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集来随人也;思恶,精神亦来集人也。乃入人腹中,随趋人所思,使悁悒不能忘之矣。

  ﹝起﹞请问胞中之子,不食而取气。在腹中,自然之气。已生,呼吸阴阳之气。守道力学,反自然之气。反自然之气,心若婴儿,即生矣。随呼吸阴阳之气,即死矣。﹝止﹞
  〔附〕太平经云:请问胎中之子,不食而气者何也?天道乃有自然之气,乃有消息之气。凡在胞中,且而得气者,是天道自然之气也;及其已生,嘘吸阴阳而气者,是消息之气也。人而守道力学,反自然之气者生也,守消息之气者死矣。故夫得真道者,乃能内气,外不气也。以是内气养其性,然后能反婴儿,复其命也。故当习内气以内养其形体。

  〔存〕三洞珠囊卷四绝粒品引太平经第一百二十云:是故食者命有期,不食者与神谋,食气者神明达,不饮不食,与天地相卒也。
  太平经合校卷一百三十七至一百五十三壬部不分卷
  太平经钞壬部
  凡人不能相拘,故自制命。为不善,天将诛之。故小人得诛于中人,中人得诛于上人,上人得诛于大人。夫小失法,自致危亡。夫神灵大小之诛亦若此。而不能拘制,天当诛之必矣。天畏道,道畏自然。夫天畏道者,天以至行也。道废不行,则天道乱毁。天道乱毁,则危亡无复法度。故自然使天地之道守,行道不懈,阴阳相传,相付相生也。道乃主生,道绝万物不生,万物不生则无世类,无可相传,万物不相生相传则败矣。何有天地乎?天地阴阳乃当相传相生。今绝灭则灭亡,故天畏道绝而危亡。道畏自然者,天道不因自然,则不可成也。故万物皆因自然乃成,非自然悉难成。如使成,皆为诈伪,成亦不可久。夫天地虽相去远阔,其制命无脱者。

  请问:「太平气俱至,欲常以善意去奸恶,当何先哉?」「夫天地之性,半阳半阴。阳为善,主赏赐。阴为恶,恶者为刑罚,主奸伪。赏者多,罚者少。奸猾者多,赏者少,奸门开。所以然者,罚者多刑,主杀伤,犯法者皆成奸罪人,故奸门开,奸猾多也。阳者主赏赐,施与多,则德王用事。阳与德者主养主生,此自然之法也。故昼为阳为日为君为德,夜为阴为月为臣为奸。天地之性,半善半恶。故君子上善以闭奸。兴善者得善,兴恶者得恶。此由若以斗拱斗,非斗者自然走;以尺拱尺,非尺者自然落。犹方与圆不相得,规与矩不相值,纵与横不相合。故阳兴必动以类行。故火盛乃雷鸣,朱雀在其中。是以夏雷也,冬则藏。凡事各因其本,乃天道可得而明,不缘其类,圣贤何从得深知之。故从天地开辟已来,人之善恶真伪,但观其所行,以类求之,占其成功,善恶得失,贤不肖可睹矣。何须坐争之乎?」

  请问:「从古到今,贤者明者智者辩者力者勇者,此六人皆有万倍之才,岂有善恶哉?」「此六人悉有万倍人之才能,其才能安和天地,令使凡邪恶害之属不生,帝王长无忧而寿,身能自除其疾病,各竟其天年,恩流凡人,此贤明智辩力勇,大善有益矣。而不能共和天地,使帝王无忧而寿,而身有疾病,被灾不能祓去,或夭年而死,与凡人无别,此六人无益也。但效其成功,无复问也。成功者是也,不成功者非也。效事若此,深得皇天心意,帝王为之延年命,万物悉治也。」

  请问:「凡物一时有不生者,又有不养者。长之不成,其大过悉从何来?」「当生而不生者,天也;当养所不养者,地也。天地为万物之庐,贤人为万物工匠。帝王者象天,常欲生;后妃者象地,常欲养;大臣者象人,常欲思成。此三人并力,凡物从生到终,无有伤也。欲象平之道,为法者必当如此矣。」

  请问:「天道助弱耶?助强耶?助寡耶?助众耶?」神人言:「天道助弱。」「何哉?」「夫弱者,道之用也;寡者,道之要也。故北极一星,而众星属,以寡而御众也,道要一而道属焉。是故国王极寡,而天下助而治,助寡之效也。父母极强,反助婴儿,是强助弱之效也。上善之人寡而弱,不善之人强而众;众则寡矣,强则弱矣。故君子求弱不求强,求寡不求众。故天道佑之。故不与人争也,而人自为争;不与人争强也,而人助为强。故不争而善胜也。」

  分别天道精身与德不诀。请问:「夫道审当乐欲行,何为明效?」神人言:「吾受此文于天上诸神,诸神言,吾闻与阴阳风雨寒暑相应也,以是为大效。天乐其道行,而人未明信之,以乞雨止雨而明效之。行太平之道,乞请皆应;不行太平之道,乞请不应;明天道至在太平也。故万物不生者,失在太阳;生而不养者,失在太阴;养而不成者,失在中和。故生者,父也;养者,母也;成者,子也。生者,道也;养者,德也;成者,仁也。一物不生,一道闭不通;一物不养,一德不修治;一德不成,一仁不行;欲自知有道德与仁否,观物可自知矣。五者,帝王君父师欲深自知道德仁优劣。但观此,故理之第一善者,莫若乐生,其次善者乐养,其次善者乐施。故生者象天,养者象地,施者象仁。此三者,天地人之大纲也,过此而下者,但备穷乃后用之耳。如此天气自为平安,邪气自消灭,善人自至,恶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