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霜。
  在昔鈞天青帝坐,即今封地白雲鄉。
  還應五嶽都游褊,乞取安期火棗嘗。
  奔崖瀑落擁晴雷,策石驅龍輩道開。
  匹練天縈昊觀出,金泥日射漢封回。
  河流挾雨俄千帶,海色搖空僅一杯。
  莫向封壇論王氣,祇應塵世有仙才。
  尚憶秦松帝蹕留,至今風雨未全收。
  天門倒瀉銀河水,日觀翻懸碧海流。
  欲轉千盤迷積氣,誰從九點辯齊州。
  人問處處襄城轍,嬌首蒼茫迥自愁。
  樸衣吾欲臥天門,中夜憑欄起自論。
  半割乾坤懸對抱,低垂星斗亂堪捫。
  狂呼六博仙人箸,渴問三漿玉女盆。
  為道崑崙更奇絕,還從傳望訪河源。
  壁立芙蓉萬古看,削成松檜隱高盤。
  中峰翠壓祖徠色,絕頂青收碣石寒。
  梁甫吟成還自和,茂陵書就欲誰千。
  依徵倘有昊聞在,欲向秋風問羽翰。
  李嵩副使,歸德人叨從登岱
  使者東登太乙壇,蕾從靄靄漢衣冠。
  九霄風動豺狐遠,六月霜飛草樹寒。
  日觀俯看人世隘,天門北望帝廷寬。
  省方獨有匡時略,准擬皇圖與泰安。
  王遴尚書,北平人玉皇頂
  每嘆苦塵喧,無由脫塵網。絕頂遂攀躋,始知天地廣。
  日觀峰
  盪漾湧金烏,當曉破幽壤。願將五夜觀,天下同瞻仰。
  漢封臺
  岱宗自古今,武帝空赫赫。鸞輿西入關,苔蘚臺中碧。
  玉女池
  生托黃帝室,道匹昊天妹。靈泉瀉方池,恍忽嗚玉珮。
  秦斷碣
  霸業如流水,雄圖似去雲。誰知煨燼後,淪落復斯文。
  仙人橋
  絕澗架危橋,不見仙人度。海上幾時迴,空使昔人慕。
  捨身崖
  開闢始天地,人生孰不死。所惜不在身,崖下多豺皚。
  白雲洞
  造化鍾靈竅,玆洞深幾許。不見青鸞回,但見白雲去。
  十八盤
  少負青雲想,今上青雲梯。一入天門裹,回首青蕾買低。
  五大夫松
  帝子去不還,大夫空自立。日暮北風吹,時向沙丘泣。
  李攀龍按察使,歷城人懷泰山
  域內名山有岱宗,側身東望一相從。
  河流曉挂天門樹,海色秋高日觀峰。
  金筐何人探漢策,白雲千載護秦封。
  向來信宿藤蘿外,秋底西風萬壑鍾。
  贈殷太史正甫登太山
  明堂天子昔登壇,御道風流擁漢官。
  海色迥臨三觀動,春陰不散五松寒。
  白雲忽向封中出,玉牒誰從筐裹看。
  此日滿朝來禪草,相如早晚入長安。
  上宮春色自何年,阿閣神房幾洞天。
  囊裹定攜三秀草,懷中曾擬四愁篇。
  射牛漢蹟今猶在,繫馬昊門似杳然。
  七十二家論祀典,還朝可奏聖人前。
  和魏使君扶侍游太山
  中天訣蕩敞天門,上帝樓臺拱帝孫。
  五馬並臨昊觀重,諸峰獨讓丈人尊。
  秦松忽借蒼顏駐,海日遙銜紫氣屯。
  可道黃河看似帶,須知西北是崑崙。
  李先芳少卿,濮州人岱宗
  十八盤高擁帝都,祖徠梁甫眾爭扶。
  神女來遊明月蟑,仙人對傳泰山隅。
  天雞喚日浮三島,海鶴巢松遍五株。
  欲草相如封禪疏,漢家壇觀久荒蕪。
  岱宗絕頂玉皇祠,雲起天門杖屨遲。
  漢時秦封行處是,石聞瑤草至今疑。
  日銜三觀金銀闕,天瀉明河玉女池。
  曉向虛空探海嶼,扶桑真見水中移。
  王紹元御史,金溪人登岱岳
  蕊宮珠闕鬱嵯峨,門倚青天掛碧蘿。
  鎖斷半山環日月,望窮千里帶江河。
  秦壇王氣崇幽渺,漢緯金書射太和。
  昭代聖王皆舜禹,喜無封事入山阿。
  孫應奎左布政,餘姚人修岱廟視工
  拾級登登上泰岑,萬峰羅地白雲深。
  調琴澗落天河水,積翠臺分月樹陰。
  薄海縱觀同物興,中台成位兩問心。
  更賓日馭開長夜,獨倚高明望孔林。
  魏良貴按察使,新建人告岱即事
  杖策高尋玉女峰,披雲始見碧霞宮。
  山含雨意嵐光動,日射天門紫氣重。
  絕壁虛疑存漢蹟,斷碑何處覓秦封。
  憑高舉手運六合,宣父遺綜在眼中。
  楊宗氣按察使,陝西人登泰嶽
  巍巍泰嶽鎮齊東,此日登臨天地空。
  西盡函關雲嶺直,東來海渤曉霞紅。
  秦碑虛無凌霄上,魯殿參差在眼中。
  時有幽人騎白鹿,乘風便欲駕青聰。
  裴紳提學副使,蒲州人登泰嶽
  三十六盤何臉鐵,曉來登眺自忘疲。
  眼看山頂疑無路,身在雲端不自知。
  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