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四天。其三界無上常融天,太釋騰勝天,龍變梵度天,太極賈奕天,此四天名四種人天,即三界之上,灾所不及。四人天上有三清境:第一太清,第二上清,第三玉清。三清之上,即是大羅天,元始天尊居其中,施化行教太清境,大赤天神寶君說十二部經,其經號曰洞神部,其中一人為仙主。第二上清境,是禹餘天,靈寶君為教主,說十二部經,其經號曰洞玄部,其中一人為真主。第三玉清境,清微天,天寶君說十二部經,其經號曰洞真部,其中一人為聖主,所謂仙真聖也。大赤天為元氣,其色白;禹餘天為玄氣,其色黃;清微天為始氣,其色蒼。即行道登壇之時,無上三天玄元始三氣是也。
  何為名四等?一者唯慈,二者唯愛,三者唯善,四者唯忍。
  何為名六度行?一者勤,二者信,三者雌,四者終,五者諫諍,六者斷酒色。
  何為名六根?一耳根,二眼根,三鼻根,四舌根,五心根,六身根。根者,外未有對,內未有應,宜謂之根。
  何為名六塵?眼以貪色為塵,耳以躭聲為塵,鼻以香臭為塵,舌以察味為塵,身以細滑為塵,心以貪觸為塵。其六根過度即為六塵。濁失其正性,又名六賊。由人方便用之。
  何為名四大?一者地大,為人骨肉;二者水大,為人血脉;三者火大,為人溫煖;四者風大,為人冷氣。
  何為名五蔭?一者色蔭,緣眼觀一切色,名色蔭。二受蔭,心覺是非苦樂,名受蔭。三想蔭,心思惟,名想蔭。四行蔭,心隨想行,為名行蔭。五識蔭,心知生滅,識想鑒記,名識蔭。
  何為名三業?一者身業,有殺盜婬。二心業,有貪嗔癡。三口業,有惡口兩舌,妄言綺語,名為三業。身三、意三、口四,即兼為十惡。
  五苦:其五苦有生死二苦,生有五苦,死有五苦。何為名生五苦?按《昇玄經》云一者身為奴婢、憂悲別離。二長處愚盲,不見妙道,與師父隔。三鰥寡孤獨,有人之形,無人之情。四身遭橫事,牢獄纏縛。五雖曰長壽,疾病攻身,煩惱終日,是名生五苦。
  何為名死五苦?一者履刀山劍樹,手腳爛斷。二入鑊湯沸湧之中,骨肉俱爛,生死輪迴。三身遊餓鬼道中,衣不充形,食不滿腹,吞火食炭。四男抱銅柱,女卧鐵床,劍樹衝心,刃鋒刺背。五縱得受生,還為六畜,任人鞭打,破領穿蹄。是名死五苦。
  何名三塗?塗者,役也。一者地獄道,二餓鬼道,三畜生道。兼五苦,即名八難。
  何名三業?以前已有,一者身業,二者心業,三者口業。
  就身業之中,復有三過:一者殺生過,二偷盜過,三邪淫過。言一切眾生,迴手動足,常行殺害。一切蠢動含血之類,不起慈心,或乘闇夜,行公然劫剝,或經過觀舍,取三寶物。命過之後,墮落三塗,惡鳥啄睛,鐵犁耕舌,鎔銅萬沸,灌口燒身,累劫冥冥,無由解脫,以報前業之罪。就心業之中,亦懷三毒:一者陰私毒,二賊害毒,三讒佞毒。命過之後,在五濁湯中,晝夜煎煮,縱得受生,還為毒蛇惡獸,以報前身三毒之罪。是名心業。
  就口業之中,復有四罪:一者綺言,二者妄語,三者兩舌,四者惡罵。一切眾生,在十方大地,華辭綺豔,翻覆兩舌,說人長短,離人種親,粗言惡氣,更相罵詈,復以口業舌根,貪諸滋味,飲酒食肉及以葷辛。命過之後,當沒九幽,冥冥長夜之中,切切寒冰之獄。假使慈悲父母,誰知苦爽含酸,雖有恩愛妻兒,豈見孤魂受痛?唯有三天教主、六道大師,哀愍眾生,猶如赤子,惟慈惟愛,普救眾生,降福降恩,援濟含識。御慈悲之救物,敬元始之洪恩,各各率勵身心,一時歛意。罪無大小,並乞消除,障有淺深,一朝懺盡,一心稽首,歸依信禮。
  唐天皇於中嶽逍遙問三一法,潘尊師答曰:謹按《皇人守一經》存三守一之法,先心思存兩眉間,卻入三寸為上丹田之中,一神名赤子,字元先,一名帝卿,人長三寸,赤幘、赤衣、赤履。次思心中丹田之中,一神名真人,字子丹,一名光堅,赤幘、赤衣、赤履,人長三寸。次思臍下三寸為下丹田之中,一神名嬰兒,字元陽子,一名谷玄子,赤幘、赤衣、赤履,人長三寸。思見下一坐金床玉机,常以金鑪玉匕攪精氣訖。思上一來下,往在中一左面,復思下一手持金鑪玉匕,上在中一右面,先以精哺上中一計,令人得十三口,便思上一還所住,次思下一還所住訖便止。真人曰:子能守一萬事畢。一者,身之帝君也。守帝則帝在,帝在則三萬六千神皆莫敢不在也。思之可以卻百鬼眾精,五兵水火,眾灾五毒,虎狼蛇蝗,蛟龍魍魎,山精鬼魅,不得近人耳。
  唐天皇問曰:額上髮際九宮,並是何宮?尊師答曰:謹按《登真隱訣經》,其髮際以後九宮,一名雙田宮,一名明堂宮,一名洞房宮,一名丹田宮,一名流珠宮,一名玉帝宮,一名天庭宮,一名極真宮,一名玄丹宮。謹按《登真隱訣》,其頭中兩眉間上,都入三分為守寸雙田,卻入一寸為明堂宮,卻入二寸為洞房宮,卻入三寸為丹田宮,卻入四寸為流珠宮,卻入五寸為玉帝宮;明堂上一寸為天庭宮,洞房上一寸為極真宮,丹田上一寸為玄丹宮,流珠宮上一寸為太皇宮。凡一頭中九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