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立。
  次度師讀白文。
  恭以三洞垂文,七真演教,咸令披度,得入妙門,功德難思,天人稱慶。斯乃從凡入聖,階淺及深,名奏天曹,身居仙列。苟非宿命,寧合因緣。汝既自陳道心堅固,當報四恩,三有以悟,獨立重玄。今則百靈降格,萬聖傾光,直須默運虔誠,無致褻慢。宜請保舉二師,為脫俗衣,以圓道相。
  次保舉師與脫俗衣,先著履。度師讚云:
  汝先足躡雙履,永離六塵。經云: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此一步,為初之意也。願汝一心奉道,履踐靈壇。凡所行遊,不步凶惡之地,常登法會,逕陟仙階。每遇二漏之時,即須改換。
  次繫裙,度師讚云:
  裙者,羣也。以羣統為意,草於道友,統以清爭。又謂之裳,蓋在上為衣,在下為裳,以表守謙下為常行之法,則能如是者,災害不生,諸聖佑護。
  次著雲袖,度師讚云:
  輕剪黃雲,裁成法服,上以襯霜羅之帔,下以統飛霄之裙,為中道之衣,不可須臾離體。
  次披道服,度師讚云:
  道服者,乃天尊老君之法服也,真聖護持,人天讚仰。既沾於體,當自欽崇,可以滅三世之愆,尤可以令九先之超度。行住坐臥,常須護持,不可置之以穢器,不得雜之以俗衣。苟不如是,當招惡報。
  次知磬舉仙衣讚:
  上界神仙服,天寶自然裳。輕盈六銖妙,佩服齊三光。願今一披奉,逍遙不死鄉。
  次頂簪冠,度師持於手中,讚云:
  汝頂星冠。冠者,冠也。一身之上,最處崇高,總括眾髮,斗星燦爛,岳勢巍峨,像列真之朝元,作三洞之妙士,不為臣妾,蓋假於玆。宜其晨夕護持,勿令塵埃染汙。如自輕慢,則天曹奪筭。念玆在玆,則神仙可冀。
  次令弟子就坐側長跪,度師與戴冠云:與道合同三遍。
  次知磬吟星冠讚:
  煥懼七星冠,翩翩降自天。授之有科戒,宿命應神仙。願今一頂戴,永保大椿年。
  次執簡,度師讚云:
  夫簡者,以簡事為言,收心斂意為用。簡則心專,持則有守,瞻星禮斗,祝聖朝真,為道法之光容,作人天之儀範。能如是者,方獲執持。
  次知磬舉三啟頌。
  次度師說十戒,弟子長跪。
  夫戒者,止惡防非,護正摧邪,無令傲忽,弗敢輕侮。今授汝十戒,以護身心,諦聽受持,不可懈怠。
  第一戒者:心不惡妬,無生陰賊,檢口慎過,想念在法。能持否?答云能,下同。
  第二戒者:守仁不殺,憫濟羣生,慈愛廣救,潤及一切。能持否?
  第三戒者:守正讓義,不欺不盜,常行善念,損己濟物。能持否?
  第四戒者:不貪不慾,心無放蕩,清潔守慎,行無點污。能持否?
  第五戒者:口無惡言,言不華綺,內外中直,不犯口過。能持否?
  第六戒者:不得嗔怒,調和氣性,神無所傷,不犯眾惡。能持否?
  第七戒者:不嫉人勝己,爭競功名,每事遜讓,退身度人。能持否?
  第八戒者:不得評論經教,訾毀聖文,躬心奉法,常如對神。能持否?
  第九戒者:不得爭競是非,評論四輩,天人咎恨,損傷神氣。能持否?
  第十戒者:舉動施為,每合天心,常行大慈,普度厄難。能持否?
  天尊曰:戒有二種,一者有得,二者無得。有得戒者,三戒、五戒、十戒、二十七戒、百八十戒、三百大戒,止惡防非,未達方便,名有得戒也。止離三塗,及人中苦,未入道分,若識識法,畢竟空寂,是名正戒,無持無犯,開正觀門,為道根本,此名出家持戒也。
  次舉智慧頌。
  次聽度師教戒,弟子長跪。
  汝既圓道相,初入法門,自今已後,語默動靜,常須念道、念經、念師,名曰三寶,作汝皈依處所。
  夫念道寶者,能制滅一切惡相。猶金剛刀,無所不斷;猶如猛火,無所不燒。念有二種:一念道身,七十二相,八十一好,具足微妙,人間天上,三界特尊,是我歸依覆護之處。二念法身,猶如虛空,圓滿清靜,即是真道,亦名真身,亦名道性,常以正念,無間餘心,是名念道。
  其次念經寶者,有三種:洞真、洞玄,及以洞神,係心受持,常生信慕,存想不移,審知是法,是出世道,無他雜念,是名念經。若知諸法本無文字,正觀實相,達其旨趣,亦名念經,是名善解念經之相。
  其次念師寶。師寶者,父也。我若無師,不能得道,是故應當遠近隨逐,心眼觀想,常在目前,不替須臾,無諸雜想,是名念師。三念既已,當上報四恩:一天地恩,二國王恩,三生身父母恩,四師長恩。次當下資三有;一資天徒,二資地徒,三資水徒。汝當發大善心,晨香暮燈,誦經行道,於諸大道前,旛花果實,禮拜供養。上願皇帝萬歲,家國太平。次願生身父母、九祖先亡,幽顯沾恩,己身得道。次願師尊長壽,法屬興隆。次願十方信施,常蒙道廕。次願江山朋友,學道知音,早遂初心,光榮門族。次當誘化一切有情,令於三清諸聖,結大善緣,或建宮觀,或造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