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
  #15 生:叢刊本、四庫本均作『坐』。
  #16 二:叢刊本、四庫本均作『三』。
  #17 矣:四庫本無。叢刊本作『之』,衍文。
  #18 至乃:叢刊本、四庫本均無。
  #19 叵:叢刊本、四庫本均作『巨』。
  #20 金液丹華:此前叢刊本、四庫本均有標題『太清金液神丹經』 。
  #21 見:叢刊本、四庫本均作『且』。
  #22 玉:叢刊本作『王』,誤。
  #23 自在:叢刊本、四庫本無。
  #24 下火:叢刊本作『火下』。
  #25 又:叢刊本、四庫本均作『令』。
  #26 之:叢刊本、四庫本均作『好』。
  #27 鐵□:一種鐵器。□,音義未詳。四庫本作『鐵鐒』。
  #28 然:通『燃』。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作『燃』。
  #29 或慮:叢刊本、四庫本均無。
  #30 便:叢刊本、四庫本均作『未』。
  #31 清:叢刊本、四庫本均作『漬』。
  #32 撓:原本奪,據叢刊本、四庫本補。
  #33 布於地:叢刊本、四庫本均作『布於冷地』。
  #34 令:叢刊本、四庫本無。
  #35 即:叢刊本、四庫本無。
  #36 在:叢刊本、四庫本均作『頓』。
  #37 齋:原本作『齊』,據叢刊本、四庫本改。
  #38 者:叢刊本、四庫本均無。
  #39 之:叢刊本、四庫本均無。
  #40 通:叢刊本、四庫本均無。
  #41 聞:叢刊本、四庫本均作『欣』。
  #42 一傳之:道藏本作『以傳之』。
  #43 矣:叢刊本、四庫本無。
  #44 則祭盤:道藏本作『則又祭盤,叢刊本、四庫本均無『則』字。
  #45 無:通『毋』。叢刊本、四庫本均作『毋』。
  #46 者:叢刊本、四庫本無。
  #47 太清金液神丹陰君歌:本章叢刊本、四庫本均置於卷末。
  #48 其:叢刊本、四庫本無。
  #49 簁:叢刊本、四庫本均作『篩』。
  #50 修之法:二叢刊本、四庫本均作『修此後』。
  #51 復:叢刊本、四庫本無。
  #52 裹:原誤作『重』,據道藏本改。
  #53 方:原誤作『及』,據叢刊本、四庫本改。
  #54 大:原誤作『火』,據叢刊本、四庫本改。
  #55 一諦得所用:此起三句,道藏本作『一篩,得所用六一泥土釜,以著其中,上下合之』。
  #56 盛:道藏本作『或』。
  #57 者:叢刊本、四庫本無。
  #58 如此:叢刊本作『知此』。
  #59 矣:叢刊本、四庫本無。
  #60 不中:叢刊本、四庫本均作『不宜』。
  #61 《泰清金掖神丹》凡五百七十六字:此起至末尾共三百七十四字,叢刊本、四庫本均無。
  雲笈七籤卷之六十六
  金丹
  南陽張玄德撰
  丹論訣旨心照五篇
  旨敘訣第一
  《參同契》云:諸術甚眾,條有萬餘。即知大丹之妙,唯鉛汞二物為至藥也,非用四黃八石。若大丹有石藥之氣入二物中,即有大毒。凡言死水銀固生人,即須#1陰陽之炁,水火結成為大丹,服之即長生。若用礬石、硫黃、硇砂等,燠伏乾為藥,服之有大毒,久久損人。硇砂有食鋼壞鐵之功,豈堪服食?礬石有殺虎之能,此可固為深誡#2。大凡學者,傳得一小法,即言世人少雙,將丹與人服之,反有夭橫之斃#3,深可哀也!自後見者生嫌#4,皆言丹石發於瘡腫。蓋此謬惑之徒,致謗金丹之功,不可。凡石乳之類,能不食為妙,不可以徇情索,強而服之,致枉夭者,世有之矣。宜審#5省解之藥,須宣瀉,喫防葵甘草湯漸出之,可服大藥也。且大丹是天地玄元正真之炁,太皇眾仙之食,包#6四象以成形,依乾坤而自化,結成紅紫色,變為丹,名曰正陽、專陽、元陽;一名還丹。豈凡夫容易而會?奉道君子,審而保之,傳付得人#7,道不廢矣。天生造化,用合三才。依《易》象而布封,順陰陽之炁候,一年之火,終日月之度數,而成丹也,固可得之,古仙皆因此而成仙也。長生久視,凡夫聞之,撫掌大笑,智者一聞,悟解大契真元。余實不才,故引三聖真人歌證之,金丹論明之,更不煩他說。
  夫還丹者,被#8日月運成,還其本元,却歸本丹砂玄色,名曰還丹。丹有三等:一名正陽丹,上元也;二名專陽丹,中還#9也;次名元陽丹,三元也#10。本一體而三品,並大還之宗也。不知此妙,不可言修丹術事#11。又單以滷水煮伏丹砂,獨伏水銀,並不可服。何也?孤陰無陽也,久久損人,不是正陽之位。又有用曾空煞水銀。雄雌咸#12亦不堪服食。此互相傳受,非真聖之良藥。何也?八石俱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