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賴有天王聖明九五之徐而說之也。說則不信讒言,而尚口之人至是遂窮矣。反自視其身,若困于葛萬而不能以庇其根,若困于鴕脆而不能以安其處,於是上當兌口,遂自言曰:向者之動,吾實悔之。使其果能有悔,則反凶為吉,轉邪為貞,亦易易耳。九二,大人方與維新而又肯與之校邪?吁,此其所以為大人也,此其所以處困而未嘗不亨、未嘗不吉,而且無咎也。然則果有大人之貞,雖困何損?原非幸也。學者切宜詳玩,困于酒食一句。
  方時化曰:困何以能亨也?險以說。故困而不失其所,亨也。然非大人則不能。大人者,以剛居中,居中則不願乎外。外雖有困,安得而困吾之中?以剛則元入,不得縱入于困。又安得而為我之困也?倘能困我,剛于何在?故聖人曰:困亦人所常有也。豈知大人處此默默聽受,若元#18所困。雖困而未嘗不亨乎。苟戚戚然曰:何以使我至此極也。又或囂囂然曰:我豈畏是哉。是征凶也,非大人吉、無咎之道也。
  附錄
  王昭素曰:三歲不靦者,自初至四歷三爻也。
  王畿曰:水下漏則澤上枯、困、乏之象。兌以陰在上,坎以陽在下,君子為小人所撿蔽,窮困之時也。致命猶委命于人,不復為我所有,遂志是遂其為善之志,不以禍患動心。
  巽下坎上
  井:改邑不改井,元喪元得,往來井井。吃至,亦未譎井,贏其瓶,凶。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養而不窮也。改色不改井,乃以剛中也。吃至亦未橘井,未有功也。贏其瓶,是以凶也。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勞民勸相。
  初六:井泥不食,舊井元禽。
  《象》曰:井泥不食,下也。舊井無禽,時舍也。
  九二:井谷射紂,甕敝漏。
  《象》曰:井谷射駙,元與也。
  九三:井深不食,為我心惻,可用汲,王明,並受其福。
  《象》曰:井深不食,行惻也。求王明,受福也。
  六四:井梵,無咎。
  《象》曰:井梵无咎,脩井也。
  九五:井洌,寒泉食。
  《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水風井
  養道之自然而不可窮者,井也。是井有及物之功,要在人汲之耳。不汲,井無喪也。汲之,井無得也。來而汲,此井常在。往而不汲,此井亦常在。常在者,井。往來者,人。得喪者,汲于井。何與乎?是故井可汲而不能求人以汲,此升之德也。不見改邑者乎。邑可改而井寧可改邪?九五身在坎中,其剛而不可改,實似之乃今者,汲方至水,猶未及收,橘井之梗而即贏其瓶矣。可如何?則雖日汲,實未汲也。凶且見矣,安得有功?初六在下,象井之底。夫新井方泥而不可食,舊井土邑址墟,雞犬亦盡,井雖不改,有誰汲乎?九二失應元與,有井谷象。夫井谷,射紂是謂。漏井甕復,敝漏是謂。漏甕,其不可食亦猶夫初,此而不汲,猶可委也。乃九三則井已喋矣,泉已潔矣,而不食焉,真為我心惻也。何也?可用汲而自不肯汲,王之不明,實可惻耳。王若明則必汲而上,下垃受其福矣。故夫子曰:若使井潔不食,非但使我心惻,行道之人皆見之而惻也。是以為受福,故而求王明。不然,何以王明求為哉。六四,修井者也。猶未食也。九五則井冽而人食之矣。信寒泉之可食,免行路之心惻,非王明在上,何以致是?故至上六而井養,其不窮矣。朝于斯,夕于斯,勿蓋、勿幕,收其甕,及其瓶,隨取隨足,則以五之中正有孚,于下故致上之元吉,大成于上也。所謂王明並受其福者非邪?而又何待于五之求之也。吁,一井耳,不汲則為時舍、為甕敝漏、為贏其瓶,使人人感歎哀傷,而莫知所以一汲而受福。若玆所謂不費之惠,無求之澤,王其思用,汲以為明哉。
  附錄
  蘇子瞻曰:吃,燥也。至井而未及水曰吃。至得水而未出井曰未譎井。井未嘗有得,喪橘井之為功,贏瓶之為凶,在汲者耳。
  劉濬伯曰:收者,收橘,收瓶,汲之終也。勿幕者,坎口不掩,公其利也。有孚者,坎中實為孚,靜深而不窮也。
  熊過曰:初六居下元應,象井泥。九二元應而下比,象谷駙。九三巽入之功已畢,故喋我三自謂。
  離下兌上
  革:己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己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說,大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
  《象》曰: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曆明時。
  初九:鞏用黃牛之革。
  《象》曰:鞏用黃牛,不可以有為也。
  六二:己日乃革之,征吉,無咎。
  《象》曰:己日革之,行有嘉也。
  九三:征凶,貞厲,革言三就,有孚。
  《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