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忽有人合掌謂言。諸天請師。願師閉目。俄至天上。天主跪而請曰。今方與脩羅戰。屢被摧衄。屈師誦華嚴經。望法力加被。師乘天輅。心念華嚴。以諸天眾。對彼勍敵。脩羅見之。忽然潰散。須臾送歸。身染天香。終身不滅。

  證入無生

  解脫和尚。姓邢氏。代州五臺縣人。七歲出家。初從慧超禪師。超器之。後於五臺專誦華嚴。依經作觀。求見文殊。文殊現身誨云。汝今不須禮覲於我。應自悔責。必當大悟。因反求。乃悟無生。感諸佛現為說偈曰。諸佛寂滅甚深法。曠劫修行今乃得。若能開曉此法眼。一切諸佛皆隨喜。解脫問寂滅之法。若為可說。得教人耶。諸佛即隱。復有聲告曰。方便智為燈。照見心境界。欲空真實法。一切無所見。又在路思欲焚香。空中聲曰。合掌以為花。身為供養具。善心真實香。讚歎香煙布。諸佛聞此香。尋聲來相度。眾等勤精進。終不相疑誤。故謂偈讚排空也。

  時雨霶流

  僧道英。姓陳氏。蒲縣人。年十八。親為之娶。五載同居。誓不相觸。後從并縣炬法師聽華嚴經。便落髮。入太行山柏梯寺修行止觀。屬亢旱。講華嚴經以祈甘澤。有二老翁。各二童侍。時來聽講。英異而問之。乃知海神。因曰。今為檀越請下微雨。翁勅二童。童即從窗孔中出。須臾大雨霶霈。遠近咸賴焉。

  華藏受生

  隋。靈幹。狄道人。依衍法師出家。十八能講華嚴。常依經作華藏觀。及彌勒天宮觀。至疾革。目上視。若有所見。僧童真問之。答曰。尚見青衣童子引至兜率。而天樂非久。終墜輪迴。蓮華藏是所願也。言已氣盡。須臾復甦。真又問今何所見。答曰。見大水徧滿。華如車輪而坐其上。吾願足矣。

  神授華音

  宋。求那跋陀羅。中天竺人。探匣取經。即得華嚴。後譙王請講。以未通華言。因禮懺。虔請觀音。以祈冥應。遂夢神人執劒。持一人首而為易之。豁然便覺。備悟華言。遂講大經累數十徧。

  天宮請講

  魏。勒那摩提。中天竺人。博文贍學。明悟禪理。初至洛陽。譯十地論。帝每令講華嚴。精義頴發。嘗處高座。忽有持笏執柬者。形如尊官。云天帝來請法師講華嚴經。都講維那。咸亦須之。講席眾僧。一時同見。師熈怡微笑。告眾辭訣。卒於法座。其都講等同時入滅。

  洪水斷流

  杜順和尚。姓杜氏。諱法順。京兆杜陵人也。以華嚴為業。嘗居山。將種葵。地多蟲蟻。師乃巡疆定封。蟲俱外徙。三原縣民。從生聾啞。師乃召之與語。應言即愈。因詣南山。值橫渠漲溢。止之斷流。徐步而過。將終之日。普會有緣。聲色不渝。言終而逝。靈應非一。別傳云是文殊化身。

  神光屢現

  唐。法藏。字賢首。母夢異光而孕。後遇儼法師於雲花寺講華嚴經。師乃往詣。中夜見有神光來燭庭宇。師歎曰。當有異人發弘大教。及明。遇儼和尚。自是服膺。深入無盡。又後於雲花寺開講。有光明現從口出。須臾成葢。眾所知見。

  地獄消滅

  纂靈記云。京兆人王明幹。素不修善因。患暴死。將入地獄。見一僧教之偈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當如是觀。心造諸如來。誦此偈者。能排地獄諸苦。其人誦已。乃入見王。王遂放免。當誦偈時。聲所至處。受苦之人。皆得解脫。此晉經文。與今唐經下二句稍別。

  盥水濟生

  僧。伽彌多羅。師子國人。證第三果。麟德初來震旦。高宗甚加敬重。後往清涼敬禮文殊。至西太原寺。時屬諸僧誦華嚴經。問是何經。答曰華嚴。肅然改容曰。不知此地亦有是經。合掌讚歎曰。此大方廣。功德難思。西國相傳。有讀此經。以水盥掌。水霑蟲蟻。其捨命者。皆得生天。

  景雲現瑞

  唐。清涼國師。諱澄觀。字大休。會稽人。姓夏侯氏。生於玄宗開元戊寅。身長九尺四寸。垂手過膝。口四十齒。目光夜發。晝乃不瞬。德宗建中二年。下筆著疏。先求瑞應。一夕夢金容山峙。光相瑩然。既覺。知是光明徧照之徵。自是筆無停思。歷四年而文成。又夢化身為龍。矯首南臺。尾矯北臺。宛轉淩虗。須臾變百千數。蜿蜒青冥。分散四方而去。識者以為流通之像。初為眾講。感景雲凝空。盤旋成葢。疏鈔之外。復撰手鏡一百卷。綱要三卷。正要一卷。玄鏡一卷。鏡燈說文一卷。三聖圓融觀一卷。七處九會圖心說文一卷。勅有司鑄印。遷國師。號清涼。開成三年三月六日示寂。生歷九朝。為七帝門師。春秋一百有二。僧臘八十有三。全身塔終南山。未幾。有梵僧至闕。表稱於[葸-十+夕]嶺見二使者淩空而過。以呪止而問之。答曰。北印度文殊堂神也東取華嚴菩薩大牙歸國供養。有旨啟塔。果失一牙。惟三十九存焉。遂闍維。舍利光明瑩潤。舌如紅蓮。仍諡號清涼國師之塔。

  異僧授旨

  唐。法空。隋末鴈門郎將也。棄家詣清涼深谷。常誦華嚴唯心作佛之偈。後遇異僧。授以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