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萬物之形也。雖然,鑑之能不隱萬物之形,未若水之能一萬物之形也。雖然,水之能一萬物之形,又未若聖人之能一萬物之情也。聖人之所以能一萬物之情者,謂其聖人之能反觀也。所以謂之反觀者#9,不以我觀物也。不以我觀物者,以物觀物之謂也。既能以物觀物,又安有我于其間哉?是知我亦人也,人亦我也。我與人皆物也。此所以能用天下之目為己之目,其目無所不觀矣。用天下之耳為己之耳,其耳無所不聽矣。用天下之口為己之口,其口無所不言矣。用天下之心為己之心,其心無所不謀矣。夫天下之觀,其于見也,不亦廣乎?天下之聽,其于聞也,不亦遠乎?天下之言,其于論也,不亦高乎?天下之謀,其于樂也,不亦大乎?夫其見至廣,其聞至遠,其論至高,其樂至大,能為至廣、至遠、至高、至大之事而中無一為焉,豈不謂至神至聖者乎?非唯吾謂之至神至聖者乎,而天下謂之至神至聖者乎。非唯一時之天下謂之至神至聖者乎,而千萬世之天下謂之至神至聖者乎。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已。
  皇極經世卷第十一之下竟
  #1『五十七』原作『四十七』,據四庫本改。
  #2『五十八』原作『四十八』,據四庫本改。
  #3『厭』原作『猒』,據四庫本改。下文同。
  #4『五十九』原作『四十九』,據四庫本改。
  #5『六十』原作『五十』,據四庫本改。
  #6『六十一』原作一五十一』,據四庫本改。
  #7『六十二』原作『五十二』,據四庫本改。
  #8『萬民』原作『萬物』,據四庫本改。
  #9『反觀』原作『及觀』,據四庫本改。
  皇極經世卷第十二
  三川邵堯夫撰
  皇極經世卷第十二之上
  觀物外篇上#1
  天數五,地數五,合而為十,數之全也。天以一而變四,地以一而變四。四者有體也,而其一者無體也,是謂有無之極也。天之體數四,而用者三,不用者一也。地之體數四,而甩者三,不用者一也。是故無體之一,以況自然也。不用之一,以況道也。用之者三,以況天、地、人也。體者八變,用者六變。是以八卦之象不易者四,反易者二,以六卦變而成八也。重卦之象不易者八,反易者二十八#2,以三十六變而成六十四也。故爻止于六,卦盡于八,策窮于三十六,而重卦極于六十四也。卦成于八,重于六十四,爻成于六,策窮于三十六,而重于三百八十四也。
  天有四時,一時四月,一月四十日,四四十六而各去其一,是以一時三月,一月三十日也。四時,體數也。三月、三十日,用數也。體雖具四,而其一常不用也。故用者止于三而極于九也。體數常偶,故有四、有十二。用數常奇,故有三、有九。
  大數不足而小數常盈者,何也?以其大者不可見,而小者可見也。故時止乎四,月止乎三,而日盈乎十也。是以人之支體有四#3,而指有十也。
  天見乎南而潛乎北,極于六而餘于七。是以人知其前,昧其後,而略其左右也。
  天體數四而用三,地體數四而用三。天尅地,地尅天,而尅者在地,猶晝之餘分在夜也。是以天三而地四,天有三辰,地有四行也。然地之大且見且隱,其餘分之謂邪?
  天有二正,地有二正,而共用二變,以成八卦也。天有四正,地有四正,共用上十八變,以成六十四卦也。是以小成之卦正者四,變者二,共六卦也。大成之卦正者八,變者二十八,共三十六卦也。乾、坤、離、坎為三十六卦之祖也。兌、震、巽、艮為二十八卦之祖也。
  乾七子,兌六子,離五子,震四子,巽三子#4,坎二子,艮一子,坤全陰,故無子。乾七子,坤六子,兌五子,艮四子,离三子,坎二子,震一子,巽剛,故無子。
  乾、坤七變,是以晝夜之極不過七分也。兌、艮六變,是以月止于六,共為十二也。离、坎五變,是以日止于五,共為十也。震、巽四變,是以體止于四,共為八也。
  卦之正變共三十六,而爻又有二百一十六#5,則用數之策也。三十六去四則三十二也,又去四則二十八也,又去四則二十四也。故卦數三十二位,去四而言之也。天數二十八位,去八而言之也。地數二十四位,去十二而言之也。四者,乾、坤、高、坎也。八者,并頤、孚、大、小過也。十二者,兌、震、泰、既濟也。
  日有八位,而用止于七,去乾而言之也。月有八位,用止于六,去兌而言之也。星有八位,用止于五,去離而言之也。辰有八位,用止于四,去震而言之也。
  日有八位,而數止于七,去泰而言之也#6。
  月自兌起者,月不能及日之數也,故十二月常餘十二日也。
  陽無十,故不足于後。陰無一,故不足于首。
  乾,陽中陽,不可變,故一年止舉十二月也。震,陰中陽,不可變,故一日之十二時不可見也。兌,陽中陰,离,陰中陽,皆可變,故日月之數可分也。是以陰數以十二起#7,陽數以三十起,而常存二六也#8。
  舉年見月,舉月見日,舉日見時,陽統陰也。是天四變含地四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