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身中之精,寂然不动。盖刚健中正,纯粹精者存,乃性之所寄也,为命之根矣。

  心中之神,感而遂通。盖喜、怒、哀、惧、爱、恶欲者存,乃命之所寄也,为性之枢矣。

  性而心也,而一神之中炯。命而身也,而一气之周流。故身心,精神之舍也。而精神,性命之根也。

  性之造化,系手心。命之造化,系乎身。见解知识,出于心哉。思虑念想,心役性也。举动应酬,出于身哉。语默视听,身累命也。

  命有身累,则有生死。性受心役,则有去来。有生死,不能至命也。有去来,不能尽性也。

  故盈天地间,皆是生气,参赞两间,化育万物。其命之流行,而不息者乎?盖生之理,具于命也。盈天地间,皆是灵觉,明光上下,照临日月。未始性,而能性我之性者,性之始也。未始命,而能命我之命者,命之始也。

  天窍圆而藏性,地窍方而藏命。禀虚灵以成性,中天地以立命。性成命立,其中有神。命蒂元气,性根元神。潜神于心,聚气于身。其中有道。

  性有气质之性,有天赋之性;命有分定之命,有形气之命。

  君子修天赋之性,克气质之性;修形气之命,付分定之命。分言之,则二;合言之,则一。其中有理。

  是以神不离气,气不离神,吾身之神气合,而后吾身之性命见矣。性不离命,命不离性,吾身之性命合,而后吾身未始性之性、未始命之命见矣。未始性之性、未始命之命,是吾之真性命也。我之真性命,即天地之真性命,亦即虚空之真性命也。

  故圣贤持戒定慧而虚其心,炼精气神而保其身。身保则命基永固,心虚则性体常明。性常明则无来无去,命永固则何死何生。况死而去者,仅仅形骸耳。而我之真性命,则通昼夜、配天地,彻古今者,何尝少有泯灭也哉。

  尝观之草木焉,归根复命,而性在其中矣。性而神也,则花。花而实也,而命又在其中矣。自形中之神,以入神中之性,此之谓归根复命。

  又尝譬之男女媾精焉,而一点之善,落于子宫者,气合之而为命也,而性即存于其间。其即一阴一阳之相搏,而一点落于黄中之中以成性。乃妙合而凝,不测之神乎?此之谓性命妙合。

  奈妙合之道不明,修世者遗命,且并率性之窍妙,不得而知之,矧能炼之乎?非流于狂荡,则失于空寂,不知其命,末后何归。修命者遗性,且并造命之功夫,不得而知之,知能守之乎?

  非执于有作,则失于无为。不知其性,劫运何逃?即二氏之初,亦岂如是乎?

  吾闻释迦生于西方,亦得金丹之道,是性命兼修,为最上乘法,号曰金仙。

  吕祖亦曰:只知性,不知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

  岂但如今之导引者流,而以形骸为性命焉已哉。又岂但如今炼神炼气者流,而以神气为性命焉己哉。又岂但如今修性修命者流,而以性命为性命焉己哉。是皆不唯无益于性命,而且有害于性命。不得性命之真,良可叹也。

  故尝论之,人在母腹,呼吸相会,是以母之性命为性命,而非自为性命。至于出胞断蒂,而后自为性命,然亦非真常之性命也。必于自为性命中,而养成干元面目,露出一点真灵。

  形依形,形不坏;神依性,神不灭。知性而尽性,尽性而至命。乃所谓虚空本体,无有尽时。天地有坏,这个不坏,而能重立性命,再造乾坤者也。

  故道家不知此,则谓之傍门;释氏不知此,则谓之外道,又焉能合天地之德,而与太虚同体哉?噫!至此而性命之说,无余旨矣。

死生说

  大众好生恶死,以莫识死生故。生从何来,死从何去。徒在生前,奔驰谋作,致大亏生道,不得逍遥。故于死后,渺茫沦落,不戡破死门,竟堕轮转。

  所以仙佛出世,汲汲以一大事因缘,使人知去来处,徐徐引出生死苦海。易系曰:原始要终。故知死生之说,盖无始之始,强名干元,即本来妙觉;无终之终,强名道岸,即无余涅盘。

  生而生也,而其所以生者,固在于此;至死而死也,而其所以不死者,亦在于此。此而不知,则未有不随生而存,随死而亡者,沉溺恶道,出没无期。

  生则是第八识神阿赖耶主之,死亦是第八识神阿赖耶主之。投胎则此识先来,舍身则此识后去。故曰:去后来先作主公。经颂曰:善业从下冷,恶业从上冷,二皆至于心,一处同时舍。当此之际,如生龟解壳,活蟹落汤,地水火风,各自分散。

  而神既离形,但看世界,与泼墨相似,东西莫辨,上下不知。只见有缘之处,一点妄明。见明色,发明见,想成流,爱为种。纳想为胎,入母中官,禀气受质。气则顿具四大,渐成诸根,心则顿具四蕴,渐成诸识。

  十月胎完,及期而育,地覆天翻,人惊胞破,如行山巅蹶什之状。头悬足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