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舌。
  《雲漢友議》:列禦寇墓在鄭郊,有胡生者家貧,少為洗鑑錢釘之業,號胡釘鉸。有美酒茶果輒祭禦寇祠,以求聰明。夢一人刀劃其腹,以一巷書致于心腑,及覺,乃能詩。嘗贈韓少府云:忽聞梅福來相訪,笑著荷衣出草堂。兄童不慣見車馬,爭入蘆花深處藏。
  《廣畢記》:夔州有道士王洪明,舌長,呼字不正,乃曰:誦《道德經》。忽夢道君為剪其舌,既覺,語遂正。
  灰袋佯狂,麻懦卓越。
  《神仙傳》:蜀有道士佯狂,俗號為灰袋,翟天師之弟子也。翟每戒其徒勿輕此人,吾所不及。嘗大雪中布衣褐入青城山,暮投蘭若求宿,僧曰:貧僧一納而已矣,天寒如此,奈何。灰袋曰:一狀足矣。夜半,風雪益甚,僧意其卒,往視之,去狀數尺,氣如蒸炊,流汗袒寢。未曉,不辭而去。曾病口瘡數月,狀若將死,村人素神之,因為設齋。齋散,忽謂眾曰:試窺吾口中何物。乃張口如箕,五臟悉露,莫不驚異,後不知所終。
  《晉逸史》:麻懦者莫得其姓名,石季龍時在魏乞丐,常著麻懦布衣,故時人謂之麻懦。言語卓越,狀如狂者,乞得米穀,不食輒散之,頗顯神異。與高僧圖澄極為交友。
  蘇驢蟲流,王屍泉涌。
  《神仙傳》:薊子訓嘗駕驢車與諸生俱詣許下,道過榮陽,止主人舍,而所駕之驢忽然卒僵,蛆蟲流出,主遽白之,子訓曰:乃爾乎。方安坐飯食畢,徐出以杖扣之,驢應聲奮起,行步如初。
  《茆亭客話》:王客者,失其名及鄉里,常攙竿挈籃,引一斑犬往來叩,英問,以探藥為事。天禧戊午歲遊,青城山,迴臨叩。宰師仲冉召之與語,曰:吾野人也,久居城市,頗思歸鄉,誠有奉託。宰亦莫諭其意,一日獨擔茨往國寧寺,於寺門下坐卒。鄉耆聞官,痙之道左。師宰聞之曰:曩所言,斯之謂乎。遣史往彼焚之,發其屍,顏貌如生,四肢皆軟,若熟寐焉。頃之,屍下清泉涌出,浮屍而起,遂就更衣,沐浴以殮之。
  方遠辯慧,道華愚懵。
  《高道傳》:問丘方遠字大方,幼辮慧,通經史。昭宗累詔不起,就錫命服,賜號玄同先生。羅隱每詣受書,先生輒閉目授之,曰:隱才高識下,蓋正容悟物。故隱卒保終吉。先生一日忽沐浴焚香,端坐返真,顏色不變,異香三日不散。時錢武肅夢先生騎鶴訪別,明日訃至,及就壙,但空棺而已。
  又,侯道華常如風狂人,人多侮之,未嘗有慍色。好讀丹經子史,或問誦此奚為,曰:天上無愚懵神仙。
  楊雄墟墓,周暢義塚。
  《仙傳拾遣》:楊雄字子雲,口吃,善屬文。王莽篡位,聞理獄使者欲來收雄,雄恐不免,時校書於天祿閣上,自投幾死。天鳳中,辭疾還蜀,卒於家。乾符中,進士趙郁外疾於嘉州開元觀,稍愈,於殿上見一少年弊蓋鶉衣白潔,與郁並坐,郁因言此觀巨功製作,國力興創,何乃俯逼殿後而有墟墓也,嘗問郡人,皆不知。少年笑曰:此漢相留侯之後,辟強之孫,天師之祖也,為南安太守,投於郡而葬於此。乃說兩漢魏晉問事,皆若目擊。郁問以姓氏,答曰:一子雲,姓楊。迺強力隨之,遂出門而去。至今往往有見者。
  《真誥》:周暢好行倏德,功不在覺。時歲大旱,客死者數萬,而暢收骸骨萬餘,具立義塚,時或祭祀之,應時大雨。今在洞中為明晨侍郎。
  自然雷嗚,法樂霞擁。
  《雲茨七籤》:馬湘字自然,狀若風狂,能治病。有告之者,湘無藥,但以竹杖打病處,或以竹杖指之。吹杖頭如雷嗎便愈。或遊官觀巖洞,多留詩句,其登抗州秦望山詩曰:太一初分何處尋,空留歷數變人心。九天日月移朝夕,萬里山川換古今。風動水光舍遠嬌,雨添嵐氣沒高林。秦皇設作騷山計,江海茫茫轉更深。
  《高道傳》:道士張法樂居耿谷之西,抱元守一,凡三十餘年。雲生梁棟,霞擁窗扉,自號為雲居觀。久而道成,猛虎馴伏侍側。後屍解蟬蛻焉。
  李預餐玉,王捷燒金。
  《感應錄》:後魏李預得古人養玉法,乃探訪藍田,躬往攻掘,得若環璧雜器形者大小百餘枚,預乃椎七十枚為屑食之。及疾萬,謂妻曰:吾死,體叉當有異,勿速殯,令後人知養服之妙。時七月中旬,長安毒熱,預停之四宿未殮,而體色不變。其妻常氏以玉珠二枚含之,口閉,妻謂曰:君自云養玉有神驗,何不受珠。言訖,啟齒納珠。因噓其。都無穢氣。舉殮,屍不傾委。
  《澠水燕談》:江州王捷少商江、淮問,咸平中通一人於南康逆旅,衣道士服,儀狀甚偉,授捷黃金衍,仍付以神劍,且戒之曰:非遇人君,不可妄泄。後佯狂叫呼上饒市中,配流嶺南,逃歸京師,撾登聞鼓自陳,宋真宗皇帝召與語,悅之,更名中正。寓居中官劉承珪家,數聞中正與人語,聲如童子,云:我司命君也,嘗以藥金銀默上以助國,世謂之燒金王先生。
  賀場女筮,秋夫鬼針。
  《南史》:賀場字伯祖,道養工卜筮經,遇工歌女子病死,為筮之,曰:此非死也,天帝召之歌耳。乃土塊加心上,俄頃而蘇。
  《感應錄》:宋徐文伯,東海人,濮陽太守熙曾孫也。好黃老,陰居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