濁氣昏蒙迷本性,清風涣徹見先天。六通四達全無礙,三教收來一箇○。
  第五十五則
  南華老仙云:後世學者不幸,不見天地之純,古人之大體,道術將為天下裂#1。如惠施之學,以萬物畢同畢異,天地為一體,天下之辯士相與樂之。如言卵有毛、鷄三足、郢有天下、犬可以為羊、馬有卵、丁子有尾、火不熱、山出口、輪不蹍地、目不見、指不至、至不絕、龜長於蛇、矩不方、規不可以為圓、鑿不圍枘、飛烏之影不動、鏃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時、狗非犬、黃馬驪牛三、白狗黑狐駒未嘗有母、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辯士以此與惠施相應,終身無窮。然惠施之談,自以為最賢,飾人之心,易人之意,能勝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常欲以勝人為名,弱於德,強於物,胎蕩而不得,逐物而不反,窮響聲形,與影競走,悲夫。
  大衆,南華老仙特舉惠施之才,為一經之結。意其後世之人,氣輕福薄,不復天地之純,聖人之大體,專尚機鋒敏捷,問長答短,問東答西,問有答無,急無可答,反使人叅。教小輩利口之縱橫〔便〕捷,君子木訥而難對。一片勝心,自尊自大,鼓誘鄙俗,誑惑愚夫,闊說大言,自為普化,迤迤習成淫風,傷哉。《易》曰:咸其輔頰舌。又云:憧憧往來,朋從爾思。正謂此也。諸大善人,誠能勘破此等,明悟了達,當含光內燭,寶毓天和,毋似此徒張皇誑妄,當反朴還淳,止此而已。頌曰:
  學道修心反朴淳,朴淳不必更思尋。口頭三昧空搖舌,眼底百端錯用心。
  墨子儉勤猶可取,惠施詭譎實難箴。不言言妙誠通徹,淵默雷轟震大音。
  第五十六則
  純陽帝君云:悟真常,不達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入聖。紫陽真人云:饒君了悟真如性,未免拋身卻入身。爭似更能修大藥,頓超無漏作真人。大衆,今之說明心見性者,皆以揚眉瞬目、竪指舒拳、敲喝語默應對為了,能以此學解,以此識神認作本然真性,為真的當。自謂無疑罷叅,只這一邊事尚未
  著實,況乎與語真空慧命,末後大事,遠之遠矣,深可憐哉。祖師以此二詩警拔志士,可謂痛切。惜乎我輩薄福,力量輕微,不能前進。況有守腎守臍、守心守腦,努力搬運,屈伸作為,種種泥形著相,為命基工夫,亦可憐哉。且道如何是端的?默息去,默息去。頌曰:
  活通大象鼻孔,突出元獅眼睛。兩箇打成一片,千和萬合沖凝。
  恍惚綿綿密密,自然圓混太清。篤志若山了得,長春至樂無生。
  第五十七則
  《周易·繫辭》,孔聖謂窮理盡性,以至于命。又云:聖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大衆,這箇密處,便是聖人安身立命處,不可以知識思求,亦非耳目視聽。當至至誠誠,洗得心上潔潔淨淨,明明朗朗,方可得退藏于此。故聖人以窮理為先,理窮則性盡。理即心也。故心虛明則性寂朗,工夫至此,明寂湛然,與太虛體一時,是可至于慧命真空,末後大事。汝等欲知之乎?欲行之乎?,噫,頌曰:
  性無命不處,命無性無主。性命一圓融,自然隱乎此。
  真火炎太虛,慧風輕鼓舞。霎時天地鎔,太極圓如許。
  第五十八則
  周濂溪與伊川云:看《華嚴經》一部,不如看一艮卦。大衆,以一艮卦能盡得《華嚴經》義乎?衆默然熏禮,請開發。曰:艮,止也。重艮為艮,止之又止,止于至善,息乎大中,聖人能事已矣。故卦辭: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背與心相對,不曰艮心,而曰艮背者,心忘己矣。心忘己,自然人我兩忘,聲色俱泯,造先天之妙境,何世間之灾咎,豈不簡妙哉。《華嚴經》至妙之理,不過如是。中間廣喻,四菩薩即易四象,八金剛即八卦。復姤兩卦十二爻,即一年節候。龍女七歲成男,卦有六爻,剥坤第七,變為復震。震為長男陽龍之象,故喻七歲成男;純一不雜,乾陽之象,故喻善財童子。天地五十五數,善財五十三,叅末叅大。天神至地神,即大哉乾元,至哉坤元也。叅合也,恰好五十五數,成純陽乾數。故為八十一卷,皆《易》中聖人之緒餘也。故周夫子以看一艮卦,勝看一部《華嚴經》,豈不然哉。雖然,若云大聖人超出乾坤之表,巍獨无極之真,此亦謂之緒餘。大衆,能會得否?頌曰:
  止之又止止無止,當於言象外叅求。艮心艮背歸无極,忘我忘人混大沖。
  大易羲皇元罔象,華嚴長者體洪濛。一齊止止全無法,玄又玄兮空不空。
  第五十九則
  《周易》離卦第三爻: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凶。此一卦爻,聖人發明人之遊魂為變,生死之說。離,麗明也。人之前明將盡,後明相隨,如日之傾昃入地。這一點靈明昏晦,到這裹隨時處順,鼓缶樂天,則明明相繼,自然而然。不達死生之理,到這裹手忙腳亂,氣濁心荒,嗟嘆無主,凶也。這箇凶,非處世吉凶之凶。這一凶是一念有差,翻軀換殼,又不知作甚麼物類也。此凶不可言,嘻。大衆,到這裹若之何理會?眾禮請開發。大衆,到這般時旋理會,則遲了也。要在乎只今便理會。所以離卦第五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