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相與為親。斯言妙也。
  又《高上神霄經》曰:魂生無中,布在九宮,道出三極,常遊絳宮,三宮合化,是為紫房,紫房所在,先由明堂,兆能知之,當開金門。金門,洞房之內也。又曰:混而合之,出入帝方,三五合一,必成仙王。此謂混合之時,三真五神之道也。帝方,太清域也。故《大洞真經中篇》曰:二老在左右方,帝魂不可不分,三九變其上下,太一立其中根,五神奉我生籍,司命塞我死門,九宮合而為一,六合總而內真也。此言謂分別其宮室,混合其變化。此道是太上寶行,長生根本,立人之帝先,為道之元始,生府之仙宗,帝籍之祕章,洞真之奇妙,九宮之要經也。
  《九真中經》曰:九魂離合,三光同暉,天皇在元,紫煙霏霏,五神奉圖,性命不虧,變入九宮,帔服朱衣,腰帶虎章,流雲綉帔,幃帔瓓斑,五色徘徊,日月照察,俠以東西,神庭內體,以除渴飢,三五復反,轉藏營機,周流太一,生均兩儀。謂天皇在太清中,太一受哺養,五神奉符籍之時,學者存日月以俠照也。此中經一篇,指說太一之名事,故記出焉。
  夜半生炁時,若雞嗚時,正臥閉目微炁,存左目中出日,右目中出月,并徑九寸,在兩耳之上。兩耳之上,名為六合高窗也。令日月使照一身,內徹泥丸,下照五藏、腸胃之中,皆覺見了了,洞徹內外。令一身與日月光共合,良久畢,叩齒九通,咽液九過,乃微祝曰:
  太上玄一,九皇吐精,三五七變,洞觀幽冥,日月垂光,下徹神庭,俠照六合,太一黃寧,帝君命簡,金書不傾,五老奉符,天地同誠,使我不死,以致真靈,遏萬邪,禍害滅平,上朝天皇,還老反嬰,太帝有制,百神敬聽。畢,乃開目。名為日月鍊根,三元校魂,以制御形神,辟諸鬼炁之來侵,使兆長生不死,夕夕存之矣。又存左目為日,右目為月,共合神庭之中,卻上入明堂之中,化生黃英之醴,下流口中,九咽之,以哺太一。常以生炁時存之畢微呪曰:
  日月上精,黃水月華,太一來飲,神光高羅,使我長生,天地同柯。畢。五日行之。
  口中舌上為神庭,存日月既畢,因動舌,覺有黃泉如紫金色,從舌上出,上流卻入明堂之中,名為黃英之醴也。存思之時,當閉目絕念。
  常以月朔之夕,生炁之時,安臥閉目向上,心存二十四星,星大一寸,如相連結之狀。又存一星之中,輒有一人,合二十四人,人皆如小兒始生之狀,無衣服也。於是二十四星,直從天上虛空中來下,迴繞一身外三匝。三匝畢,以次咽以入口中,凡作二十四咽,咽時輒覺吞一星也。覺從口中徑至臍中,臍中名曰受命之宮也。又覺星光照一腹內,洞徹五藏。又存星光化為二十四真人,並吐黃炁如煙,以布滿臍中,欎欎然洞徹內外也。良久,微呪曰:
  二十四真,迴入黃庭,口吐黃炁,二十四星,灌我命門,百神受靈,使我骨彊。魂魄安寧,五藏受符,天地相傾。畢。名曰真炁入守命門,以辟灾禍百鬼之疾,令人長生不死。
  太無混合,以象一靈虛生之子,以為上帝君。又居泥丸之帝,以為三一之尊帝,尊帝者,是虛生之子也。是謂三帝焉。太一受生,於空洞,變化乎八方,立景於三帝之間,流會乎萬神之領,天地之尊,皆須太一而自運也。靈帝無太一,則玄虛不迴炁,尊帝無太一,則三一不居其宮域。故太一之神,併五神以通用,上舍體於三帝,帝之為高,猶天皇帝君者也。等形九魂,魂生三五,三五合會,結成帝君。將帝之生也。受玄中上炁,三五離合之所挺焉。是以帝生於無極之表,玄成之中,見於太清之域,治在玉清紫微宮中,光曜五色,華蓋九重,前洞泥丸,後開幽門,下臨六合,上連紫雲,百官宿衛,飛閣交通,玉殿朱陛,內有金房,中有太真,號曰天皇,憑虛而生,處無極之中,衣五色珠衣,冠九德晨冠,制御天岡,時乘玉龍六轡,超虛九道自通。此自然之精炁,眾真之帝君,兆常思而誦之,可以為仙王。
  太微中有三皇,一曰皇君,二曰天皇,三曰皇老。此皆三元之炁,自然混成之真也。三元各是一君,同在太清之中。太清有三宮,無上為天皇帝君之宮,左為太素宮,右為太和宮,三宮所在,泥丸之門,無極之內。故皇君御一,總持神剛;天皇統二,變景守形;皇老監三,維制萬神;太一混合,成生兆身。於是三五分化,填滿九宮。故太一之神,為化生之主也。
  太素君元成老子,亦天之魂,治在太清之中,勾陳之內,常侍帝君,主真元之炁也。號曰大素君矣。太和君皇成老子,天之魄也,亦治太清勾陳之內,號曰太和君,常侍天帝,主胎元之氣也。太素、太和二君,此天地之魂魄,生於自然?太素元成老子,太清之中常侍帝君;皇成老子,常侍天帝,出入紫微,正在崑崙,黃闕紫房,太一相叅,混沌三炁,大道之根。子常思之,帝來長存。
  以月二日、三日夜半,存元成皇老之法,安臥閉目,先思太極中皇帝君,次思左有元成老子,衣青衣,冠九華曜冠,左手持青芝,右手執青幡;次存右有太和君黃成老子,衣白衣,冠五華白冠,左手持金夜漿,右手持白幡,並在太極之中。太極之中有九名,太清中有五帝六府九官名,其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