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失守,皆神之力也。詔封為王,廟號照烈。本朝益崇杞之。
  張七相公
  相公姓張,行七,宋時麻城縣人也。嘗就異人學道術,得其要領,能呼役鬼神知幽冥事,故以毀沿江諸廟擊獄。適城束南隅有火災蔓延什百家,一城騷動,相公出自獄中騎白馬執短棍,指東束滅,指西西滅,南北各然,火患立息。遂長行至城西北五腦山,人馬俱化。聞於官,檢獄吏視之,則獄戶密肩如故咸驚異之,乃即其化所為建廟。相傳禮拜士人衣物隨委於道無敢拾之者,問有奸頑則迷道不知所出,顯
  應一方為最云。
  耿七公
  公廟在揚州府高郵州之西北一十五里,耆相傳,公為束平梁山泊之里人,生負俠氣撫劍一呼髮直上指,有古賁育風。泊里最號英雄藪澤,而公衝擲其問,渠魁且下風而北面之矣。按戎馬南下,病歿於州境,大著靈異,凡有檮輒應。宋賜號曰康澤俠,迄今居民暨舟行者皆致祭。
  孫將軍
  將軍姓孫氏,名山,五代時人也。廟在寧化之縣治西,凡遇疾旱禱之即應。相傳昔有盜民首飾若干者,慮無以自擒,乃匿其物於神之座下。尋往視之,首飾忽不見。往復者再四,杳無所覓,疑其為他人之所得也。浹旬失主之家互相維併,乃質誓於神,甫稽顆見磚縫有黃白色,開視之則故物也。多著靈蹟,宋李綱詩:
  不愁芒履長南謫,滿願靈旗助北征。
  酪徹一杯揩淚眼,姻雲何處是二京。
  張將軍
  將軍姓張,名孝忠,淮士也。廟在饒州府安仁縣之玉真山。按元兵至安仁,提刑謝枋得調忠孝禦之,陣於團湖,坪相持數日,大戰者屢矢盡,忠孝揮雙刀擊殺百余人,尋中流矢死。賊入安仁,忽夜半城束南角鼓角齊喧喊哮騰湧,若千軍萬馬狀,賊將急起視之,時微月淡星,見將軍騎白馬舞雙刀雲霧中往來衝突,賊將拜而謝焉。事定,土人時見其持刀走馬長恨不平,乃為立祠於死所祀之,數著靈異。元歐陽言有記。
  順濟王
  廟在新建縣之昊城山,世號小龍云,相傳即昊、許二真人所誅大蛇子。宋封順濟王,有真宗御製戒蛟石刻熙寧中遣太常林希逸致祭,即有異蛇墜祝上。翌旦行禮,蛇引首望。禮畢出循几案,俄循入帳中。及希逸還,蛇復尾軸鱸送至彭蠡而沒。後蘇軾自檐耳北歸,鐵舟祠下,忽得古石奢矢於岸側,傳觀左右,失手墜江中。乃檮於神,許留廟中,使人役水求之,一探而獲,因為之記。
  橫浦龍君
  龍君姓字未祥,廟在江西之南安府治。稱橫浦者,古郡名也。按《言行錄》橫浦,炎方,雖窮冬無雪,故疫癘為
  多,有龍君廟,所祈必應。張九成曰:吾無職隸而歲耗凜祿。盍思所以惠之,因檮焉。朝曦杲然而陰雲倏起,哺時雪已寸積,邦人咸駭異之。時九成為禮部侍郎,秦檜惡其言事,謫守郡州。又諷言者論其謗訕朝廷,再謫南安軍,故其致祝於龍君者如此云。本朝重建其廟,祀事益祟。
  道州五龍神
  廟在道州五龍井側,按晏殊《類要》云,唐陽城出守道州,至襄陽有五老人來近,自云舂陵人。城與之帛,問其所居,曰:居城西北五里。至則訪焉,惟有五龍井帛猶存。因為立廟,屢顯靈異。廟額日崇應,昔人嘗題其壁云:
  山寒墊龍眠忽醒,黃衣老人岩下行。
  手持屈曲千歲藤,慮驚世人藏姓名。
  昭靈侯
  昭靈侯,南陽張公,諱路斯。隋初家於頻上縣百社村,年十六中明經第。唐景龍中為宣城令,以才能稱。夫人石氏生九子。自宣城罷歸,常釣於焦氏臺之陰。一日顧見釣處有宮室樓殿,遂入居之,自是夜出旦歸。一朝體寒溫,夫人問之,公曰:我龍也,寥人鄭祥遠者亦龍也,與我爭此居,明日當占,使九子助我。領有絳銷者我也,青絳者鄭也。明日九子以弓矢射青銷者,中之怒而去,公亦逐之。所過為谿谷,以達於淮,而青銷者投於合氾之西山以死,日龍穴山。九子皆化為龍,而石氏葬關洲。公之兄為馬步使者,子孫散居頻山,其墓皆存焉。事見於唐布衣趙耕之文,而傳於淮頻問父老之口。載於歐陽文忠公之《集古錄》云。自景龍以來,頻人世祀之於焦氏臺。乾寧#2,刺史王敬堯始大其廟。有宋乾德中,蔡州大旱,其刺史司超聞公之靈,築祠於蔡。既雨,翰林學士承昔陶穀為記其事。蓋自淮南至於陳蔡許汝皆奔走奉祀。景德中諫議大夫張秉奉詔益新頻上祠宇,而熙寧中司封郎中張徽奏乞爵號,詔封公昭靈侯,石氏柔應夫人。廟有穴五,往往見靈異,出雲雨,或投器穴中則見於地,而近歲有得蛻骨於池者,金聲王質輕重不常,今藏廟中。元祐六年秋旱甚,郡守龍圖閣學士左朝奉郎蘇軾,迎致其骨於西湖之行祠,與吏民檮焉,其應如嚮。乃益治其廟。
  仰山龍神
  神二龍也,廟在袁州府之仰山。相傳昔有邑人徐墦舟行過大孤山,有二蕭生云居宜春仰山,遂同載而歸。至浦東告別,期至石橋相訪。後徐至其處見二龍,乃知為仰山神。唐會昌中,一夕雷雨,移廟於郡南文明卿。宋賜祠額曰孚惠。元重修,表人事二神至謹檮無不應。本朝封大仰山之神,春秋祀之。又分宜之鈴岡亦有行祠,相傳即神維舟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