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則傷性,傷則無慧。
  急求知見,真定乃亡。貪著諸相,故云無慧。
  若定不求慧,而慧自生,此名真慧。
  心體寂靜,妙用無窮,故名真慧。
  慧而不用,實智若愚。
  了無分別,名之不用。韜光晦跡,故曰若愚。
  益資定慧,雙美無極。
  寂照齊融,故云雙美無極。
  若定中念想,多感眾邪,妖精百魅,隨心應見。
  為心取相,諸相應生。一切邪魔,競來撓亂。
  所見天尊,諸仙真人,是其祥也。
  此為諸相不可取著。
  唯令定心之上,豁然無覆;定心之下,曠然無基。
  前念不生,故云無覆。後念不起,故曰無基。
  舊業日銷,新業不造,
  宿習並盡,名曰舊業日銷。更不起心,故名新業不造。
  無所罣礙,迥脫塵籠。
  一切無染,故名無所罣礙;解脫無繫,故云迥脫塵籠。
  行而久之,自然得道。
  智照不滅,名曰行而久之。契理合真,故云得道。
  夫得道之人,凡有七候:一者心得定易,覺諸塵漏。
  心得清净,塵念盡知,故曰覺諸塵漏。
  二者宿疾普銷,身心輕爽。
  真氣胎息,故疾盡瘳。體道合真,身輕不老。
  三者填補夭損,還年復命。
  骨髓堅滿,故填補夭損。駐顏不易,名為還年復命也。
  四者延數萬歲,名曰仙人。
  長生不死,延數萬歲,名編仙籙,故曰仙人。
  五者鍊形為氣,名曰真人。
  得本元氣,故曰鍊形為氣。正性無偽,故曰真人。
  六者鍊氣成神,名曰神人。
  真氣通神,陰陽不測,故曰神人。
  七者鍊神合道,名曰至人。
  真神契道,故曰至人。
  其於鑒力,隨候益明,
  鑒力者,常照不息也。益明者,明明不絕也。
  得至道成,慧乃圓備。
  若了本性,得道成真,智慧圓明,萬法俱備。
  若乃久學定心,身無一候,促齡穢質,色謝方空。自云慧覺,又稱成道者,求道之理,實所未然。
  通神合道,即身得道真。心證身亡,不離生死。《西昇經》云:是故失生本,焉能知道源?
  而說頌曰:
  智起生於境,火發生於緣。各是真動性,承流失道源。起心欲息知,心起知更煩。了知性本空,知則眾妙門。
  老君清净心經
  老君曰:夫道,一清一濁,一靜一動。清靜為本,濁動為末。故陽清陰濁,陽動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靜者動之基。人能清靜,天下貴之。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而不能者,心未澄,欲未遣故也。能遣之者,內觀於心,心無其心;外觀於形,形無其形;遠觀於物,物無其物。三者莫得,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既無其無,無無亦無;湛然常寂,寂無其寂;無寂寂無,俱了無矣,欲安能生?欲既不生,心自靜矣。心既自靜,神既無擾。神即無擾,常清靜矣。既常清靜,及會其道,與真道會,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既無所得,強名為得。為化眾生,開方便道。
  老君曰:道所以能得者,其在自心。自心得道,道不使得。得是自得之道,不名為得。故言實無所得。
  老君曰:道不能得者,為見有心。既見有心,則見有身。既見其身,則見萬物。既見萬物,則生貪著。既生貪著,則生煩惱。既生煩惱,則生妄想。妄想既生,觸情迷惑,便歸濁海,流浪生死,受地獄苦,永與道隔。人常清靜,則自得道。於是而說愒曰:
  天尊妙用常眼前,舉體動心皆自然。
  息箇動心看動處,動處分明無際邊。
  邊際由來本性空,非觀心照得虛空。
  自悟因緣無自性,翛然直入紫微宮。
  宮中宮外光且明,萬法圓中一道平。
  清心清鏡皎無礙,無礙無心心自在。
  平等道平無有異,天堂地獄誰安置?
  神既內寂不虧盈,善惡若空何處生?
  只為凡夫生異見,強於地上起縱橫。
  縱橫遮莫千般苦,一一諦觀無宰主。
  諦觀無主本無宗,只箇因緣即會中。
  中間雖會常無會,放會無為任物通。
  若時有人知是經意,行住坐卧,若能志心念誦,深心受持,則能滅除無量一切宿障諸惡,冤家皆得和合,無受苦報。邪魔外道,道能降伏。告諸眾生,欲度厄難,各己清净,信受奉行。
  雲笈七籤卷之十七
  雲笈七籤卷之十八
  三洞經教部 經
  老子中經上一名《珠宮玉曆》
  第一神仙
  經曰:上上太一者,道之父也,天地之先也。乃在九天之上、太清之中、八冥之外、細微之內,吾不知其名也,元氣是耳。其神人頭鳥身,狀如雄雞,鳳凰五色,珠衣玄黃。正在兆頭上,去兆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