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两臂背痛结气。
  十、端坐,两手相叉,抱膝,闭气,鼓腹二七或三七,气满即吐,候气皆通畅,行之十年,老有少容。
  十一、端坐,生腰,左右倾侧,闭目,以鼻内气,除头风,自极,七息止。
  十二、若腹中满,饮食饱,坐,生腰,以鼻内气数十,以便为故,不便复为之,有寒气,腹中不安,亦行之。
  十三、端坐,使两手如张弓满射。可治四肢烦闷、背急,每日或时为之佳。
  十四、端坐,生腰,举右手,仰掌,以左手承左胁,以鼻内气,自极,七息。除胃寒食不变,则愈。
  十五、端坐,生腰,举左手,仰掌,以右手承右胁,以鼻内气,自极,七息。除瘀血、结气等。
  十六、两手却据,仰头,自以鼻内气,因而咽之数十。除热、身中伤死肌肉等。
  十七、正偃卧,端展足臂,以鼻内气,自极,七息,摇足三十而止,除胸足中寒、周身痹、厥逆、嗽。
  十八、偃卧,屈膝,令两膝头内向相对,手翻两足,生腰,以鼻内气,自极七息,除痹疼、热痛、两褷不随。
  十九、觉身体昏沈不通畅,即导引。两手抱头,宛转上下,名为开胁。
  二十、踞伸右脚,两手抱左膝头,生腰,以鼻内气自极,七息。除难屈伸拜起,褷中痛。一本云,除风目晦耳聋。
  二十一、踞伸左足,两手抱右膝生腰,以鼻内气自极七息,展左足著外,除难屈伸拜起褷中疼。
  二十二、正偃卧,直两足,两手捻胞所在,令赤如油囊里丹,除阴下湿,小便难颓,小腹重,不便。腹中热,但口出气,鼻内之,数十,不须小咽气。即腹中不热者,七息已,温气,咽之十所。
  二十三、踞,两手抱两膝头,以鼻内气,自极,七息。除腰痹、背疼。
  二十四、覆卧,傍视两踵,生腰,以鼻内气,自极,七息。除脚中弦痛、转筋、脚酸疼。
  二十五段阙。
  二十六、偃卧,展两褷两手两踵相向,亦鼻内气,自极,七息。除死肌不仁足褷寒。
  二十七、偃卧,展两手,两褷、左膀(一本作停字)两足踵,以鼻内气,自极,七息。除胃中食若呕。
  二十八、踞,生腰,以两手引两踵,以鼻内气,自极,七息,布两膝头,除痹,呕逆。
  二十九、偃卧,展两脚,两手,仰足指,以鼻内气,自极,七息。除腹中弦急切痛。
  三十、偃卧,左足踵拘右足拇指,以鼻内气,自极,七息。除厥疾。人脚错踵,不拘拇指,依文用之。
  三十一、偃卧,以右足踵拘左足拇指,以鼻内气,自极,七息。除周身痹。
  三十二、病在左,端坐,生腰,右视目,以鼻徐内气,极而吐之,数十一止,所闭目,目上入。
  三十三、病在心下若积聚,端坐,生腰,向日仰头,徐以鼻内气,因而咽之,三十所而止,开目作。
  三十四、病在右,端坐,生腰,右视目,以鼻徐内气而咽之,数十止。
  ◎导引杂说
  《文选江赋》云:噏翠霞。此谓导引服气,稍与枕中相类,俱用之。两手相捉,细捩,如洗手法。两手相叉,翻覆向胸前,如挽三石弓力,左右同。两手相重,共按髀,徐徐捩身,以返捶背上十度,作拳向后筑十度,大坐偏倚,如排山,如托千斤石,上下数度。两手抱头,宛转褷上。两手据地,缩身曲脊三度。两手相叉,以脚蹋中立地,反拗三举,起立,以脚前后踏空,大坐,伸脚,以手勾脚指。
  右导引之法,深能益人延年,与调气相须,令血脉通,除百病,宜好将息,勿令至大汗,能通伏气,行之甚佳。
  又导引法在枕中卷,与此导引消息,并宜相参作之,大佳。
  诸服气要法并忌触杂录,如能服之,便成真人。忌阴寒雨雾热等邪气,不可辄服也。危执闭破除此等日,亦不可服。
  凡日午已后,夜半已前,名为死气,不可服也。唯酉时气可服,为日近明净,不为死气,加可服耳。
  凡服气,取子午卯酉时服是也。如冬月子时,气不可服也,为寒;如夏月午时,气不可服,为热。仍须以意消息,大略若
  是。如腹中大冷,取近日气及日午气是。如腹中大热,服夜半气及平旦气。如冬寒,即于一小净室中生炭火暖之,服即腹中和,如夏极热时,取月中气服,即凉大冷。
  每欲服气,常取体中安隐,消息得所。如安隐时,不住消息耳。消息住,先舒手展足,按捺支节,举脚跟向上,左右展足,长出气三两度,心念病处,随气出,病遂尽矣。如服气之时胸中闷,微微细吐之,闷定则掩口,勿尽,尽则复吸入,凡服气,入及出吐,皆须微微,吹绵不动,是其常候也。如入气太急,勿令自耳闻,则惊五神,招其损也。如出气太急,令自耳闻,亦然。如后腹内热及时节热,出入气太急,转转增热则盛也。如服冷及时寒,出入太急,令自耳闻,亦增冷甚也。
  初入气之时,善将息,以饱为度。若饱后,即左右拓,更开托,左右捩及蹴空各三度,然后咳嗽耳。拔发,摩面,转腰,令四肢节、皮肉、骨髓、头面贯彻,腹中即空。如前服之取饱,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