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嘗輯西歸直指四卷。乾隆四年正月。與家人訣云。將西歸。家人請以香湯沐浴。卻之曰。我香湯沐浴久矣。談笑而逝。異香郁然滿一室。年八十四。
  初有王孟隣者。與夢顏交。其年十一月朔。謂夢顏曰。十七日為彌陀聖誕。吾將行矣。至十六日。問夢顏曰。云何決定得生淨土。夢顏曰。當於念佛時。發四宏誓願。則淨因堅固。決無退轉。孟隣以為然。十七日。念佛坐逝。顏色不變。
  又有余鶴亭者。見夢顏所著書悅之。因問往生之訣。夢顏為指示法要。鶴亭歡喜奉行。未幾徧別親友。遺偈而逝(慾海回狂。萬善先資。安士文稿)。

  沈中旭

  沈中旭。字啟白。吳縣人。少豪宕。急人之難。既而以醫名。益喜施。貧者不取藥直。或與之錢粟。年二十五喪偶。不復娶。虔修淨業。所過僧坊街頭橋下。徧書西方佛名。及警策語。勸人念佛。遇有危疾。輒蹙然曰。孽深矣。吾力不能救汝。奈何。病者涕泣。固以請。則曰無已。其必念佛乎。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能至心稱念一聲者。滅八萬億劫生死之罪。汝能信否。其人唯唯。曰。汝能念否。其人復唯唯。曰誠如是。疾可為也。乃下藥焉。亦往往有奇驗。從而歸佛者甚眾。中旭年七十餘有疾。其嗣子戒門者。屏人勿通。其逝也。無知狀者。然至今城西人論數十年來。白衣中修淨業者。必以中旭為首稱云(二林居後集)。

  楊廣文

  楊廣文。字道原。吳縣人。少孤不娶。皈心淨業。歲饑。道有棄兒。輒收養之。至十數。長而後遣之。門有乞者。教令唱佛名。即予之錢。由是乞者踵至。每語人曰。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只此八字。是無上法門。更無他說。乾隆三十五年得疾。其友沈炳往省之。唱佛名不絕口。明日遂逝。年六十餘(二林居後集)。

  顧天瑞

  顧天瑞。蘇州城西。大邨人也。中年長齋。為念佛會。妻陸氏。亦長齋。日誦佛名甚虔。年六十三。得微疾。預知將終。沐浴易衣就寢。
  其姒俞氏。別室居。忽聞陸氏遙語云吾先去。姆早晚好來也。俞氏亟遣子視之。逝矣。俞氏故長齋修淨業。居半載無疾而逝。天瑞後數年。別諸親故。沐浴唱佛名。亦無疾而逝。事在乾隆三十五年(二林居後集)。

  姜見龍

  姜見龍。字元標。吳縣人。嘗倡設義冢。埋諸暴骼。歲饑。捐金以賑。家遂中落。習眼科以自活。初好長生術。一夕夢至一所。巉崖幽谷。陰風颯然。急覓路行數里。忽見天日。幢幡蔽空。寶輿中一人趺坐。身金色。見龍請曰。夙生罪障。悞入險塗。願見救拔。輿中人言。汝能發願否。見龍稽首曰。願從今日。作佛家奴。輿中人言。甚善。明日當有比邱。導爾修行。慎勿錯過。言畢。頓失所見。及旦。果有一僧欵門而入。為言修行之要。無過念佛。能念佛者。決生西方。能念佛者。得不退轉。能念佛者。疾成正覺。見龍大喜。日持佛名萬餘。聲徹里巷。乾隆四十三年八月。示微疾。謂諸子曰。吾一心求生西方。無他戀也。其月既望。書偈曰。脫卻五濁苦。往生極樂土。七寶蓮胎圓。一念成正果。明日將午。寂然而逝。年七十五(姜崑成述)。

  沈炳

  沈炳。字敬孚。長洲人。年十五。得喘病。過三十而劇。因發出世心。持佛名頗切。至年五十病益甚。自正月至五月。一息僅屬。遂矢願長齋。其友楊廣文往省之。勸持金剛經。扶起授之讀。盡卷。居三日。加持至三卷。半月而病愈。自後日以三卷為常。持佛名不輟。夜坐輒至曉。喘病遂除。而身微傴。閱五年。夜坐頃。自誓不取正覺。終不休歇。脊梁忽聲振。挺豎如平人。尋受五戒於旅亭會公。炳常言世間萬法。生滅不停。唯有一句阿彌陀佛。是大休歇處。又自謂念佛工夫。尤於病中得力。諸苦煎熬。獨一念炯然。不曾打失耳。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示微疾數日。其月晦。晨起盥沐畢。喘甚。回身向西。結跏念佛。其妻在旁。揮之去。已而寂然。則坐逝矣。遺言以龕殮。用茶毗法。其妻亦長齋。修淨業。已而出家為尼(二林居後集)。

  王恭

  王恭。字禮言。太倉人。為人恬澹寡嗜慾。少棄舉子業。好為詩。所居南園。故宗老文肅公別墅。竹石蕭涼。偕諸羣從。觴詠自得。年五十餘。輟詩不復為。長齋修淨業。自號破有居士。一夕夢遊淨土。覺而志以詩曰。無多些子沒商量。夢入蓮邦大歇場。諸上善人譚法性。各天帝釋雨華香。鳥音樹樂無停響。珠閣金臺盡放光。咫尺僊原曾不隔。莫教迷路歎漁郎。又曰。雪山老子最多情。指點歸家路甚明。不住直須這裏住。無生恰好箇中生。投將種後芽旋發。培得根來果自成。領取臺山驀直去。何勞萬里訪蓬瀛。時年七十二矣。其明年夏。臥疾園之潭影軒。軒前有蓮池。華未放。一蓮藥傍崖石。獨對榻而開色鮮好。滿二日。恭課佛名如常時。手結印而逝。而華亦萎。時乾隆四十七年五月八日也。亡何。劉河人有以乩降神者。恭子沖往叩之。乩大書曰。我破有主人也。問今居何處。答幸登蓮界。問頗憶家否。答何思何慮。問家事。答南無佛。固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