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第四:此四字原脫,據影宋刻本補。
  #7痓:原脫,據影宋刻本補。
  #8瘲,恍惚不樂:此五字原脫,據影宋刻本補。
  #9耳:影宋刻本『耳』下有『中』字。
  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卷之九十三
  宋朝奉郎守太常少卿充秘閣校理林億等校正
  針灸孔穴方
  熱病第五
  熱病
  魚際、陽谷,主熱病,振慄鼓頷,腹滿陰痿,色不變。
  經渠、陽池、合谷、支溝、前谷、內庭、後谿、腕骨、陽谷、厲兌、衝陽、解谿,主熱病汗不出。
  孔最,主臂厥熱痛,汗不出,皆灸刺之,此穴可以出汗。
  列缺、曲池,主熱病煩心,心悶,先手臂身熱,瘈瘲,唇口聚,鼻張,目下汗出如珠。《甲乙》云:兩乳下二寸堅,脅下滿悸。
  中衝、勞宮、大陵、間使、關衝、少衝、陽谿、天窌,主熱病煩心,心悶而汗不出,掌中熱,心痛,身熱如火,浸淫煩滿,舌本痛。又云:間使,主熱病煩心喜噦,胸中澹擔,喜動而熱。
  勞宮,主熱病,三日已往不得汗,怵惕。《甲乙》云:主熱病煩滿而欲嘔噦,三日已往不得汗,怵惕、胸脅不可反側,咳滿溺赤,小便血,紐不止,嘔吐血氣逆噫不止,啦中痛,食不下,喜海,舌#1中爛;掌中熱,欲嘔。
  三間,主氣熱身熱喘。《甲乙》云:寒熱口乾,身熱喘息,目急痛,善驚。
  曲澤,主傷寒溫病,身熱煩心口乾。《甲乙》云:心澹然善驚,身熱煩心,口乾手清,逆氣嘔唾,肘瘈善搖,頭顏清,汗出不過眉;傷寒、慍病曲澤主之。
  曲池,主傷寒餘熱不盡。
  掖門、中渚、通理,主熱病先不樂,頭痛面熱無汗。又云:通理,主熱病先不樂數日。
  承漿,主汗出衄血不止。
  溫留,主傷寒,寒熱頭痛,噦衄,肩不舉。
  上管、曲差、上星、陶道、天柱、上命、懸釐、風池、命門、膀胱輸,主煩滿汗不出。
  飛揚,主下部寒熱,汗不出,體重。
  五處、攢竹、正營、上管、缺盆、中府,主汗出寒熱。
  巨闕,主煩心喜嘔。《甲乙》云:心腹脹,噫;煩熱善嘔,膈中不通利。
  百會,主汗出而嘔,痓。
  商丘,主寒熱好嘔。
  懸顱,主熱病頭痛身熱。
  少譯,主振寒,小指不用,頭痛。
  玉枕、大杼、肝輸、心輸、膈輸、陶道,主汗不出,凄厥惡寒。
  大椎,主傷寒熱盛,煩嘔。
  懸董、鳩尾,主熱病,偏頭痛,引目外眦。
  膈輸、中府,主寒熱,皮、肉、骨痛,少氣不得臥,支滿。又云:膈輸,主嗜臥怠惰,不欲動搖,身當濕,不能食。
  列缺,主寒熱,掌中熱。
  神道、關元,主身熱頭痛,進退往來。
  曲泉,主身熱頭痛,汗不出。
  三焦輸,主頭痛,食不下。
  魚際,主頭痛不甚,汗出。
  天井,主振寒頸項痛。
  腎輸,主頭身熱赤,振慄,腰中四肢淫灤,欲嘔。
  肩井、關衝,主寒熱凄索,氣上不得臥。
  尺澤,主氣隔喜嘔,鼓頷不得汗,煩心身痛。
  肩貞,主寒熱項歷適。《甲乙》云:耳嗚無聞,引缺盆肩中熱痛,麻木不舉。
  委中,主熱病,俠脊痛。
  衝陽,主振寒而欠。
  大都,主熱病汗出且厥,足清。《外奎》云:汗不出,原手足清。
  太白,主熱病,先頭重顏痛,煩悶,心身熱,熱爭則腰痛不可以俯仰。又熱病滿悶不得臥,身重骨痛不相知。
  支正、少海,主熱病,先腰經酸,喜渴,數飲食,身熱項痛而強,振寒,寒熱。《甲乙》云:主振寒、寒熱,頸項腫,實則肘攣,頭眩痛;虛則生疣,小者痂疥。
  後谿,主身熱惡寒。
  光明,主腹足清寒,熱汗不出。
  復留,主寒熱無所安,汗出不止,風逆,四肢腫。
  凡熱病煩心,足寒清多汗,先取然谷,後取太谿,大指間動脈,皆先補之。
  熱病,先腰脛酸,喜渴數飲,身清,清則項痛而寒且酸,足熱不欲言,頭痛顛顛然,先取涌泉及太陽井、榮,熱中少氣厥寒,灸之熱去,灸涌泉三壯。煩心不嗜食,灸涌泉。熱去四逆,喘氣偏風,身汗出而清,皆取俠谿。
  凡熱病,刺陷谷,足先寒,寒上至膝乃出針。身痹洗淅振寒,季脅支滿痛。
  凡溫病,身熱五日已上汗不出,刺太泉,留針一時取針。若未滿五日者,禁不可刺。
  凡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熱汗出,病至則喜嘔,嘔已乃衰,即取公孫及井、輸。實則腸中切痛,厥,頭面腫起,煩心,狂,多飲,不嗜臥;虛則鼓脹,腹中氣大滿,熱痛不嗜食,霍亂,公孫主之。
  黃疸
  然谷,主黃疸,一足寒一足熱,喜渴。《甲乙》云:舌縱煩滿。
  章門,主傷飽身黃。
  太衝,主黃疸,熱中喜渴。
  中封、五里,主身黃,時有微熱。《甲乙》 云:不嗜食,膝內廉、內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