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矣。中用之諸侯,可而治其國矣。小用之家君,可用而治其家矣。是故大用之治天下不窕,小用之治一國一家而不橫者,若道之謂也。故曰:治天下之國若治一家,使天下之民若使一夫。意獨子墨子有此,而先王無此其有邪?則亦然也。聖王皆以尚同為政,故天下治。何以知其然也?於先王之書也,《大誓》之言然,曰:小人見姦巧,乃聞不言也,發罪鈞。此言見淫辟不以告者,其罪亦猶淫辟者也。
  故古之聖王治天下也,其所差論以自左右羽翼者皆良,外為之人,助之視聽者眾。故與人謀事,先人得之;與人舉事,先人成之;州先之#23譽令問#24,先人發之。唯信身而從事,故利若此。古者有語焉,曰:一目視也,不若二目之視也;一耳之聽也,不若二耳之聽也;一手之操也,不若二手彊也。夫唯能信身而從事,故利若此。是故古之聖王之治天下也,千里之外有賢人焉,其鄉里之人皆未之均聞見也,聖王得而賞之。千里之內有暴人焉,其鄉里未之均見也,聖王得而罰之。故唯毋以聖王為聰耳明目與,豈能一視而通見千里之外哉?一聽而通聞千里之外哉?聖王不往而視也,不就而聽也。然而使天下之為寇亂盜賊者周流天下無所重足者,何也?其以尚同為政善也。
  是故子墨子曰:凡使民尚同者,愛民不疾,民無可使。日:必疾愛而使之,致信而持之。富貴以道其前,明罰以率其後。為政若此,唯欲毋與我同,將不可得也。
  是以子墨子日:今天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情將欲為仁義,求為士#25,上欲中聖之道,下欲中國家百姓之利,故當上同之說而不#26察,尚同為政之本而治要也。
  墨子卷之三竟
  #1《閒詁》、《校注》『是也』作『也是』,『是』字屬下句讀,然也。
  #2《閒詁》云:『所』下據下文當有『以』字。
  #3『其』上《閒詁》、《校注》據王念孫說補『鄉長治一三字。
  #4『子』一本作『下』。
  #5此下至『天下之正長猶未廢乎天下也』有錯簡。《閒詁》、《校注》校作:『是故上者天鬼有厚乎其為政長也,下者萬民有便利乎其為政長也。天鬼之所深厚,而彊從事焉,則天鬼之福可得也。萬民之所便利,而能彊從事焉,則萬民之親可得也。其為政若此,是以謀事得,舉事成,入守固,出誅勝。日:何故之以也?日:唯而以尚同為政者也。故古者聖王之為政若此。今天下之人日:方今之時,天下之正長猶未廢乎天下也』。
  #6畢沅云『事』下當據後文增『得』字。
  #7『以』為『呂』之誤。
  #8『文』字《閒詁》、《校注》校作『反』,是也。
  #9『民於』《閒詁》、《校注》校作『於民』,是也。
  #10『苟若』《閒詁》、《校注》改為『若苟』,是也。
  #11『賤』王念孫校作『賊』,是也。
  #12『毀』一本作『賞』,近是。
  #13『然』下王念孫補r則義不同也然』六字。
  #14畢沅云:『禍』一本作『褊』。
  #15『之』下畢沅據他本補『不善言之』四字。
  #16『天下』《閒詁》校作『國之』。
  #17『之騙下畢沅據他本補『義』字。
  #18『禍』《閒詁》作『褊』。
  #19『是』下畢沅據他本補『其』字。
  #20畢沅云『義』字衍。
  #21『禍』《閒詁》作『褊』。
  #22『同』畢沅校作州用』。
  #23『先之』畢沅據他本校作『光』。
  #24『問』《閒詁》校作『聞』。
  #25『士』上王念孫據各篇補『上』字。
  #26『不』下畢沅補『可』字。
  墨子卷之四
  兼愛上第十四
  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不能治。譬之如醫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則弗能攻。治亂者何獨不然,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弗能治。
  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不可不察亂之所自起。當察亂何自起?起不相愛。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謂亂也。子自愛不愛父,故虧父而自利;弟自愛不愛兄,故虧兄而自利;臣自愛不愛君,故虧君而自利。此所謂亂也。雖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謂亂也。父自愛也,不愛子,故虧子而自利;兄自愛也,不愛弟,故虧弟而自利;君自愛也,不愛臣,故虧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愛。一雖至天下之為盜賊者,亦然。盜愛其室,不愛其異室,故竊異室以利其室;賊愛其身,不愛人,故賊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遂不相愛。雖至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亦然。大夫各愛家,不愛異家,故亂異家以利家;諸侯各愛其國,不愛異國,故攻異國以利其國。天下之亂物,具此而已矣。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愛。若使天下兼相愛,人若愛其身,惡施不孝,猶有不慈者乎?視子弟與臣若其身,惡施不慈不孝亡,猶有盜賊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