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開上蒼,默默朝玉皇,知此則靈光自照,內境精明矣。吾觀夫竺乾之象,其頂出白色,在乎圓光之中而坐寶蓮,然則道之成矣。佛老豈有異乎?
  服氣篇
  資穀以強,資氣以靈;強則有衰,靈則長生。
  至游子曰:夫人稟天地元氣而生,故一吐一納,內外相應焉。六氣者,分屬於五臟,餘一氣則包乎三焦者也。能服其氣,一年則氣通矣,二年則氣行矣,三年則氣成凝結為玄珠矣。氣者,道也;道者,虛無也;虛無者,自然也;自然者,無為也;無為者,心也。心不動者何也?內心不起則外境不入,內外安靜則神和,神和則氣和,氣和則元氣自充,元氣自充則五臟滋潤,五臟滋潤則百脈流通,百脈流通則津液上應,津液上應則五味止絕,飢渴不生,反老還童當自玆始矣。故始也,氣化為血,血化為精,精化為神。一年易氣,二年易血,三年易脈,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髮,九年易形。三萬六千神居於其身,化為仙人矣。夫神者,無形之至靈也。故神稟於道,靜而合乎性焉;人稟於神,動而合乎情焉。是以率性則神凝,久則神止,極則神遷,止則生,遷則死,皆情之所移,非神之所使也。服氣之士,一念而神升乎三界之外,下登乎崑崙之丘,入於絳宮,徹於涌泉,使元氣輪轉而不窮。《經》曰:元氣流通,不死之道也。
  服霧篇
  天地之精,散而為霧;餌其英華,形可以駐。
  束華玉妃嘗告張微子曰:吾有服霧之方。微子曰:敢問何謂也?玉妃曰:霧者,山澤華精,金石之盈氣也。久服之能散形入空,與雲合體矣。微子曰:敢咨其方?玉妃曰:吾以平旦之初,坐臥任己,先暝其目,內觀五臟,而後口出呼氣二十有四過,目見五色之氣,繞纏乎尺宅之上,納乎玉池之中者五十過,咽津者亦如之,既,祝曰:太陽發輝,雲霧四遷,結氣宛曲,五色洞天。神姻合啟,金石華真。藹鬱紫空,煉形保全。出景藏幽,五靈化分。合明扇靈,時乘六雲。和攝我身,上昇九天。既已,復琢齒者七,咽液者七。久而行之,可以乘雲霧而逝矣。
  內景篇
  一身之中,有神司之;心安神寧,形則不衰。
  梁丘子曰:黃庭者,腦中、心中、脾中者也。
  《經》曰:琴心三疊舞仙胎。何也?琴,和也;疊,積也。存三丹田,使和積如一。胎仙者,胎息也;猶胎在腹有氣而無息也。
  《經》曰:七羹玉籥閉兩扉,何也?七竅開合,譬夫關籥,用之以道,不妄開焉。存神閉目者,二扉也。
  《經》曰:重疊金關密樞機。何也?守精神而不泄也。
  《經》曰:靈臺盤固不衰竭。何也?心者,靈臺也。有神靈居之,靜則守一,動則存神,神全則體安,斯不衰竭矣。
  《經》曰:天中之嶽精謹修。何也?天中之嶽者,鼻也。數按其左右則其氣平矣,所謂灌溉中嶽者也。
  《經》曰:宅中有真裳衣丹,審能見之無疾患。何也?元陽子曰:常存心神則無病矣。
  《經》曰:翳鬱道煙主清濁。何也?翳鬱者,木象也。得火則煙生,得陽則氣清,清則目明,濁則目暗矣。
  《經》曰:心部之宮蓮含華,主適寒熱榮衛和。何也?寒熱,陰陽靜躁之氣也。人常和適以榮衛其身,老子所謂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者也。
  《經》曰:外應口舌吐五華,臨絕呼之亦登蘇。何也?心主口舌者也,吐納五臟之津,辨識五行之味,有疾則當存丹元,童子朱衣赤冠以救護焉。
  《經》曰:肝部之宮翠重裹,主諸關鏡聰明始。何也?青陽之本始,竅於目,五行之關鏡也。
  《經》曰:攝魂還魄永無傾。何也?月之三日、十有三日、二十有三日,其夕三魂奔尸游於外,攝之者常仰視,去枕,伸足,交手於心之上,暝目,閉氣三息,扣齒三通,既,以存心之中,有赤氣如鸚子從內出於咽中,赤氣益大,覆於其身而變成火,以焚其身,覺其體小,熱則呼三魂之名曰:爽靈、胎光、幽精,而微祝曰:太微玄宮,中黃始青。內煉三魂,胎光安寧。神寶玉室,與我復生。不得妄動,監者太靈。若欲飛行,惟詣上清。若有飢渴,得飲玉精。月之朔、望及晦,七魄流蕩,則夕當仰眠,伸足,以其掌掩耳,令指相接於頸上,閉息七過,叩齒七通,心存鼻端,白氣其大如豆,須臾漸大,冠於其身上下九重,其氣忽成二青龍,在二眉之中,白虎在於鼻之左右,朱雀在於心之上,靈蛇在於左足之下。有二玉女衣錦衣,手執火光,當於耳門。既已,咽唾七過,呼七魄之名曰:尸狗、伏矢、雀陰、吞賊、非毒、陰穢、臭肺,則祝曰:素氣九還,制魄邪奸。天狩守戶,嬌女執關。煉魂和柔,與我相安。不得妄動,看察形顏。若有飢渴,飲日月丹。
  《經》曰:腎部之官玄闕員,中有童子真上玄,主諸六府九液源,外應兩耳青液津。何也?上玄者,心也。氣與腎連,故五臟六府九液相交,百脈流通,廢一不可焉。九液者,九竅之津也。腎官主於耳,其氣衰則陰襲其陽,和合則百脈津液流通矣。腎氣充足則耳目聰明,其陽不衰矣。
  《經》曰:二部水王對生門,使人長生昇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