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嶽山,宗伯四望五嶽,五嶽視三公。見《周禮》。
  周公封于曲阜,伯禽為魯侯,遂得主泰山之杞。見《魯世紀》。
  魯僖公三十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從,乃免□牲,猶三望。見《春秋》。《公羊傳》曰:三望者何?望祭也。祭泰山、河、海也。魯宣公三年,春王正月,郊牛之口傷,改卜牛,牛死,乃不郊,猶三望。同上
  季氏旅於泰山,子謂冉有曰:汝弗能救與?對曰:不能。子曰: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秦始皇即帝位三年,東遊海上,祠名山大川及八神。八神之次二日地主,祠泰山梁父。
  八神之祀,莫知所起。蓋周之先已有之,始皇因之,及舉封禪,亦祠泰山。
  漢高祖至武帝時,泰山屬濟北王境內,自奉祠。元狩元年,王以天子且封禪,上書獻泰山,然後天子官領祠。元封五年,帝至奉高,修封,祠泰山。其後五年一修封,凡五祠焉。宣帝神爵元年,詔太常制五嶽常祀禮,皆使者持節,唯泰山與河歲五祠,餘皆三祠。光武申元元年,定北郊祀五嶽。建武三十年三月,帝卻封禪之議,幸魯,退祭泰山。
  三十二年二月,帝舉封禪,祭天於泰山下南方。又以一特牲於常祠泰山處告祠泰山。
  章帝元和二年二月,幸祀泰山。《風俗通》曰:岱宗廟十月日合凍,臘月日涸凍,正月日解凍,皆太守侍祠。
  魏文帝黃初三年,杞五嶽。
  晉成帝咸和八年,立北郊,五嶽從祀。
  梁令郡國有五嶽者,置宰祀三人,以孟春、仲冬祠之。
  後魏景穆帝立五嶽廟於桑乾之陰,每歲遣祠官詣諸嶽鎮檮焉。
  孝文帝祭岱嶽文曰:造化氤氳,是生二儀,玄黃既闢,山川以離。四流含靈,五嶽苞祇,並兼方象,出納望羲。岱宗穹崇,梁甫盤崛,青丘琦蟻,春趾鬱攆。肇生庶類,啟光品物,上敷神工,下融靈秩。載協化文,四氣以溢,百王鐫成,莫不玆室。
  唐武德貞觀制,以五郊迎氣之日祭五嶽。又祭東嶽於兗州。
  玄宗開元初,五郊迎氣之祭,如舊制。祝文見後。開元十三年,封泰山神為天齊王,禮秩加三公一等。是時天台道士司馬承禎言:今五嶽神祠,是山林之神也。五嶽皆有洞府,有上清真人降任其職,山川、風雨、陰陽、氣序是所理焉。冠冕章服,佐從神仙,皆有名數,請別立齋祠。玄宗奇其說,動五嶽各置真君祠。故今道書稱東嶽太靈蒼元司命真君云。
  開元初,定常祭儀祝曰:嗣天子某謹遣某官某:敢昭告于東嶽岱宗:惟神贊養萬品,作鎮一方,式因春始,謹以玉幣犧齋樂盛庶品,朝薦于東岳岱宗。尚饗。
  天寶元年、七年、八年,皆以歲登遣官祭五嶽。
  德宗貞元二年,韶太常卿裴郁等十人,各就方鎮祭嶽漬。
  宋初祭東嶽泰山於兗州。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封禪禮畢,詔加號泰山天齊王為天齊仁聖王。五年,加上日天齊仁聖帝。命學士晁迥撰《天齊仁聖帝碑銘》,今存嶽廟。
  晁迥碑銘
  臣聞結萃為山,麗無疆之厚載,升名日嶽,表奠服之崇丘。至若根一氣以混成,媲四時而首出,作鎮東夏,皇惟岱宗,辨乎五方,設位冠配天之大,畫為八卦,建標當出震之區,邃深連空洞之宮,翕習號神靈之府。夫其魁甲艮象,握制坤軸,唸燐崎議,穹崇當曉,天門路界於饒蒼,日觀勢臨於杲曜,列仙遲邇,存棲真之石閒,永命儲休,閥與齡之金筐,滋殖百卉,函育庶類,畜泄雷雨,吐納風雲,封之所以合元符,登之所以小天下。近綴梁社,遠矚秦昊,控壓海沂,襟帶沬泗,鄒人所仰,魯邦是詹,肇生物之化榷,蓋頤貞之壽域也。古先哲后誕,膺駿命,披皇圖,稽帝文,告成功,申大報,昭姓考瑞,刻石紀號。自無懷氏迄唐明皇,登封展釆布在方冊者,罔不于玆矣。開元十三年,始封神曰天齊王,禮秩加三公一等。綿歷五代,寂寥無聞,爰暨皇朝,勃興嘉運吁百姓與能之望,應真人革命之秋,太祖皇帝總擘英雄,鞭撻宇宙,勤勞四征,削平多疊,方混一於寰中。太宗皇帝纂隆洪緒,懋建皇極,斟酌道德,統和天人,乃綏懷於海外。然而艱難創業,縊畜貽謀,勒崇奮炎,將底績而未暇,開先遺大,知弈世而有歸。粵惟崇文廣武感天尊道應真佑德欽明上聖仁孝皇帝陛下,承鼎定之基,格盂安之世,顯仁以育物,廣孝以奉先,宣洽重熙,財成庶政,彌息戎旅,撫柔要荒,乘國步之密清,宅天衷於醃粹,因之以登懋,加之以阜康,席慶宗廟之重,游心帝王之術,長轡遠御,大道坦夷,天衢於是乎嘉享,德教於是乎漸被。戴日戴斗,聿遵朝聘之期;太平太蒙,盡入車書之域。垂衣在上,擊壤在下,得以疇咨俊茂,傳訪幽隱,講求典禮,包舉藝文,接千歲之統,可炳儀於封杞,當萬物之盛,宜昭告於神明。然猶務謙尊而益光,體健行而不息,沖晦藏用,淵默思道。俄而天休震動,上帝顧懷,真錄療臻,靈心有擇,總集峻命,覺悟丞黎。瑜金簡玉字之文,等河圖洛書之寶,承是秘檢,發為蕃釐,需澤開榮,普天受賜。新建元之號,易通邑之名,茂昭降祥,聳動群聽。是時東土耆老,賡闕廷以上書,南司宰輔,率官師以抗表,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