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一宿,明旦煎取四升,去滓,下朴硝、消石烊盡。分四服,相去如炊頃。去病後,食黃鴨羹,勿見風。
  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卷之六
  #1二兩:影宋刻本作『三兩』。
  #2各一兩六銖:『各』字原脫,據文義文例補。
  #3體:原脫,據影宋刻本補。
  #4病:原脫,據影宋刻本補。
  #5日三:影宋刻本『三』下有『以意增之』四字。
  #6絞痛:原作『痛絞』,據影宋刻本乙正。
  #7療:原作『病」,據影宋刻本改。
  #8末:原脫,據影宋刻本補。
  #9熬:原脫,據影宋刻本補。
  #10至:原脫,據影宋刻本補。
  #11止:原作『但』,據影宋刻本改。
  #12緒:影宋刻本『緒』下有『者』字。
  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卷之七
  宋朝奉郎守太常少卿充秘閣校理林億等校正
  婦人方
  赤白帶下崩中漏下第三論 方 灸法
  論曰:諸方說三十六疾者,十二癥、九痛、七害、五傷、三痼不通是也。何謂十二癥?是所下之物#1,一曰狀如膏,二曰如黑血,三曰如紫汁,四曰如赤肉,五曰如膿痂,六曰如豆汁,七曰如葵羹,八曰如凝血,九曰如清血,血似水,十曰如米泔,十一曰如月浣,乍前乍卻,十二曰經度不應期也。何謂九痛?一曰陰中痛傷,二曰陰中淋瀝痛,三曰小便即痛,四曰寒冷痛,五曰經來即腹中痛,六曰氣滿痛,七日汁出陰中,如有蟲嚙痛,八曰脅下分痛,九曰腰胯痛。何謂七害?一曰竅孔痛不利,二曰中寒熱痛,三曰小腹急堅痛,四曰臟不仁,五曰子門不端引背痛,六曰月浣乍多乍少,七曰害吐。何謂五傷?一曰兩脅支滿痛,二曰心痛引脅,三曰氣結不通,四曰邪思泄利,五曰前後痼寒。何謂三痼?一曰贏瘦不生肌膚,二曰絕產乳,三曰經水閉塞。病有異同,具治之方。
  白堊圓,治女人三十六疾方:又方見後。
  白堊 龍骨 芍藥各十八銖 黃連 當歸 茯苓 黃苓 瞿麥 白斂 石韋 甘草 牡蠣 細辛 附子 禹餘根 白石脂 人參 烏賊骨 藳本 甘皮 大黃已上各半兩
  右二十一味,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空腹飲服十丸,日再,不知加之。二十日知,一月百病除。若十二癥,倍牡蠣、禹餘根、烏賊骨、白石脂、龍骨;若九痛,倍黃連、白斂、甘草、當歸;若七害,倍細辛、藳本、甘皮,加椒、茱萸各一兩;若五傷,倍大黃、石韋、瞿麥;若三痼,倍人參,加赤石脂、礬石、巴戟天各半兩。合藥時隨病增減之。
  治女人腹中十二疾,一日經水不時,二曰經來如清水,三曰經水不通,四曰不周時,五曰生不乳,六曰絕無子,七曰陰陽減少,八曰腹苦痛如刺,九曰陰中寒,十曰子門相引痛,十一曰經來凍如葵汁狀,十二日腰急痛。凡此十二病,得之時,因與夫臥起,月經不去,或臥濕冷地,及以冷水洗浴,當時取快,而後生百疾,或瘡痍未瘥,便合陰陽,及起早作勞,衣單席薄,寒從下入方:
  赤石脂 半夏各一兩六銖 蜀椒 乾薑 吳茱萸 當歸 桂心 丹參 白斂 防風各一兩 雚蘆半兩
  右十一味,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日空心酒服十丸,日三,不知稍加,以知為度。
  白石脂圓,治婦人三十六疾,胞中痛,漏下赤白方:
  白石脂 烏賊骨 禹餘根 牡蠣各十八銖 赤石脂 乾地黃 乾薑 龍骨 桂心 石韋 白斂 細辛 芍藥 黃連 附子 當歸 黃苓 蜀椒 鍾乳 白芷 芎藭 甘草各半兩
  右二十二味,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日空心酒下十五丸,日再。一方有黃檗半兩。
  小牛角□散,治帶下五賁,一曰熱病下血,二曰寒熱下血,三曰經脈未斷為房事則血漏,四曰經來舉重,傷任脈下血,五曰產後臟開經利,五賁之病,外實內虛方:
  牛角□一枚,燒令赤 鹿茸 禹餘根 當歸 乾薑 續斷各二兩 阿膠三兩 烏賊骨 龍骨各一兩 赤小豆二升
  右十味,治下篩。空腹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千金翼》無鹿茸、烏賊骨。
  龍骨散,治淳下十二病絕產,一曰白帶,二曰赤帶,三曰經水不利,四曰陰胎,五曰子臟堅,六曰臟癖,七曰陰陽患痛,八曰內強,九曰腹寒,十曰臟閉,十一曰五臟酸痛,十二曰夢與鬼交,宜服之。淳下,一本作腹下。
  龍骨三兩 黃檗 半夏 竈中黃土 桂心 乾薑各二兩 石韋 滑石各一兩 烏賊骨 代赭各四兩 白僵蠶五枚
  右十一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白多者,加烏賊骨、僵蠶各二兩;赤多者,加代赭五兩;小腹冷,加黃檗二兩;子臟堅,加乾薑、桂心各二兩。己上各隨病增之。服藥三月,有子即住藥,藥太過多,生兩子。當審方取好藥。寡婦、童女不可妄服。
  治女人帶下諸病方:
  大黃蒸三斗米下 附子 获苓 牡蒙 牡丹 桔梗 葶藶各三兩 厚朴 芎藭 人參 當歸 虻蟲 蜀椒 吳茱萸 柴胡 乾薑 桂心各半兩細辛二兩半
  右十八味,為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