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下藥,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深師》用治久逆上氣,喉中如水鷄鳴,名小投杯湯。咳者加五味子、半夏各半升,乾薑三累。
  皂莢圓,治咳逆上氣,時時唾濁,但坐不得臥方:
  皂莢八兩,為末,蜜丸如梧子大。
  以棗膏和湯服三丸,日三夜一。《必效方》以酥炙皂莢。
  十棗湯,夫有支飲家,咳煩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一歲,可與此方:
  大棗十枚 大戟 甘遂 芫花各等分
  右大戟、甘遂、芫花搗為末,以水一升五合,煮棗取八合,去滓,內藥末。強者一錢匕,贏者半錢,頓服之,平旦服。而不下者,明旦更加藥半錢。下後自然補養。
  咳而引脅下痛者,亦十棗湯主之。方見前。
  溫脾湯,治食飽而咳者方:
  甘草四兩 大棗二十枚
  右二味,□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溫服之。若咽中痛而聲鳴者,加乾薑一兩#20。
  百部根湯,治嗽,不得臥,兩眼突出方:
  百部根 生薑各一斤#21 細辛 甘草各三兩 貝母 五味子 白朮各二兩#22 桂心四兩 麻黃六兩
  右九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古今錄驗》用杏仁四兩,紫菀三兩。
  海藻湯,治咳而下利,胸中痞而短氣,心中時悸,四肢不欲動,手足煩,不欲食,肩背痛,時惡寒方:
  海藻四兩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 生薑一兩 細辛二兩 茯苓六兩 杏仁五十枚
  右七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一方無五味子、生薑。
  白前湯,治水咳逆上氣,身體浮腫,短氣脹滿,晝夜倚壁不得臥,咽中作水鷄鳴方:
  白前 紫菀 半夏 大戟各二兩
  右四味,□咀,以水一斗浸一宿,明旦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九種氣嗽欲死,百病方:
  乾薑 半夏 細辛 紫菀 吳茱萸 蕘花一作芫花 茯苓 甘草 甘遂 防葵 人參 烏頭 大黃 杏仁各一分 葶藶二分 巴豆 厚朴 白薇各三分 五味子 遠志 前胡 菖蒲 枳實 蜀椒 皂莢 當歸 大戟 桂心各半分
  右二十八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二丸,日三服,以知為度,不知增之。
  麻黃散#23,治上氣嗽方:
  麻黃半斤 杏仁百枚 甘草三兩 桂心一兩
  右四味,治下篩,別研杏仁如脂,內藥末和合。臨氣上時服一方寸匕,食久氣未下,更服一方寸匕,可至三匕。氣發便服,即止。一方去桂心、甘草。
  太醫令王叔和所撰御服蜀椒圓,治上氣咳嗽甚良方:
  蜀椒五分 烏頭 杏仁 菖蒲 譽石一云礬石 皂莢各一分 細辛 款冬花 紫菀 乾薑各三分 吳茱萸 麻黃各四分
  右十二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暮臥吞二丸。治二十年久咳,不過二十丸。
  通氣圓,治久上氣咳嗽,咽中腥臭,虛氣攪心痛,眼疼#24,耳中嘈嘈,風邪毒疰,時氣,食不生肌,胸中膈塞,嘔逆,多唾,惡心,心下堅滿,飲多食少,惡疰,淋痛病方:
  飴糖三升 蜀椒二升 杏仁一升 蜈蚣五節 大附子五枚 乾薑 人參各四分 桂心六分 烏頭七分 天門冬十分
  右十味,為末,別治杏仁如脂,稍稍內藥末,搗千杵,烊糖,乃內藥末中,令調和。含如半棗一枚,日六七,夜三四服,以胸中溫如度。若夢與鬼交通及飲食者,全用蜈蚣;食不消,加杏仁五合;小腹急,腰痛,加天門冬、杜仲;有風,加烏頭三枚、附子一枚,立夏後勿加也;有留飲,加葶藶一兩。
  治咳嗽上氣方:
  蜀椒 桂心 海蛤各四分 昆布 海藻 乾薑 細辛各六分 麥門冬十分
  右八味,為末,蜜丸梧子大。飲服十丸,加至二十丸,日三服。有人風虛中冷,胸中滿,上氣,喉中如吹管聲,吸吸氣上欲咳,服此方得瘥。
  治咳嗽,胸脅支滿,多唾,上氣方:
  譽石一作礬石 烏頭一方不用 菖蒲各一分 細辛 黃環各二分 款冬花 紫菀 杏仁各三分 吳茱萸四分 乾薑五分 蜀椒五合
  右十一味,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一丸,著牙上咽汁,日五六服,劇者常含不止。
  又方:
  薑汁一升半 砂糖五合
  右二味,煎薑汁減半,內糖更煎服之。
  又方:
  白糖五分#25 皂莢末,一方寸匕
  右二味,先微暖,糖令消,內皂莢末,合和相得,丸如小豆。先食服二丸。
  又方:
  酒一升半,浸肥皂莢兩挺,經宿,煮取半升。分三服,七日忌如藥法。若吐多,以酢飯三四口止之。
  又方:
  巴豆炮去皮,勿傷破肉,白飲吞下,初日二枚,二日三枚。
  又方:
  服芥#26子七丸,以油酒下之。
  射干煎,治咳嗽上氣方:
  生射干 款冬花各二兩 紫菀 細辛 桑白皮 附子 甘草各二分 白蜜 竹瀝 生薑汁各一升,一云乾薑五兩 飴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