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玄篇
  經名:道玄篇。元王道淵撰。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太玄部。
  道玄篇
  大道章第一
  道包天地,故能生天地。天地包萬物,故能育萬物。萬物芸芸,莫不有道。道虛無體,故生物以立道之體。形者道之室,神者道之機。萬物各有太極,動靜與道而不離。
  玄極章第二
  無極曰道,太極曰身。身中有身,故曰天心。天心位安以中正,神機主宰而虛靈。靈應常清,萬化歸真。靈隨物昧,萬化自背。豈道遠於人,而人自遠於道也。
  賦命章第三
  人之生也,莫不有命。命之賦也,莫不有性。性即神也,命即氣也。主宰一身,神也;榮衛一身,氣也。神不失於守,氣不失於調。神氣混一,道沖而不凋。可以長生久視,超出於塵囂。
  明理章第四
  道不自立,故生物以立之。道不虛行,故生人以行之。是故人能明天地之常,知陰陽之房,達造化之方,可以握萬物之綱。造斯理者,其惟聖人乎。
  妙用章第五
  天地為陰陽之形具,陰陽為天地之化機。陽奇陰偶,陰質陽資,一昇一降,二者不離。故萬物有配合,各從其類推。是故男動女靜,則天地之情可察矣。
  人物章第六
  人得氣全,物得氣偏。靈一其性命,各禀於天。其於人也,性有善有惡;其於物也,性亦有善有惡。何也?此氣質之異也,非性之本然。是萬物自私於道,非道私於萬物焉。
  寓形章第七
  天下未有無理之物,天下未有無道之鄉。有物之形,即有物之性;有物之性,即有物之情;有物之情,即有物之道。道之寓物,假形游世以張化也。是以無物不可化,無物不可親。雖龍虎之有變,我忘機而自馴。
  龍虎章第八
  龍所以吟,虎所以嘯。龍得陽之道,虎得陰之兆。陽龍陰虎,各有其妙。故龍吟而雲從,虎嘯而風生。風雲變化,雷霆鼓轟。蠢然冥合一息,非大化之有情。是以聖人作,而神化莫測,萬物翕然而觀焉。
  正位章第九
  天覆於上,地載於下,萬物生其中。聖人正位,以安天下。居其大者任其大,居其小者任其小。民吾同胞,而皆孩之。故我忘而民忘,我樂而民樂,我無事而民無事。是以堯之為君也,治天下五十年,而不知治,以此。
  謙德章第十
  聖人在上位,不自大,不自貴,不自明,不自矜,此所以虛己待人也。是故不自大,以從天下之眾也。不自貴,計以禮天下之賢也。不自明,以盡天下之見也。不自矜,以賞天下之功也。此所以謙德於己,而後發用施諸人。而天下之人,無不尊之矣。
  君臣章第十一
  君無臣不舉,臣無君不主。君臣同心,天下莫能取。君視民如子,民視君若母。子母相親,天下莫能語。我之於道,生之若母,保之若子;子母相守,長生不死。吾非欲異於人,而欲者莫能去。
  道德章第十二
  道者善之長,德者善之基。上善不善,其道自善。上德不德,其道自德。德之所得,何物可得?乃得之於心,明之於理,以盡天下之性。性虛好生,故物物同於道德也矣。
  寄禪章第十三
  以天下與人易,為天下得人難,古之至言也。是以聖人不以一身貴天下,以天下貴天下。得其人而與之,則天下之民安矣。非其人而與之,則天下之民蕩矣。可不慎哉!此所以堯傳於舜,而不傳子。舜聖也,子不肖也。舜傳於禹,而不傳子。禹聖也,子不肖也。禹先傳於益,而後傳於子。故天下謳歌者,不之益,而之啟,故天與子啟也,而傳於子啟也。以後父子相傳,顧其可以寄天下,而後可以禪天下。
  保守章第十四
  畏天命,可以保身也。畏聖人之言,可以守法也。保身則可久,守法則可大。可久則家國無危,可大則子孫無殆。無危無殆,可以全身遠害。
  虛明章第十五
  鏡虛而明,自然見人之妍醜。心虛而明,自然知人之善惡。虛所以攝形,明所以辨色。形與色乃幻也,非真體也。故太上貴虛。
  全形章第十六
  民之有生,奈何不畏其死。履道於峻,自迷其性。何以郊馬無其韁,馳騁無其鄉,往而不知其返。常輕躁而縱之狂貪,厚其生,自取其亡,吾見其人多矣。是以君子常畏天之命,守其位,嚴於敬,全其氣,養其性。故天下萬物,與我無不神符。
  禮樂章第十七
  人於日用也,禮樂不可無也。有禮則心致於敬,有樂則身致於和。心致於敬,則百事齊之。身致於和,則百神安之。神安之,則氣滿於沖虛。
  神氣章第十八
  善養神者,回光晝夕。善攝氣者,冥情一息。神居氣中,氣居神室。神氣合真,而登太清。
  圓明章第十九
  專於內者忘於外,專於外者忘於內。非道也哉!何以一性圓明,本非內外,其存體也無形,其應用也無跡。是故君子之道,轉丸而已矣。
  不足章第二十
  善者不足,不善者亦不足。善者不足,惟以學不足。不善者不足,惟以貪不足。思學不足,必至於明。思貪不足,必至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