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從牌闔而生。故曰叉由此也。
  摔闔者,道之大化,說之變也,必豫審其變化。
  言事無開闔,則大道不化。言說無變,故開閉者所以化大道。變言說事雖大,莫不成之於變化。故爻豫之。吉凶繫焉#6。
  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之主也。
  心因口宣,故口者心之門戶也。神為心用,故心者神之主也。
  志意喜欲,思慮智謀,此皆由門戶出入。
  几此八者皆往來於口中,故日由門戶出入也。
  故關之掉闈,制之以出入。掉之者,開也,言也,陽也。闈之者,閉也,默也,陰也。
  言八者若無開閉,事或不節,故關之以牌闔者,所以制其出入。開言於外,故日陽也。閉情於內,故日陰也。
  陰陽其和,終始其義。
  開閉有節,故陰陽和。先後合宜,故終始義。
  故言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愛好、財利、得意、喜欲為陽,曰始。
  几此皆欲人之生,故日始日陽。
  故言死亡#7、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誅罰為陰,日終。
  几此皆欲人之死,故日陰日終。
  諸言法陽之類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諸言法陰之類者#8,皆日終,言惡以終為謀。
  謂言說者有於陰言之,有於陽言之,聽者宜知其然。
  掉闈之道,以陰陽試之。
  謂或撥動之,或閉藏之。以陰陽之言試之,則其情慕可知。
  故與陽言者依崇高,與陰言者依卑小,
  謂與情陽者言,高以引之;與情陰者言,卑以引之。
  以下求小,以高求大。
  陰言卑小,故日以下求小;陽言崇高,故日以高求大。
  由此言之,無所不出,無所不入,無所不可,
  陰陽之理盡,小大之情得,故出入皆可,何所不可乎。
  可以說人,可以說家,可以說國,可以說天下。
  無所不可,故所說皆可。
  為小無內,為大無外。
  盡陰則無內,盡陽則無外。
  益損、去就、倍反,皆以陰陽御其事。
  以道相成日益,以事相賊日損,義乖日去,志同日就,去而遂絕日倍,去而復來日反。凡此不出陰陽之情,故日皆以陰陽御其事也。
  陽動而行,陰止而藏。陽動而出,陰隨而入。陽還終始,陰極反陽。
  此言上下相成,由陰陽相生也。
  以陽動者德相生也,以陰靜者形相成也。以陽求陰,苞以德也;以陰結陽,施以力也。
  此言上以爵祿養下,下以股肱宣力。
  陰陽相求,由摔闔也。
  上下所以能相求者,由開閉而生也。
  此天地陰陽之道而說人之法也,
  言既體天地,象陰陽,故其法可以說人也。
  為萬事之先,是謂圓方之門戶。
  天圓地方,上下之義也。理盡開閉,然後生萬物,故為萬事先,上下之道,自此出入。故日圓方之門戶。
  反應第二
  聽言之道,或有一不合,必反以難之,彼因難以更思,必有以應也
  古之大化者,乃與無形俱生,
  大化者、謂古之聖人以大道化物也。無形者,道也。動叉由道,故日無形俱生也。
  反以觀往,覆以驗今;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
  言大化聖人稽眾拾己,舉事重慎,反覆詳驗,欲以知來,先以觀往;欲以知今,先以考古;欲以知彼,先度於己。故能舉無遺策,動鈴成功。
  動靜虛實之理,不合來#9今,反古而求之。
  動靜由行止也,虛實由真偽也,其理不合於今,反求於古者也。
  事有反而得覆者,聖人之意也,
  事有不合,反而求彼,翻得覆會,於此成此,在於考彼。契今由於求古,斯聖人之意也。
  不可不察。
  不審則失之於幾,故不可不察。
  人言者動也,己默者靜也。因其言,聽其辭。
  以靜觀動,則所見審。因言觀辭,則所得明。
  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應必出。
  謂言者或不合於理,未可即斥,但反而難之,使自求之,則契理之應怡然自出。
  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觀其次。
  應理既出,故能言有象,事有比。前事既有象比,更當觀其次,令得自盡。象謂法象,比謂比例。
  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辭也。以無形求有聲,
  理在玄微,故無形也。無言則不彰,故以無形求有聲。聲即言也,比謂比類也。
  其釣語合事,得人實也。
  得魚在於投餌,得語在於發端。發端則語應,投餌則魚來,故日釣語。語則事合,故日合事。明試在於敷言,故日得人實也。
  其猶#10張買網而取獸也,多張其會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釣人之網也。
  張網而司之,彼獸自得。道合其事,彼理自出。理既彰,聖賢斯辨。雖欲自隱,其道無由,故日釣人之網也。
  常持其網驅之,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