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和气竭,精神亡,故坚强也。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
和气存也。
其死也枯槁。
和气去也。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以上二事观之,知坚强者死,柔弱者生也。
是以兵强则不胜,
强大之兵轻战乐杀,毒流怨结,众弱为一强,故不胜。
木强则共。
本强大则枝叶共生其上。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兴物造功,大木处下,小物处上。天道抑强扶弱,自然之效。

天道第七十七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天道暗昧,举物类以为喻也。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言张弓和调之,如是乃可用耳,夫抑高举下,损强益弱,天之道也。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天道损有余而益谦,常以中和为上。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人道则与天道反,世俗之人损贫以奉富,夺弱以益强也。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言谁能居有余之位,自省爵禄以奉天下不足者乎﹖唯有道之君能行也。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
圣人为德施,不恃其报也。
功成而不处,
功成事就,不处其位。
其不欲见贤。
不欲使人知己之贤,匿功不居荣,畏天损有余也。

任信第七十八
天下莫柔弱于水,
圆中则圆,方中则方,壅之则止,决之则行。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水能怀山襄陵,磨铁消铜,莫能胜水而成功也。
以其无以易之。
夫攻坚强者,无以易于水。
弱之胜强,
水能灭火,阴能消阳。
柔之胜刚,
舌柔齿刚,齿先舌亡。
天下莫不知,
知柔弱者久长,刚强者折伤。
莫能行。
耻谦卑,好强梁。
是以圣人云:
谓下事也。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人君能受国之垢浊者,若江海不逆小流,则能长保其社稷,为一国之君主也。
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人君能引过自与,代民受不祥之殃,则可以王天下。
正言若反。
此乃正直之言,世人不知,以为反言。

任契第七十九
和大怨,
杀人者死,伤人者刑,以相和报。
必有余怨,
任刑者失人情,必有余怨及于良人也。
安可以为善?
言一人,则先天心,安可以和怨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古者圣人执左契,合符信也。无文书法律,刻契合符以为信也。但刻契为信,不责人以他事也。
有德司契,
有德之君,司察契信而已。
无德司彻。
无德之君,背其契信,司人所失。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天道无有亲疏,唯与善人,则与司契同也。

独立第八十
小国寡民,
圣人虽治大国,犹以为小,俭约不奢泰。民虽众,犹若寡少,不敢劳之也。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各有部曲什伯,贵贱不相犯也。器谓农人之器。而不用,不征召夺民良时也。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君能为民兴利除害,各得其所,则民重死而贪生也。政令不烦则民安其业,故不远迁徙离其常处也。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清静无为,不作烦华,不好出入游娱也。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无怨恶于天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去文反质,信无欺也。
甘其食,
甘其蔬食,不渔食百姓也。
美其服,
美其恶衣,不贵五色。
安其居,
安其茅茨,不好文饰之屋。
乐其俗。
乐其质朴之俗,不转移也。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相去近也。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其无情欲。

显质第八十一
信言不美,
信者,如其实也。不美者,朴且质也。
美言不信。
美言者,滋美之华辞。不信者,饰伪多空虚也。
善者不辩,
善者,以道修身也。不彩文也。
辩者不善。
辩者,谓巧言也。不善者,舌致患也。山有玉,掘其山;水有珠,浊其渊;辩口多言,亡其身。
知者不博,
知者,谓知道之士。不博者,守一元也。
博者不知。
博者,多见闻也。不知者,失要真也。
圣人不积,
圣人积德不积财,有德以教愚,有财以与贫也。
既以为人己愈有,
既以为人施设德化,己愈有德。
既以与人己愈多。
既以财贿布施与人,而财益多,如日月之光,无有尽时。
天之道,利而不害;
天生万物,爱育之,令长大,无所伤害也。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圣人法天所施为,化成事就,不与下争功名,故能全其圣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