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靈心丹章》:行之十五日,心澄心通;五年當身心俱通。
  《東方長生章》:一氣和大和,得一道皆太,和乃無不和,玄理同玄際。右誦九十遍,氣不調,存誦之#28便調。
  《南方不飢章》:不以意思意,亦本求無思,意而不以思,是法如是持。右誦三十遍,飢時存誦之便飽。
  《中央不熱章》:諸食氣結氣,非諸久定結,氣歸諸本氣,隨取當隨泄。右誦一百二十遍,熱時存誦之便凉。
  《西方不寒章》:修理志離志,積修不符離,志而不修志,己業無己知。右誦七十遍,寒時存誦之便煖。
  《北方不渴章》:莫將心緣心,還莫住絕緣,心存莫存心,真則守真淵。右誦五十遍,渴時存誦之便不渴。
  所主寒熱等,本文如此。然放#29五臟之義,乃有所乖,唯渴誦北方章是。謂今為魂神不寧,誦東方章,寒誦西方章,飢誦南方章,渴誦北方章,熱誦中央章,亦可以五臟行之,以義#30消息為之。誦既不論早晚,然以子午前為佳。誦五方數畢,即誦《大道讚》一遍:
  大道無形,因物為名,乾坤萬品,秀氣乃成。既受新質,惟人抱靈,五行三才,秋殺春生。四九寶愒,除誦守精,修奉太和,不虧不盈。嚼#31之無味,嗅之無馨,察之無色,和之無聲。坐卧無所,行走無程,遊歷太空,湛爾黃庭。動而不去,住而不寧,無營無作,無視無聽。非聚非散,非離非并,非巨非細,非重非輕。非黃非白,非赤非青,道高黃老,曉朗其情。太上要章,封密金城,子得聞之,命合真星。
  此《五靈章》既可通五臟氣,每宜通誦之,仍各存藏位。其文有苦、寒、熱、飢、渴者,始可別誦章爾。當面向其方坐,閉目澄神,閉口心誦,仍動舌觸料口中,令津液生,微微引氣而咽之,各入其藏中。此法專行,應至虛掇,兼以符水,藥味,則不致羸頓矣。
  服六戊氣法:氣#32旦先從甲子旬起,向辰地,舌料上下齒,取津液,周旋三至而一咽,止。次向寅,次向子,次向戌,次向申,次向午。又法起甲子日,匝一旬,恒向戊辰咽氣,甲戌日則向戊寅,餘旬依為之。此六戊法,亦是一家之義。以戊氣入於脾,為倉廩之本,故也。此真不飢,若通益諸體,則不逮餘法矣。
  服三五七九氣法:徐徐以鼻微引氣,內之三,以口吐死氣,久久便三氣;次後引五氣,以口一吐死氣,久久便五氣;次引七氣,以口一吐死氣,久久便七氣;次引九氣,以口一吐死氣,久久便九氣。因三五七九而并引之#33,以#34鼻二十四氣內之,以口一吐死氣,久久便二十四氣。咽逆報之法,因從九數下到三,復順引之咽,可九九八十一咽氣,而一吐之以為節也。此法以入氣多,吐氣少為妙。若不作此限,數漸增入,則意於常數之耳。死氣者,是四時五行休死之氣,存而吐之。自餘節度,仍依常法。
  養五臟五行氣法:春以六丙之日,時加巳,食氣百二十致於心,令心勝肺,無令肺傷肝,此養肝之氣也;夏以六戊之日,時加未,食氣百二十以助脾,令脾勝腎,則腎不傷於心也;季夏以六庚之日,時加申,食氣百二十以助肺,令肺勝肝,則肝不傷於脾也;秋以六壬之日,時加亥,食氣百二十以助腎,令腎勝心,則心不傷於肺也;冬以六甲之日,時加寅,食氣百二十以助肝,令肝勝脾,則脾不傷於腎也。
  右此法是五行食氣之要,明時各有九,凡一千八十,食氣各以養藏,周而復始,不得#35相刻,精心為之此法是一家之義,所在五臟事,事具在五牙論中。
  導引論第三
  夫肢體關節,本資於動用,經脉榮衛,實理於宣通,今既閑居,乃無運役事,須導引以致和暢,戶樞不蠹,其義信然。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其性命也。脉經者,所以行血氣也。故榮氣者,所以通津血、強筋骨、利關竅也;衛氣者,所以溫肌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也。又:浮氣之循於經者,為衛氣;其#36精氣之行於經者,為榮氣。陰陽相隨,內外相貫,如環之無端也。又:頭者,精明之腑;背者,胸之腑;腰者,腎之腑;膝者,筋之腑;髓者,骨之腑。又:諸骨皆屬於目,諸髓皆屬於腦,諸筋皆屬於節,諸血皆屬於心,諸氣皆屬於肺。此四肢八環之朝夕也。是知五勞之損,動靜所為,五禽之導,搖動其關,然人之形體,上下相承;氣之源流,昇降有叙。比日見諸導引文,多無次第,今所法者,實有宗旨。其五體平和者,依常數為之;若一處有所偏疾者,則於其處加數用力行之。
  凡導引,當以丑後、卯前,天氣清和日為之。先解髮,散梳四際,上達頂,三百六十五過,散髮於後,或寬作髻亦得。燒香,面向東,平坐握固,閉目思神,叩齒三百六十過,乃縱體平氣,依次為之。先閉氣,以兩手五指交叉,反掌向前,極引臂,拒托之良久,即舉手反掌向上極臂,即低左手,力舉右肘,令左肘臂按著後項,左手向下力牽之,仍亞向左,開右腋努脅為之,低右舉左亦如之,即低手鈎項,舉兩肘,偃胸,仰頭向後,令頭與手前後競力為之,即低手鈎項,擺肘綟#37身,向左向右,即放手兩膝上,微吐氣通息,又從初為之三度云云#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