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之靈爽也;藥者,五行之華英,天地之精液也。妙於一事,則無不應矣。
  性情第二
  夫生我者道,稟我者神,而壽夭去留不由於己,何也?以性動而為情,情反於道,故為化機所運,不能自持也。將超跡存亡之域,棲心自得之鄉者,道可以為師,神可以為友。何謂其然乎?夫道與神,無為而氣自化;無慮而物自成;入於品彙之中;出於生死之表。故君子黜嗜慾,隳聰明,視無色,聽無聲,恬啖純粹,體和神清,希夷忘身,乃合至真,所謂返我之宗,復與道同。與道同者,造化不能移,鬼神不能知,而况於人乎!蓋傳受之者,多不能叩師旨、曉玄奧,濫參經法,不會修行之由,不知避忌、動靜、進退、取捨之端,致於俯仰觸於正真,雖然立功,功不足以補過。學仙之士,須探幽賾玄,制遏情性,性常靜之,情無撓之,情性平和,方可以學道矣。
  明正一籙第三
  籙者,戒錄情性,止塞愆非,制斷惡根,發生道業,從凡入聖,自始及終,先從戒籙,然後登真。夫事悉兩存,則理無不通。籙者,亦云錄三天妙氣、十方神仙、靈官名號,與奉道之人。《修行經》云:生無道位,死為下鬼。若高人俗士,有希道之心,未能捨榮祿,初門不可頓受,可受三五階。若修奉有功,然更遷受《上古真人尋按經籙》,唯受一二階,修行便登上真。多受不會至理,師又不明修行之由,於身未能有益。道在用心真而又正,修行契合於道,其應如神也。《正一籙》流傳總二十四階,今略云一二階,以明正一之由。正一三五,百五十將軍,籙有兩階,每一階分為七十五將軍。上階云上仙,下階云上靈,是人身中二儀正神也。正一三五,混沌元命,真人籙正一法中王也。正則不邪,一則不二,制伏邪偽,悉歸正道。混沌者,我初生亦如天地混沌之初也;元命者,有身之元命也。知道修其元命,可為真人也。此元命之理稍長,事難具載,臨壇受度,師合明示弟子,令識元命之由矣。萬法悉有內外及兩存,外以天中指事者,正一盟威,處乎星漢斗宮之中;若內以指事者,以身中三丹田為三氣,正神變化,有千二百形影,萬二千精光。經云:得三氣之所生,能知六數之所因。即陽氣化為龍車,陰氣化為玉女,騰轉無方,輪舞空玄之上。又氣之所在,隨神所生焉,神在則氣盛,神去則氣遷。氣者,則二十四神之正氣,氣亦成神,神亦成氣。散之為雲霧,合之為形影,出為亂,入為真,上結三元,下生萬物,靜用為我身,動用為我神,故知道成動用悉在我身。修鍊之人,陰氣日消,陽氣日隆,既無陰氣,自然上昇。吴天師曰:九天之上無陰也;九地之下無陽也。
  避忌第四
  《正一籙》云:弟子遇大風雨時,皆不可朝真醮請,當默坐燒香,為真靈不降,候晴為之。
  受道之家或遭疾病,唯思愆悔過,不得怨咎神明。可晨夕虔心焚香禮念、陳列章表,乞贖過尤,無不應也。
  道士行法,為人治病,所受信物,分於寒栖之人,次充功德之用,若私用非道,則治病不驗,罪考難解,殃流子孫。
  凡人詣師受道,入靖啟事,弟子皆應三叩頭,搏頰再拜,受訖,三日謝恩。若師在遠處,入靖室面向師所在方,至心再拜,焚修香火,不得用竈中灰火。
  天師門下科令云:竈灰火,為伏龍屎,故宜忌耳。
  經大喪一年,殗期喪四十日,殗限內不得入靖朝真,限滿沐浴,然#1可朝真。犯者考病十日。
  凡人入靖朝禮,啟事言詞章表,欲得質而不繁,約而不華,上真聖聰不在繁詞。
  凡欲入靖朝真,具衣褐,執簡當心,定神存思,然後閉氣入靖。經云:閉口入靖,百神畏憚,功曹使者、龍虎君,各可見與語,謂能精心,久久行之。
  《登真戒忌》#2云:未見無功受賞而保安,有罪不罰而永全,兆心自然之感,猶影響之相應。
  又曰:夫學道者,第一欲得廣行陰德,慈向萬物,救人危難,度人苦厄,輕財重道,施恩布德,最為上善。遵戒避忌,第一戒貪,第二戒殺,第三戒慾。守此,實學者之堅梯,登真之樞要。苟不依承,是求沒溺之漸矣。
  又云:婬為十敗之首。可不慎乎!
  殗穢忌第五
  科曰:忌臨屍、產婦、喪家齋醮食。櫛沐、飯食、便曲、不欲向北、及不得見三光。婦人月經不得造齋食,近道場,不得見諸畜產、喪車、靈堂等。
  解穢湯方第六出《真誥》
  竹葉十兩
  桃白皮四兩
  右以水二斗,煎取一兩沸,適寒溫,先飲一盞,次澡浴,兼以水摩髮,穢自散也。
  《真誥》曰:既除殗穢,又避濕痹瘡。且竹清素而內虛,桃即折邪而辟穢,故用些二物,以消形中之滓獨。見屍及喪車,速存火從己心中出往燒之,令火赫然,與屍柩等並為灰燼,便想烈風吹之;又閉目內視,令火自焚,舉體潔白,見穢氣自滅。忽於街衢道中見諸穢,尤要此法也。
  凡書符,叩齒三通,三度,稱合明。
  天帝日,閉口、閉氣書之。置水椀中,以刀子左攪水三匝,想北斗七星在水中,咒曰:
  北斗七星之精,降臨此水中,百殗之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