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见。夫未始性之性、未始命之命乃吾之真性命,即天地之真性命,即虚空之真性命。

  “性者,元始真如,一灵炯炯是也。命者,先天至精,一炁氤氲是也。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存。在天为命,在人为性,其实一原。

  “毗卢性海干元面自,原是廓然无际,神妙莫测的。原是浑然大中,不偏不倚的。原是粹然至善,纯一不杂的。本来圆明,洞彻无碍。以为有,不睹不闻,奚所有也?以为无,至灵至神,未尝无也。本无方所,亦无始终,未有天地万物之先,这个原是如此。既有天地万物之后,这个只是如此。至无、至有,至有、至无,乃乾坤之灵体,元化之玄枢,人人性命之本原,天下万物万事之大本。《易》所谓太极、四象、八卦,皆由此出。大舜之谓中,孔子之谓—,帝王之授受,圣贤之相传。明此便是克明峻德,知此便是知《易》,见此便是见道。

  “人之灵明,一窍六合而内,六合而外,本无不周,本无不明,其不能然者,为形所碍耳。性命之学,是一是二。苟能见得真真性体,即能立得真真命根。纯至十月胎全,阳神透顶,虽曰了命功夫,实是完得我性分内事。”

  《唱道真言》曰:“道者一也,不变而至常之谓也。太极既判之后,起初是此时,到底是此时。起初是此物,到底是此物。自一世界,以至十万世界,皆是此时,皆是此物,未尝少变而失其常也。人之心体,原是不变而有常,其所以变而不常者,是妄想杂尘,非心也。观乎天之道,则知人之心矣。”

  《唱道真言》曰:“一无之中,万有具焉。以言无精,其实有精。以言无炁.其实有炁。以言无神,其实有神。如太古之世,民风熙皞,无在非德泽之洋溢,不可执—名一象以求之,而礼乐刑政,灿然具足。”

  上阳子曰:“世人执为《易》之辞,不明卦之用。苟明卦之用,不知《易》之道。欲明《易》之道,道在身中,不属卦气。常以灵知寂照为心,虚空不住为观,返本还原,复归太极。”

  子思曰:“心之精神谓之圣,故心定而能慧,心寂而能感,心静而能知,心空而能灵,心诚而能明,心虚而能觉。”

  《楞严经》曰:“知见立见,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无漏真净,夫岂同于木石之无知、无见乎?”

  《定观经》曰:“惟灭动心,不灭照心。

  “圣人虚其心而实其照,终日知而未尝知。”

  荷泽曰:“心常寂,是自性体。心常知,是自性用。”

  马丹阳曰:“无心者,非同猫狗,蠢然无心也,务在存心清净之域,而无邪心也。故俗人无清冷之心,道人无尘垢之心,非所谓俱无心而与木石同也。”

  白紫清曰:“生我于虚,致我于无,是宜归性根之太始,返未生之以前。藏心于心而不见,藏神于神而不出,故能三际圆通,万缘澄寂,六根清净,方寸虚明。不滞于空,不滞于无,空诸所空,无诸所无,至于空无所空,无无所无,净裸裸,赤洒洒,则灵然而独存者。”

  马丹阳祖曰:“夫体空者,心体念灭,绝尽毫思,内无所知,外无所炁,其难住迅若奔马,惟静可以御之。当先去其外党,若在众人之中如在深山穷谷,方是道人。若不到无心田地,难以制御。

  “守清净恬淡,所以养道。处污辱卑下,所以养德。去嗔怒灭无明,所以养性。节饮食,薄滋味,所以养炁。然我性定则情忘,形虚则炁运,心死则神活,阳盛则阴衰,此自然之理也。

  “儿女心多,烟霞气少。初学入道之人,截自今以住,俗事不挂心,专心至志,始终如一,莫中路而废之。若有毫末不除,则道不固。已往之事不可思,未来之事不可念,且据目前为现在,便是无事之人。

  “外日用,大忌见他人过,自夸己德,妒贤嫉能,起无明俗念,欲心种种之过。内日用,真修真净,不染不着,调气养神,逍遥自在,暗积功行,不求人知,惟望天察。《诗》曰:“大道人情远,无为妙本基。世间无爱物,烦恼不相随。’

  “酒为乱性之浆,肉为断命之物,直须不吃为上。酒肉犯之犹可忽,若犯于色,罪不容诛。盖色之害人,甚于狼虎,败人美行,损人善事,亡精灭神,至于损躯,故为道人之大孽。

  “佰、色、财、气,是、非、人、我,忧、愁、思、虑,攀缘、爱恋,此心一起,迅即扫除。十二时中,常搜已过。稍觉偏烦,即常改正。

  “十二时中,天道运行。斡旋造化,还有息否?炼道之人须象天道,亦要十二时中,无暂停息,斡旋自己身中造化,要常清常静,不起纤毫尘念,乃是修行。”

  赤脚刘真人曰:“修行人制身如制大囚,不敢放令自在,稍纵必脱去枷锁,啸聚山林,不可复制矣。马丹阳曰:‘稍令自在神丹漏,略放从容玉性枯。’

  “初下志须要保守灵源,坐得且坐,如爱护春芽浮泡相似,难收易散,要人保惜。世间万事,艺术好恶,荣枯得失,一齐放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