坐致太平矣。尚之曰。度江已來。王導.周顗.庾亮.謝安.戴逵.許詢.王蒙.郗超.謝尚.王坦之。臣高祖兄弟(何充兄弟)。莫不稟志歸依。夫百家之鄉。十人持五戒則十人淳謹。千室之邑。百人修十善則百人和睦。人能行一善則去一惡。去一惡則息一刑。一刑息於家。萬刑息於國。此明旨所謂坐致太平者也。【標】故圖澄適趙。二石減暴。靈塔放光。苻犍損虐。神道助化。昭然可觀。至於土木之功。雖若鉅費。然值福報恩不可頓絕。羊玄保進曰。此談盖天人之際。豈臣所宜預。竊謂秦楚強兵。孫吳吞併。將無取於此也。尚之曰。夫禮隱逸則戰士息。貴仁德則兵氣銷。以孫吳為志。動期吞併。則將無取乎堯舜之道。豈特釋教而已哉。帝說曰。釋門之有卿。猶孔門之有季路。惡言不入於耳也(宋史)。

  王玄謨

  玄謨。字彥德。太原祁人也。舉兵伐魏。以玄謨為寧朔將軍。受輔國將軍。蕭斌節度。玄謨失律。斌將斬之。沈慶之固諫曰。佛貍(魏太武)威震天下。豈玄謨所能當。且殺戰將徒自弱耳。乃止。【標】初玄謨將見殺。夢人告曰。誦觀音經千徧可免。仍口授其經曰。觀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