禱福,遂命工度木,揆日修崇作南宮飛閣四十間。巨殿修廊,重門邃宇,範金刻石,知無不為。支九隴租賦於山下阿屯輸貯,糗粮山積,匠石雲起,自制碑刊於洞門之側,上構層樓,揀選僮七十人以供洒掃,良田五百畝以贍齋儲。在鎮二十餘年,封至王爵矣。即本命丁卯,屬葛璝化也。
  第六庚除治
  山去平地三百九十丈,在廣漢郡綿竹縣西,去縣五里,去成都二百八十里。上常有仙人來往,可以度厄養性#2。昔張力得道之處,山有二石室,三龍頭,淮水達之。治應尾宿,當道士發之,治王始終。
  第七秦中治
  主神仙在廣漢郡德陽縣東九里,去成都二百里。其山浮,昔韓眾於其上得仙。前有大水,東有道徑於漢洛。治面有大石銅為誌#3。治應箕宿,癲人發之,治王始終。
  第八真多治
  山在懷安軍金堂縣,去成都一百五十里。山有芝草神藥,得服之令人壽千歲。山高二百八十丈,前有池水,水中神魚五頭。昔王方平於此與太上老君相見。治應斗宿,女人發之,治王七十年。
  無極元年十月五日,真正無極太上立治中八品氣要訣在掌中。
  第一昌利治
  山在懷安軍金堂縣東四十里,去成都一百五十里,昔蜀郡李八伯初學道處。八伯,唐公房之師也。遊行蜀中諸名山,常自出戲於成都市,暮宿於青城山上,故號為八伯也。其山南有一石室,容八十人,前有三龍門為誌。治應牛宿,狂惑人發之,治王五百年。
  第二隸上治
  山季子先生學道飛仙。治在廣漢郡德陽縣東二十里。山有二石室,有一神井。白鹿、白鶴、白鳩時來飲之。有石在治前,與綿毋治相連。西有赤石溪,上有三松為誌。山去平地二千九百丈。昔中山衛叔卿於此得道治,應女宿,貧賤人發之,治王百年。
  第三涌泉山神治
  昔廣漢馬明生學道得仙,太上老君至此化形住此。治在遂寧郡小漢縣界,上有泉水,治萬民病,飲之無不差愈,傳世為祝水。治去成都二百里,有懸崖百丈,近綿水,猴猿百鳥來在其間。治應虛宿,野人發之,治王三十年。其山小而高,四向有遊道。
  第四稠粳治
  在犍為郡新津縣,去成都一百一十里,汶山江水經焉。山高去平地一千七百丈,昔軒轅學道之處也。治左右有連岡相續,西北有味江水。山亦有芝草仙藥,可養性命。治應危宿,貴人發之,治王五十年。
  第五北平治
  在眉州彭山縣,去成都一百四十里。山上有池水,縱廣二百步,中有神
  芝藥草,食之與天相久,昔越人王子喬得仙。治應室宿,道師發之,治王四十年。一名□山治。
  第六本竹治
  山在蜀州新津縣,去成都一百二十五里。山高一千三百丈,上有一水,有香林在治陌北,有龍穴地道通峨媚山,上有松,昔郭子聲得道之處也。後有林竹,西去十五里通鶴嗚山。前水中常有神龍遊戲。治應壁宿,龍門吏人發之,治王五百年。
  第七蒙秦治
  山在越雋郡臺登縣西,去城二十里,去成都一千四百二十里。治與越雋郡隔河水,前有小山,後有大山,高一千丈。昔伊尹於此山學道。上有芝英金液草,服之得度世。後有漢中郡趙昇得道於此。治應奎宿,凡人發之,治王九十年。
  第八平蓋治
  山在蜀州新津縣,去成都八十里。前山下有玉人,身長一丈三尺。昔吴郡崔孝通於此山學道得飛仙。山西有大江,南有長山,北有平川,中有龍門。治應婁宿,陰人發之,治王千年。
  無上二年正月七日,無為大道玄真立下八品治氣要訣在掌中。
  第一雲臺山治
  在巴西郡闈州蒼溪縣東二十里,上山十八里方得,山足去成都一千三百七十里。張天師將弟子三百七十人住治上教化,二年白日昇天。其後一年,天師夫人復昇天。後三十年,趙昇、王長復得白日昇天。治前有巴西大水,山有一樹桃、三年一花,五年一實,懸樹高七十丈,下無底之谷。唯趙昇乃自擲取得桃子,餘者無能取之。治應胃宿,有人形師人發之,治王五十年。又云雲臺治山中有玉女乘白鶴,仙人乘白鹿,又有仙師來迎天師白日昇天,萬民盡見之。一云此天柱山也。在雲臺治前有立碑處。
  《雲臺治中錄》曰:施存,魯人,夫子弟子。學大丹之道,三百年十鍊不成,唯得變化之術。後遇張申為雲臺治官,常懸一壺如五升器大,變化為天地,中有日月如世間;夜宿其內,自號壺天,人謂曰壺公,因之得道在治中。
  第二濜口治
  山在漢中郡江陽縣,去成都二千九百二十里。陳安世於此山上學道得仙。安世,京兆人也。漢中水過其前山,一名平元山,西有長山,東有流海,帝王所住,有青龍門。治應昴宿,俗人發之,治王五百年。
  第三後城山治
  在漢州什邡縣,昔□子然於此山上學仙得道。左有大水,後有重山。山有神芝,服之壽千歲。一名黃陵山,南有長山,北有青龍,東有松栢為誌。治應畢宿,凡人發之,治王八十年。
  第四公慕治
  在漢州什邡縣,去治一百里,昔蘇子於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