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解兼深特與相接。時有慕德瞻禮者。或因顒次得一見之(梁高僧傳)。

  京師侯法師

  僧侯。俗龔氏。世為西凉人。宋孝建中至京師。凡法華.維摩及金光明經。率二日通一徧。如是者殆六十餘年不輟。後於京城後崗闢一石室為禪誦之所。一日感微恙。索湯盥漱整肅容儀合掌而卒。年八十九。師自十八歲至于捨命。日影小蹉即空齋而過(梁高僧傳)。

  京師進法師

  師名慧進。吳興姚氏子。少為人游俠。年四十乃省。因出家止京師高座寺。專修梵行。唯味淡薄。誓誦蓮經。用心勞苦執卷即病。因發心造法華經一百部以懺往過。於是日收施利。造經既足病亦隨差。後倍諷持。迴諸福業願生西方。一日忽聞空中言曰。如汝所願。必得往生。至齊永明三年無疾而化。壽八十五(梁高僧傳)。

  京師果法師

  僧慧果。豫州人。幼不葷茹。止京師瓦官寺。誦法華等經。甞於廁中見一鬼致敬云。昔作維那。小不如法。墮噉糞鬼中。某甞有錢三千。埋柹樹下。法師慈悲。願取之為植福。師即告眾取錢。為造法華經一部以悼之。後忽夢此鬼謝曰。已得改報。大勝前日。宋泰始中也(梁高僧傳)。

  廬山瑜法師

  師諱僧瑜。俗姓周。吳興人也。弱冠出家。行業純備。於廬山南建招提寺以居之。常持蓮經。未甞少替。一日謂友人曰。結累三塗情形故也。情將盡矣形亦宜捐。藥王之轍獨何遠哉。遂積柴為龕。設齋辭眾。是日雲雨交零。乃發誓曰。若我捨身無悔。天當晴朗。不然即霶霈矣。言已雨果霽。至夜入龕。合掌趺坐。誦藥王本事。火燄至體。其坐自若。眾見紫氣騰空經日不散。時年四十四。即宋孝建二年六月三日也。過後十四日。瑜之舊房忽生雙桐樹。枝葉豐茂貫壞直聳。識者以為娑羅雙樹。剋炳泥洹之道。瑜之庶幾。故見斯瑞。因號雙桐沙門。吳郡張辯為平南長史。親見其事。為之贊曰。悠悠玄機。茫茫至道。出生入死。孰為至寶(其一)。自昔藥王。殊化絕倫。往聞其說。今睹斯人(其二)。英英沙門。慧定心固。凝神紫氣。表跡雙樹(其三)。其德可樂。其操可貴。文之作矣。式颺彷彿(其四) (梁高僧傳)。

  鐘山益法師

  師名慧益。廣陵人。出家壽春。後憩竹林寺。氣節卓越。精誦法華。誓願焚身作真法供。凡在見聞毀讚尤多。初絕粒食酥油。後斷酥油服香丸。雖四大綿薄而精神警正。宋孝武深加敬異。遣使諫止。不從。以大明七年佛生日於鐘山南置鑊辦油。乃詣闕辭帝。帝見改容。師再三囑以佛法而退。帝親駕見臨。時四眾奔集。師乃入鑊。纏以吉貝。灌之以油。將欲發火。帝復止之。益確固不從。且曰。微軀賤命何足介聖意。願乞度二十人出家。為佛法助。勑許之。益執燭自然。合掌誦藥王品。火至眉睫猶聞其聲。眾見悲慟響震山谷。帝忽聞空中笳管之聲。異香芬馥盡日方還。是夜帝又夢益振錫而至。復囑以佛法。翌日帝設大會。度二十人。勑於燒所建藥王寺云(梁高僧傳)。

  法華臺宗法師

  僧法宗。臨海人。幼好游獵。甞於剡川射中孕鹿。忽墮胎生子。母猶銜箭舐子。宗悔曰。貪生愛子。有識皆同。遂摧弓折矢。斷髮為僧。分衛自資。日唯一食。六時禮佛以懺往愆。常吟詠法華.維摩二經。響聞四方。士女從受歸戒凡三千餘人。開拓所住以為精舍。因誦為目。曰法華臺(梁高僧傳)。

  廬山登法師

  僧登師者。止匡廬大林寺。通誦法華。晝夜不息。一日忽見空中有一銀殿漸下于房。忽變成金殿。師遂入殿。坐起經行如是三載。晉安王聞之。累詔奉迎。因暫下山。王與四眾嚴持香華從師乞戒。登曰。白日喧雜。心多散亂。當於清夜受之。至夜正說戒相三歸依時。師之口吻忽放光明。徧照大眾。眾見光明競拜喧閧。師即不語。光便收斂。師云。本欲受戒。那得見光喧閧。光現但是受戒祥瑞。未是得戒正緣。今更從初。大眾默然。師又說法。還復放光。眾又喧閧。因而且止。明日再來。師即辭別歸山。所現金殿還復如故。一日忽謂同人曰。今登金殿。不復迴也。即於是日倐然超化(靈瑞集)。

  餘杭志禪師

  東晉時有僧法志。結菴餘杭山。誦法華經。朝夕不懈。有雉巢于菴之側。每聞誦經聲則翔集于座傍。若侍立聽受狀。如是者七年。一日憔悴。師撫之曰。汝雖羽族而能聽經。苟脫業軀必生人道。明旦遽殞。師即[療-(日/小)+土]之。及夜方假寐。夢童子再拜曰。我即雉也。因聽師誦經得脫羽類。今生于山前王氏家為男子。右腋猶有雉毳。見可驗也。僧詰朝至其家。問之果然。王氏一日設齋。志方踵門。此子遽然曰我和尚來也。舉眾異之。擕以示志。志撫之曰。此我雉兒耳。遂解衣周視。其腋下果有雉毳三莖。至七歲宜聽出家。父母唯之。至時入山。十六落髮。以腋有毳。命名曇翼。授與蓮經。不遺一字。志師歸寂。翼即為此山第二祖矣。

  天衣飛雲大師

  師諱曇翼。氏族先因已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