芎藭一兩六銖
  右七味,治下篩,帛裹,微火炙令暖,以熨背上。取瘥乃止。慎生冷如常法。
  下氣湯,治胸腹背閉滿,上氣喘息方:
  杏仁四七枚 大腹檳榔二七枚
  右二味,□咀,以童子小便三升,煎取一升半,分再服。曾患氣發,輒合服之。
  檳榔湯,主破胸背惡氣,音聲塞閉方:
  檳榔極大者,四枚,小者八枚
  右一味二品,□咀,以小兒尿二升半,煮減一升去滓。分三服。頻與五劑,永定。
  灸法:
  胸痹引背時寒,間使主之。
  胸痹心痛,天井主之。
  胸痹心痛不得息,痛無常處,臨泣主之。
  胸痹心痛,灸擅中百壯,穴在鳩尾上一寸。忌針。
  胸脅滿,心痛,灸期門隨年壯。穴在第二肋端乳直下一寸半。
  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卷之四十一竟
  #1分三服:影宋刻本作『分二服』。
  #2各三兩:影宋刻本作『各五兩』。
  #3者:原脫,據影宋刻本補。
  #4針:原誤竄至下句『心下』下,據影宋刻本移正。
  #5豆:原作『且』,據影宋刻本改。
  #6治中惡:此下凡七十字,原脫,據影宋刻本補。
  #7一兩:影宋刻本作『八兩』。
  #8分作三服:影宋刻本作『分二服』。
  #9日一服:影宋刻本作『日三服』。
  #10治心腹:此下凡四十七字原脫,據影宋刻本補。
  #11三兩:影宋刻本作『二兩』。
  #12一兩:影宋刻本作『五兩』。
  #13增損當歸湯:此下凡六十一字,原錯簡在四十二卷卷末,今據影宋刻本移正。
  #14各四兩:影宋刻本『芍藥』 用『一雨半』。
  #15分三服:影宋刻本作『分二服』,『服』下有『一方有厚朴一兩』六字。
  #16各三分:影宋刻本作『各一分』。
  #17之:原脫,據影宋刻本補。
  #18甚:影宋刻本作『其』。
  #19方見別卷中:此五字原無,今據文義文例補。影宋刻作『方在第二十卷中』。
  #20各五兩:影宋刻本作『各二兩』。
  心臟方
  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卷之四十二
  宋朝奉郎守太常少卿充秘閣校理林億等校正
  心臟方
  頭面風第八方 拔白法
  芎藭酒,治腦風頭重,頸項強,眼□□相出,善欠,目欲眠睡,憎風,劇者耳嗚滿,眉眼疼悶,吐逆眩倒不自禁,諸風乘虛經,五臟六腑皆為癲狂,諸邪病悉主之方:
  芎藭 辛夷 天雄 人參 天門冬 柏子仁 磁石 石膏 茵芋 山茱萸 白頭翁 桂心 秦艽各三兩 松蘿 羚羊角 細辛 薯蕷 菖蒲 甘草各二兩 雲母一兩,燒令赤,末為粉 防風四兩
  右二十一味,□咀,以酒二斗,漬七日。初服二合,漸加至五合,日三。有女人少時患風眩,發則倒地,為婦積年無兒,服此酒并將紫石門冬丸服之,眩瘥,生兒平復。紫石門冬丸方出婦人方中。
  治頭眩屋轉,眼不得開方:《翼》名人參湯。
  人參 當歸 防風 黃耆 麥門冬 芍藥各二兩 獨活 白朮 桂心各三兩
  右九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防風湯,治風眩嘔逆,水漿不下,食輒嘔,起即眩倒,發有時,手足厥冷方:
  防風 防己 附子 乾薑 甘草各一兩 蜀椒 桂心各二兩
  右七味,□咀,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分三服,日三。《古今錄驗》用白朮一兩。
  又方,治頭風眩欲倒,眼旋屋轉,腦痛方:
  防風 枳實 杏仁 芎藭各三兩 茯神 麻黃 前胡 生薑 半夏各四兩 細辛二兩 竹瀝三升
  右十一味,□咀,以水六升合竹瀝,煎取二升七合。分三服,頻服三兩劑佳。
  茵芋湯,治風虛眩眼暗方:
  茵芋一分 人參 甘草 蓯蓉 黃耆 茯苓 秦艽 厚朴 烏喙各二兩#1 防風六兩#2 山茱萸 松實各三兩
  右十二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五服,強者一日夜盡,羸劣分五服,二日盡。
  鴟頭酒,治風頭眩轉,面上遊風方:
  飛鴟頭五枚 茯神一方無 防風 芎藭 薯蕷各四兩 葛根 桂心 細辛 人參 天雄 乾薑 枳實 貫眾 蜀椒各三兩#3 獨活二兩 山    茱萸一升 麥門冬一作天門冬 石南一作石膏,各五兩
  右十八味,□咀,絹囊盛,清酒四斗漬六宿。初服二合,日再服,稍加,以知為度。
  大三五七散,治頭風眩,口□目斜,耳聾方:
  天雄 細辛各三兩 山茱萸 乾薑各五兩 薯蕷 防風各七兩
  右六味,治下篩,清酒服五分匕,日再,不知稍加。《千金翼》云亦治面骨痛疼。
  小三五七散,治頭風目眩耳聾方:
  天雄三兩 薯蕷七兩 山茱英五兩
  右三味,治下篩,以清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