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  王君榮  唐景垣  沈載元  王際良  夏耀文  曹居士  邵媼  張氏  丁氏  高士橫  丁世濟  陸孺人  邱逢泰  錢氏  錢文彬  錢文燦
  淨土聖賢錄續編目次(終)

  

  淨土聖賢錄續編卷一
  往生比邱第一
  性修

  性修。不詳其所出。 大清順治中。住常德府圓照庵。布衣蔬食。日課彌陀萬聲。寒暑不閒。遇歉年。將所有錢米布帛。盡施飢寒孤苦之人。徒眾交責。修唯含淚念佛而已。年七十。一月前。自知時至。屆期。含笑坐逝。天樂迎空。聞於遠近。室內異香。經月不散(身世金丹)西史氏曰。不惜布施。則貪業盡。含淚念佛。則瞋業盡。自奉儉約。則癡業盡。三業盡。而往生品位必高。異香天樂。非其梵行芬芳。心聲嘹亮之所致乎。

  行修

  行修。姓陳。泰州沙村人。業農。不識一丁。無以自活。一日赴水求死。有白衣人救之出。年三十一。出家為僧。冬夏一衲。苦行數年。朝普陀山。中道路絕。遇老人引至家止宿。迨天明。見荒墟而已。歸後。龕坐南關外荒冢中。嘗五七日不食。參向上事。一日夜深有擊龕者。曰。若可受法。修隔龕見橋下有大船。燈火鼓吹過。遂大悟。後移住覺印寺。精修淨業者六年。康熈四年春。謂人曰。明年六月二日。吾行矣。次年初夏。皆來問訊。州主恐其惑眾。遣兵守之。曰。至期不驗。必置諸法。六月朔猶無恙。人為危慄。明日晨起。書偈曰。慧日中天照大千。晝行禮拜夜參禪。眉間斜挂吹毛劍。地獄天堂任我前。遂端坐龕中。命人舁至一橋。曰。不可。此地人皆畜形也。舁至東壩橋。曰。為我南向。手一魚念佛。輕煙一縷。起自鼻端。須臾火熾。魚聲佛聲。琅琅達雲表。忽聞龕內訇然。龕頂飛墮百步。火餘。遺一物。狀如蓮華。堅白不碎(揚州府志蓮藏○揚州府志載修十一月朔圓寂與蓮藏互異)西史氏曰。出火焚身。非扭揑裝飾之謂也。著魔辦道者審之。

  忍生

  忍生。姓李。山西平陽府。世家子也。自幼厭俗。年四十四。出家參禪。深有悟入。崇念佛法門。行脚至泰州。遇下河楊居士。建庵供養。即閉關清修淨業。化導各莊善信。後因下河被水。又至本州勸化。家家念佛。康熈八年正月初。預知時至。偏辭檀越。十九日。沐浴更衣。屬大眾念佛緊要。遂趺坐逝。異香滿室中。至二十六日。舉龕野外。出火自焚(蓮藏)。

  仁筏

  仁筏。姓裴。常州北郭人。父母早逝。家業彫零。為人傭作。年三十餘。聞淨土法門。遂發心出家。募刊淨土經書。廣施四眾。後受華山具足戒。習禪定。每夜必坐香數炷。康熈十九年七月。忽示疾。二十一日。訣別諸友。次夕五鼓。謂其徒曰。吾行矣。乃整衣趺坐。有僧在旁。馱誦佛號。筏曰。佛須朗念。乃高稱佛號。一聲而化(蓮藏)。

  實[王*永]

  實[王*永]。字珍輝。姓陳。鳳陽府霍邱縣人。誕生時。祥光燭鄰。異香滿室。幼有奇相。膚不受垢。性慈恕。喜聞僧誦經。塾師授學。過目如流。師甚愛之。謂其父母曰。此子實非塵俗之流。乃佛門法器。勿相錯誤也。父母許之。遂送本邑大悲庵。從心開和尚。祝髮旋受具戒。研究華嚴涅槃諸大部。宛如宿習者。後移住龍潭下院。一意修持淨業。歷三十年如一日。康熈六十一年春。示微疾。自知緣盡。屬付院事畢。唯注念淨域。至三月四日早。命具湯洗浴。集眾同稱佛號數百聲。奄然而化。闍維時。火光如五色雲霞。散布四山。世壽四十八。僧臘三十一(南山宗統)。

  常智

  常智。字聞慧。淮安沐陽人。幼喜禮觀音大士。既長披緇。投聞思寺稟具。一日隨眾課誦。至心經之無罣礙句。胸中凝結。一時渙然。遂渡江。徧遊名剎。參諸知識。久之無所契。歸而專修淨業。精嚴戒行。凡人有過。必循循化誘。有不遜者。亦必委婉遣之。終無慍色。又與諸同志。結社修懺。數月前。即知寂期。告諸同社。至期集眾禮佛。命湯沐浴。跏趺而逝。闍維。有紫色蓮華。大如斗。自火光中湧出。上有重光。影影如智狀。久之方散。人皆見之(南山宗統)西史氏曰。明師無逾彌陀。善友誰如補處。昔人嘗言之矣。顧後世沙門。輕視淨土。往往指為著相菩提。藉非宿具慧眼。洞明大道者。鮮不為其所搖惑。聞慧徧參不契。其庶幾乎。

  絡絲僧

  絡絲僧。不知何許人也。住杭城之東園。俗以絡絲為業。棄而出家。故名。獨居破庵。晝夜念佛不輟。顧無以自活。謂其舊主曰。但飯我。仍為主絡絲可乎。主從之。既得食。則手軋軋。口喃喃。他無所事矣。如是數年。一日攜零紙滿筐。向西泠居士。吳樹虗欲易百錢。詰其故。僧徐答曰。老居士前不敢隱。我今日西歸。擬市柴一擔耳。樹虗曰。果爾。余供師柴。僧合掌謝。擔柴歸。並期某時一臨。為作證明。樹虗至時往。則僧已積柴為座。趺坐其上。四面火然。僧於火中。舉手作別。忽以手抹面一過。頓現黃金色。頃刻化盡。樹虗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