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孽,十之九不可逭。
  陽主舒長,陰主慘急。日入盈度,陰從于陽。月入縮度#1陽從于陰。
  飛之走,雞鳧之類是也。走之飛,龍馬之屬是也。
  先天之學,心也。後天之學,迹也。出入有無、死生者,道也。
  神無所在,無所不在。至人與他心通者,以其本于一也。道與一,神之強名也。以神為神者,至言也。
  身,地也,本乎靜,所以能動者,氣血使之然也。天地生萬物,聖人生萬民。
  生生長類,天地成功。別生分類,聖人成能。
  神者,人之主,將寐在脾,熟寐在腎,將寤在肝,又言在膽,正寤在心。
  以物觀物,性也。以我觀物,情也。性公而明,情偏而暗。
  陽主闢而出,陰主翕而入。
  日在于水則生,離則死,交與不交之謂也。
  陰對陽為二,然陽來則生,陽去則死。天地萬物,生死主于陽,則歸于一也。
  神無方而性有質。
  發于性則見于情,發于情則見于色,以類而應也。
  天地之大寤在夏,人之神則存于必。  以天地生萬物,則以萬物為萬物。以道生天地,則天地亦萬物也。
  水之族以陰為主,陽次之。陸之類以陽為主,陰次之。故水類出水則死,風類入水則死。然有出入之類者,龜、蟹、鵝、鳧之類是也。
  天地之交十之三。
  一變而二,二變而四,三變而八卦成矣,四變而十有六,五變而三十有二,六變而六十四卦備矣。
  天火,無體之火也。地火,有體之火也。
  人之貴,兼乎萬類。自重而得其貴,所以能用萬類。
  凡人之善惡,形于言,發於行,人始得而知之。但萌諸心,發于慮,鬼神已得而知之矣。此君子所以慎獨也。
  氣變而形化。
  人之類備乎萬物之性。
  火無體,因物以為體。金石之火烈于草木之火者,因物而然也。
  氣形盛則魂魄盛,氣形衰則魂魄亦從而衰矣。魂隨氣而變,魄隨形而止。故形在則魄存,形化則魄散。
  人之神,則天地之神。人之自欺,所以欺天地。可不慎哉?
  人之畏鬼,亦猶鬼之畏人。人積善而陽多,鬼益畏之矣。積惡而陰多,鬼弗畏之矣。大人者,與鬼神合其吉凶,夫何畏之有?
  至理之學,非至誠則不至。
  物理之學,既有所不通,不可以強通。強通則有我,有我則失理而入於術矣#2。
  星為日餘,辰為月餘。
  星之至微如塵沙者,隕而為堆阜。心一而不分則能應,弗違此,君子所以虛心而不動也。
  藏者,天行也。府者,地行也。天地並行,則配為八卦。
  聖人利物而無我。
  明則有日月,幽則有鬼神。
  《易》有真數,三而已。參天者,三三而九。兩地者,倍三而六。
  八卦相錯者,相交錯而成六十四卦也#3。
  夫《易》根于乾、坤,而生於姤、復。蓋剛交柔而為復,柔交剛而為姤,自玆而無窮矣。
  《素問》、《陰符》#4,七國時書也。
  夫聖人之經#5,渾然無跡,如天道焉。故《春秋》錄實事,而善惡形于其中矣。
  中庸之法,自中者,天也。自外者,人也。
  韻法:開閉者,律天。清濁者,呂地。
  韻法:先閉後開者,春也。純開者,夏也。先開後閉者,秋也。冬則閉而無聲。
  《素問》、《密語》之類,於術之理可謂至也。
  顯諸仁,藏諸用。孟子善藏其用乎。
  寂然不動,反本復靜,坤之時也,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陽動于中,間不容髮,復之義也。
  莊、荀之徒失之辯。
  東為春聲,陽□為夏聲,此見作韻者,亦有所至也。銜凡,冬聲也。
  不見動而動,妄也。動于否之時是也#6。見動而動,則為無妄。然所以有災者,陽微而無應也。有應而動,則為益矣。
  精氣為物,形也。遊魂為變,神也。又曰:精氣為物,體也。遊魂為變,用也。
  君子之學,以潤身為本。其治人、應物皆餘事也。
  剸割者#7,才力也。明辯者,智識也。寬弘者,德器也。三者不可闕一。
  無德者責人、怨人,易滿,滿則止也。
  龍能大能小,然亦有制之者。受制於陰陽之氣,得時則能變化,變變則不能也。
  伯夷義不食周粟,至餓且死止,得為仁而已。
  三人行亦有師焉,至于友一鄉之賢、天下之賢,以天下為未足,又至於上論古人,無以加焉。
  義重則內重,利重則外重。
  兌,說也。其他說皆有所害。惟朋友講習無說於此,故言其極者也。
  能循天理動者,造化在我也。
  學不際天人,不足以謂之學。
  君子於《易》,玩象、玩數、玩辭、玩意。
  能醫人能醫之疾,不得謂之良醫。醫人之所不能醫者,天下之良醫也。能處人所不能處之事,則能為人所不能為之事也。
  人患乎自滿,滿則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