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天樂四列。乃作西歸自餞一篇示眾。後七日加趺而化。塔上有光如月。三夕方隱。

  宋釋處咸

  天台王氏。受具後。念佛法廣大。若不力學。何能見道。即入天封閱藏經。三年而畢。往謁神照。深悟教旨。後主白蓮寺。傳天台教觀。常修法華三昧。元祐元年七月。召眾出衣盂散之曰。吾二十三日。當還淨土。戒侍者晨鐘鳴當告知。至時徐起趺坐而寂。楊次公為贊。有曰。遺書封了加趺坐。不住白蓮生白蓮。

  宋釋靈照

  東陽盧氏。生而誓志空門。未踰月。通法華光明二經。負笈教庠。精研天台三觀。晚止華亭超果寺。元豐中。結諸善侶。為淨社。以效東林之風。甞夢見彌陀三聖。師跪問一生誦經。祈生淨土。為果願否。觀音指曰。淨土不遠。有願即生。勿復疑之。又於靜夜誦經。夢覩普賢。因發心造菩薩像。誓誦蓮經一萬部。以嚴淨報。一日定中見有異相。遂累足而逝。闍維舌根不壞。舍利無數。

  宋釋可久

  居四明開元寺。常誦蓮經。時號久法華。師與蘇文忠公軾遊最稔。常居西湖祥符。蕭然一室。清介守貧。當九曲觀燈。公去從者。獨行入師室。了無燈火。但聞瞻蔔餘香。公仰歎留詩。有不把琉璃閒照佛始知無盡本非燈之句。元祐八年。無疾坐化。三日復甦云。吾已神遊淨土。見彼土相。與十六觀經所說。莊嚴一同。七寶池中。所有蓮臺。皆書當生者姓名。一紫金臺。書成都府廣教院勳公。已生其中。又一金臺。書明州孫十二郎。一書可久。又一銀臺。書明州徐道姑。言訖復化去。後五年。徐道故亡。異香滿室。又七年。孫十二郎卒。時聞天樂迎空。皆如師所云。

  宋溫州法明院釋繼忠

  永嘉丘氏。八歲得度。詣南湖依廣智。洞悟教觀。行法華光明三昧。日無虗晷。却病除崇。神應莫測。元豐五年。集眾說法而逝。赤光照徹空表。淨社全教。夢金甲神人告曰。忠法師已生兜率。

  宋釋思照

  錢塘陽氏。參神悟有契。既而刺血書法華七軸。築小菴曰德雲。專修念佛三昧。凡三十年。宣和元年春。一夕見佛現金色身。即結印坐化。師誦蓮華經千都。淨土七經。一字一禮。又禮法華十過。苦行無兩。

  宋明州釋中立

  鄞之陳氏。丱歲出家。賜號明智。熈寧中居南湖。繼神智席。日宣止觀。元祐中再主延慶寺。修法華三昧懺法者七年。行法將圓。一日於禪觀中。見大舟。眾欲乘不可。惟師坐其中以行。自是辨慧泉涌。師誦法華踰萬部。禳救災旱。靡不神驗。永嘉扶宗謂師曰。吾甞見大摩利支韋馱。於夢中求護法。它日幸於懺堂置位。及師主懺。乃立像自師始。陳瑩中甞讚師曰。嚴淨木叉。堅持淨慮。以身為舌。說百億事。

  宋姑蘇無量壽院釋淨梵

  嘉禾竺氏。元祐初。主姑蘇大慈。凡講法華經十餘遍。大觀中。結二十七僧。修法華懺。每期方便。以二十八日為期。如此三會。感普賢受戒羯磨。至呼淨梵比丘。則洪音震響。如撞巨鐘。三昧將圓。有二僧作禮曰。今春至石橋禮聖迹。忽見空中散花。異香非常。一僧遽云。姑蘇梵法主期懺散華至此。語畢不見。因來瞻禮。後又於會懺。見韋天按行懺室。行人有遭點察者。輒障起而退。元符中。師曾夢至冥府。王者迎就座。命吏簡簿云。淨梵比丘。屢經多劫。長講法華。王即起頂禮。遣使送還。政和末年。示寂後。有舍利五色。

  宋釋覃異

  餘姚杜氏。幼出家龍泉寺。已習天台教觀。掩關專修淨業。誦法華經。滿五千部。普賢觀彌陀經各萬卷。日持佛號不絕。崇寧初。焚香告眾曰。吾生淨土時至矣。當乘金剛臺。隨佛西邁。願勉力進修。可得相見。言訖。泊然而化。

  宋會稽道味山釋宗利

  會稽高氏。既具戒。往姑蘇依神悟。修法華懺。要期三載。俄見普賢乘空過前。尋詣新城碧沼。專修念佛三昧。政和元年。天旱禱雨。感龍王現金色身。甘雨霑足。建炎末。居道味山。繫心淨土。至第三夜。繪像頂珠。忽放光明。一日告弟子曰。佛來也。吾將歸安養矣。即書偈。有一相道人歸去來。金臺坐斷乾坤窄句。奄然而化。

  宋溫州釋道琛

  樂清彭氏。十八具戒。至南湖依圓照。於禪定中。見四明尊者。坐禪榻上。深談法相。自是心地豁然。因行法華三昧。感普賢大士放光。慧辨愈加。有久病者。為說法施食。多獲痊安。紹興末。忽集眾諷觀經。晨夜不絕。眾聞異香盈室。師曰。佛來接我。即沐浴更衣。令眾諷安樂行品未訖。嗒然坐化。留龕踰月。顏體如生。

  宋釋從雅

  錢塘人。始從海月。學通止觀。遂入南山天王院。誦法華經二萬餘部。誦諸經及禮佛。至百萬拜。禮法華經。一字一拜者三過。心期淨土。一生坐不背西。其精誠如此。憲使楊傑。為製安樂國三十讚贈師。其一云。淨土周法界。何勞獨指西。但能從一入。處處是菩提。師於淨住寺圖九品三昧。鐫讚於石。人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