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注太玄經
  經名:集注太玄經。西漢揚雄撰,北宋司馬光集注,六卷。補襄陵許翰注,四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太清部。參校版本:一、百子全書影寫宋抄本,(簡稱全書本);二、四部備要,上海中華書局據明刻本校刊,(簡稱備要本);三、明萬玉堂翻宋本,晉范望注,(簡稱範本)。
  目錄
  讀玄(司馬光)
  說玄(司馬光)
  集注揚子太玄經序(司馬光)
  集注太玄經卷之一(司馬光注)
  太玄
  玄首
  玄測
  中
  周
  礥
  閑
  少
  戾
  上
  干
    
  羨
  差
  集注太玄經卷之二
  童
  增
  銳
  達
  交
  徯
  從
  進
  釋
  格
  夷
  樂
  爭
  務
  事
  集注太玄經卷之三
  更
  斷
  毅
  裝
  眾
  密
  親
  斂
  疆
  睟
  盛
  居
  法
  應
  集注太玄經卷之四
  迎
  遇
  竈
  大
  廓
  文
  禮
  逃
  唐
  常
  度
  永
  昆
  集注太玄經卷之五
  減
  唫
  守
  翕
  聚
  積
  飾
  疑
  視
  沈
  內
  去
  晦
  瞢
  窮
  集注太玄經卷之六
  割
  止
  堅
  成
  失
  劇
  馴
  將
  難
  勤
  養
  踦贊一
  贏贊二
  太玄首測衝錯攡瑩注卷第七(襄陵許翰注)
  玄首都序
  玄首
  玄測都序
  玄測
  玄衝
  玄錯
  玄攡
  玄瑩
  太玄數卷第八
  玄數
  太玄文掜卷第九
  玄文
  玄掜
  太玄圖告卷第十
  玄圖
  玄告
  太玄曆附
  讀玄
  余少之時,聞《玄》之名而不獲見,獨觀揚子之《自序》稱《玄》盛矣。及班固為《傳》,則曰:劉歆嘗觀《玄》謂雄曰:空自苦。今學者有祿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後人用覆醬瓿也。雄笑而不應。諸儒或譏,以為雄非聖人而作經,猶春秋吳楚之君僭號稱王,蓋誅絕之罪也。固存此言,則固之意雖愈於歆,亦未謂《玄》之善如揚子所云也。余亦私怪揚子不贊《易》而別為《玄》。《易》之道,其於天人之緼備矣。揚子豈有以加之,乃更為一書?且不知其焉所用之,故亦不謂揚子宜為《玄》也。及長學《易》,苦其幽奧難知,以為《玄》者賢人之書,校於《易》,其義必淺,其文必易。夫登喬山者,必踐於坱埤#1;適遼海者,必沿於江漢。故願先從事於《玄》,以漸而進於《易》,庶幾乎其可跂而望也。於是求之積年,乃得觀之。初則溟涬漫漶,略不可入。乃研精易慮,屏人事,而讀之數十過,參以首尾#2,稍得窺其梗概。然後喟然置書嘆曰:嗚呼!揚子直大儒者邪#3。孔子既沒,知聖人之道者,非揚子而誰?孟與荀殆不足擬#4,況其餘乎?觀《玄》之書,昭則極於人,幽則盡於神;大則包宇宙,細則入毛髮。合天地人之道以為一#5,刮其根本#6,示人所出#7,胎育萬物而兼為之母#8。若地履之而不陷也,若海挹之而不可竭也。天下之道,雖有善者,其蔑以易此矣。考之於渾元之初,而玄已生。察之於當今,而玄非不行。窮之於天地之末,而玄不可亡。叩之以萬物之情而不漏,測之以鬼神之狀而不違,概之以六經之言而不悖。藉使聖人復生,視《玄》必懌然而笑,以為得己之心矣。乃知《玄》者所以贊《易》也,非別為書以與《易》競也。何歆、固知之之淺而過之之深也?或曰:《易》之法與《玄》異,揚子不遵《易》而自為之制,安在其贊《易》乎?且如與《易》同道,則既有《易》矣,何以《玄》為?曰:夫畋者所以為禽也,網而得之與弋而得之,何以異哉?書者所以為道也,《易》,網也,《玄》,弋也,何害?不既網而使弋者為之助乎,子之求道亦膠矣。且揚子作《法言》,所以準《論語》;作《玄》,所以準《易》。子不廢《法言》而欲廢《玄》,不亦惑乎?夫《法言》與《論語》之道,庸有異乎?《玄》之於《易》,亦然。大廈將傾,一木扶之,不若眾木扶之之為固也。大道將晦,一書辨之,不若眾書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