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死枯,夫惟不死是長圖。
  五行顛倒人能用,有一物常死復甦。
  天之道章第七十七
  不欲見賢豈不賢,只惟平地有神仙。
  真人指我迴瀾訣,向道女媧解補天。
  天下章第七十八
  受國之垢實希奇,到此方知壽可躋。
  一得歸來宜永得,彼河筏子上天梯。
  和大怨章第七十九
  左契猶如般若舟,人能執此任西流。
  故云有德長司契,天道無親親善柔。
  小國寡民章第八十
  小國寡民復古初,壽同日月沒盈虛。
  豈惟老死無來往,天地推遷我自如。
  信言不美章第八十一
  既以與人已愈多,聖人不積抱天和。
  五千言是金丹髓,信則修之上大羅。
  上陽子金丹大要卷之十竟
  上陽子金丹大要卷之十一
  紫霄絳宮上陽子觀吾陳致虛撰
  累行
  與至陽子田至齋
  帝皇之得道者,若羲、農、黃帝焉。仕隱而得道者,若老、莊、關令焉。侯王而得道者,若子房、淮南焉。山巖而得道者,若鍾、呂、希夷焉。道之在天地間,成仙作佛者,歷歷不可以指數也。後之罕聞者,茫茫而少大丈夫也。其王公大人折節下士,祗為有道存耳。士之學無止,亦唯未臻乎道。故明於道者,至聖神人也。僕以西行旅寓,思國宣貳,至齋田侯,扣首再三,欲聞至道,經年不倦,乃授之曰:
  大道者,至人之所祕,聖師之叮嚀也。古之真人,行其所不能行也。宇泰定者,發乎天光,天光發者,人見其人,備物以將形,敬中以達彼,以有為入無為。有為者與人為徒,無為者與天為徒。與人為徒者,鍊先天之一氣。與天為徒者,鍊後天自然之真。夫人禀天地絪溫一氣而生,從微至著,壯而盛,盛而衰,氣固為盛,氣餒為衰。至人者盛則養之,衰則救之,使一氣長存,歷劫而不死者,金丹也。大修行人既得乾金,入于神室,心目內觀,清靜光明,以成胎嬰,寶之十月,出入去來無滅無生者,天仙也。所謂氣者何也?即兩箇陰陽也。一坤一乾,陰陽也;一男一女,陰陽也;一坎一離,陰陽也;一逆一順,陰陽也。《南華》云:至陰肅肅,至陽赫赫,肅肅出乎天,赫赫發乎地,兩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採先天,鍊後天,謂之交通。通則〔成〕和,成則物生,物生而為嬰兒,長大而號真人也。
  至齋言下猛悟,期以勤行,易其號曰至陽子。
  與初陽子王冰田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惟是道也,在天地之間,旋轉乾坤,昭揭日月,更代四時者也。一切人也,禀大道至聖至靈之體,合大道至精至粹之用。常人順之,是以一生一死,若循環然。至聖神人以此道而逆之,故成仙作佛,而出造化之外也。三教大聖,皆體此道而用之。儒曰修身,釋曰修性,道曰修命者,即殊途而同歸也。粵後之人,不達聖人之旨,各尚所聞,而非其所是。豈知身與性命,必不可離者也。若一可離則非道矣。
  初陽子王舜民,偉哉大丈夫也。出入仕途且三十年。僕聞之,舜民之仕也,利不能移其心,困不能改其操,斷然有守。凡所寓以冰田自扁者,示無纖瑕小疵焉。乙亥冬,會溢江任所,一揖次若久要,握手輸心,略無官況。僕覩其氣宇高邁,骨相合仙,因緣遭逢,求我丹道,遂用盟天,以青城老師金鼎火符之祕,次第授之也。乃先除其執著,去其驚疑,道其緣熟,培其根深。僕之用心又如此者,蓋欲將師所傳,悉授不隱。顧惟聞道不難,行之宜謹。純陽老仙云:便下手速修猶太遲。使上士聞道,必勤而行之,彼常人者聽之,則且驚且疑,不肯疾早下工。電陣之光,石擊之火,似箭之速,吁可畏哉。今語初陽,其毋忽諸。夫金丹者,金液還丹之道也。金液者,即人身中之真氣也。以氣合形而成真人,是為還丹。厥人之初生也,毓先天地至純之道,逮二八精氣日泄而樸散,則先天之氣不純。且世人之壯必昏必娶者,以續綱常也。若也中年卻能寶愛其身者,聖人也。孟子四十不動心。莊子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孔子五十而知天命。今初陽子行年五十有二,而聞金丹久視之道,以其時考之,則可矣。況初陽子道緣既重,信心益堅,謹因師旨,授之曰:
  古之真人欲理其性,先寶其精,欲理其命,先淳其氣。是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若以孟子為寓言,則聖賢寧如是乎?若以孟子為教言,則人一身之氣,豈能塞乎天地哉?然必有其道矣。道者何耶?氣也。氣者何耶?命也。即經云: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也。夫欲了命,必先修性,性命雙修,何憂不仙。且性也者何耶?義也。故孟子曰: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若義襲而取,則物也,順也,人也,非金丹也。唯集義所生,則逆也,是所謂金丹也。故云:配義與道。而孔子曰:成性存存,道義之門。釋迦云:是諸法如義。老子曰:上義為之而有以為。聖人之於道,不離乎義也。義之道大矣哉。採鉛鍊汞者,集義也。西南得朋者,上義也。龍女獻珠者,如義也。是義也者,即羲之易,一陰一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