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不散。
  用桃奴二兩,為末,空心溫酒調二錢匕。
  《簡要濟眾》:治久積冷不下食,嘔吐不止,冷在胃中。
  半夏五兩,洗過,為末,每服二錢,白麵一兩,以水和搜,切作棋子,水煮麵熟為度,用生薑、醋調和服之。
  治胸膈上痰癮諸方第二十八
  治卒頭痛如破,非中冷,又非中風方。釜月下墨四分,附子三分,桂一分,搗篩,以冷水服方寸匕,當吐。一方無桂。
  又方,苦參、桂、半夏等分,搗下篩,苦酒和以塗,痛則差。
  又方,烏梅三十枚,盥三指撮,酒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當吐,愈。
  此本在雜治中,其病是胸中膈上,痰厥氣上衝所致,名為厥,頭痛,吐之即差。
  但單煮米作濃飲二三升許,適冷暖,飲盡二三升,須臾適吐,適吐畢又飲,如此數過,劇者,須臾吐膽乃止,不損人而即差。
  治胸中多痰,頭痛不欲食及飲酒,則瘀阻痰方。
  常山二兩,甘草一兩,松蘿一兩,瓜蒂三七枚,酒水各一升半,煮取升半,初服七合,取吐,吐不盡,餘更分二服,後可服半夏湯。
  《胡洽》名粉隔湯:礬石一兩,水二升,煮取一升,內蜜半合,頓服,須臾未吐,飲少熱湯。
  又方,杜蘅三兩,松蘿三兩,瓜蒂三十枚,酒一升二合,漬再宿,去滓,溫服五合。一服不吐,晚更一服。
  又方,瓜蒂一兩,赤小豆四兩,搗末,溫湯三合和服,便安卧,欲擿之,不吐,更服之。
  又方,先作一升湯,投水一升,名為生熟湯,及食三合鹽,以此湯送之,須臾欲吐,便摘出,未盡,更服二合,飲湯二升後,亦可更服湯,不復也。
  又方,常山四兩,甘草半兩,水七升,煮取三升,內半升蜜,服一升,不吐更服,無蜜亦可。
  方中能月服一種,則無痰水之患。又有旋覆五飲,在諸大方中。若胸中痞寒#9短氣腷者。腷,敷逼切。
  甘草二兩,茯苓三兩,杏人五十枚,碎之,水一斗三升,煮取六升,分為五服。
  又方,桂四兩,术、甘草二兩,附子炮,水六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
  膈中有結積,覺駭駭不去者。
  藜蘆一兩,炙,末之,巴豆半兩,去皮心熬之,先搗巴豆如泥,入藜蘆末,又搗萬杵,蜜丸如麻子大,服一丸至二三丸。
  膈中之病,名曰膏肓,湯丸徑過,針灸不及,所以作丸含之,令氣勢得相熏染,有五膈丸方。麥門冬十分,去心,甘草十分,炙,椒、遠志、附子炮、乾薑、人參、桂、細辛各六分,搗篩,以上好蜜丸,如彈丸,以一丸含稍稍嚥其汁,日三丸,服之,主短氣,心胸滿,心下堅,冷氣也。
  此疾有十許方,率皆相類。此丸最勝,用藥雖多,不合五膈之名,謂憂膈、氣膈、恚膈、寒膈,其病各有診別,在大方中又有七氣方,大約與此大同小別耳。
  附方
  《聖惠方》:治痰厥頭痛。
  以烏梅十個,取肉,鹽二錢,酒一中盞,合煎至七分,去滓,非時溫服,吐即佳。
  又方,治冷痰飲惡心。
  用蓽撥一兩,搗為末,於食前用清粥飲調半錢服。
  又方,治痰壅嘔逆,心胸滿悶不下食。
  用厚朴一兩,塗生薑汁,炙令黃,為末,非時粥飲調下二錢匕。
  《千金翼》論曰:治痰飲吐水,無時節者,其源以冷飲過度,遂令脾胃氣羸,不能消於飲食,飲食入胃,則皆變成冷水,反吐不停者。
  赤石脂散主之。
  赤石脂一斤,搗篩,服方寸匕,酒飲自任,稍稍加至三匕,服盡一斤,則終身不吐淡水,又不下痢,補五藏,令人肥健。有人痰飲服諸藥不效,用此方遂愈。
  《御藥院方》:真宗賜高祖相國,去痰清目,進飲食,生犀丸。
  川芎十兩,緊小者,粟米坩浸,三日換,切片子,日乾為末,作兩料,每料入麝、腦各一分,生犀半兩,重湯煮,蜜杵為丸,小彈子大,茶酒嚼下一丸。痰加朱砂半兩;膈壅加牛黃一分、水飛鐵粉一分;頭目昏眩加細辛一分;口眼喎斜,炮天南星一分。
  又方,治膈壅風痰。半夏不計多少,酸漿浸一宿,溫湯洗五七遍,去惡氣,日中曬乾,搗為末,漿水搜餅子,日中乾之,再為末,每五兩,入生腦子一錢,研勻,以漿水濃脚,丸雞頭大#10,紗袋貯,通風處陰乾,每一丸,好茶或薄荷湯下。
  王氏《博濟》:治三焦氣不順,胸膈壅塞,頭昏目眩,涕唾痰涎,精神不爽。
  利膈丸:牽牛子四兩,半生半熟,不蚛皂莢塗酥二兩,為末,生薑自然汁煮,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荊芥湯下。
  《經驗後方》:治頭風化痰。川芎不計分兩,用净水洗浸,薄切片子,日乾或焙,杵為末,煉蜜為丸,如小彈子大,不拘時,茶酒嚼下。
  又方,治風痰。
  鬱金一分,藜蘆十分,各為末,和令勻,每服一字,用溫漿水一盞,先以少漿水調下#11,餘者水漱口,都服便以食壓之。
  《外臺秘要》:治一切風痰,風霍亂,食不消,大便澀。
  訶梨勒三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