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
  以葦筒長五寸,以一頭刺耳孔中,四畔以麵密塞之,勿令泄氣,一頭內大豆一顆,并艾燒令燃,灸七壯即瘥,患右灸左,患左灸右。千金不傳。耳病亦灸之。
  又方:
  灸手交脈三壯,左灸右,右灸左,其炷如鼠屎形,橫安之,兩頭下火。
  枳茹酒,主諸藥不能癢者方:
  枳實上青刮取末,欲至心止,得茹五升,微火炒去濕氣,以酒一斗漬,微火暖令得藥味。隨性飲之。主口僻跟急大驗,治緩風、急風并佳。《肘後》以治身直不得屈伸反覆者,枳樹皮亦得。
  角弓反張第七方
  治卒半身不遂,手足拘急,不得屈伸,身體冷,或智或痴,或身強直不語,或生或死,狂言不可名狀,角弓反張,或欲得食,或不用食,或大小便不利,皆療之方:《古今錄驗》名八風續命湯。
  人參 桂心 當歸 獨活 黃苓 乾薑 甘草各十八銖 石膏一兩半 杏仁四十枚
  右九味,□咀,以井花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二,覆取汗,不汗更合,加麻黃五兩合服。
  倉公當歸湯,治賊風口噤,角弓反張,痙者方:
  當歸 防風各十八銖 獨活一兩半 附子一枚 細辛半兩 麻黃三十銖
  右六味,□咀,以酒五升、水三升,煮取三升。服一升,口不開者,格口內湯,一服當蘇,二服小汗,三服大汗。
  又方:
  酒一斗,膠二斤,煮令烊,得六升。每服一升,稍服得愈。
  又方:
  單服刻瀝,良。
  秦艽散,治半身不遂,言語錯亂,乍喜乍悲,角弓反張,皮膚風癢方:
  秦艽 獨活《胡洽》用烏頭 黃耆 人參 甘菊花各二兩,《胡洽》用蜀椒 茵芋十八銖,《胡洽》用菵草 防風 石斛《胡洽》用萆薢 山茱萸 桂心各一兩半#3 附子 芎藭《胡洽》用桔梗 細辛 當歸 五味子 甘草 白术 乾薑 麻黃#4 白鮮皮《胡洽》用白斂,各三十銖 天雄 遠志各一兩,《胡洽》用防己
  右二十二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再,漸漸加至二匕。又云治風無新久,并補。
  吳秦艽散,治風注入肢體百脈,身腫,角弓反張,手足酸疼,皮膚習習,身體盡痛,眉毛墮落,耳聾,驚悸心滿,短氣,魂志不定,陰下濕癢,大便有血,小便赤黃,五勞七傷,萬病皆治方#5:
  秦芎 蜀椒 人參 茯苓 牡蠣 細辛 栝簍根 麻黃各十八銖 乾薑 附子 白术 桔梗 桂心 獨活 當歸各一兩 黃苓 柴胡 牛膝天雄 石南 杜仲 莽草 烏頭各半兩 甘草 芎藭 防風各一兩半
  右二十六味,治下篩,盛以葦袋。食前溫酒一升服方寸匕,日三服,急行七百步,更飲酒一升。忌如常法。
  風痹第八論 方
  論曰:血痹病從何而得之?師曰:夫尊榮人骨弱、肌膚盛,因疲勞汗出,臥不時動搖,加被微風遂得之,形如風狀。《巢源》云:其狀如被微風所吹。但以脈自微澀,澀在寸口,關上緊,宜針引陽氣,令脈和,緊去則愈。
  治風濕脈浮,身重汗出惡風方:
  甘草二兩 黃耆五兩 漢防己四兩 生薑 白术各三兩 大棗十二枚
  右六味,吹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服了坐被中,欲解如蟲行皮中,臥取汗。
  鐵精湯,治三陰三陽,厥逆寒食,胸脅支滿,病不能言,氣滿,胸中急,肩息,四肢時寒熱不隨,喘悸煩亂,吸吸少氣,言輒飛颺,虛損方:
  黃鐵三+斤,以流水八斗,揚之三千遍 人參三兩 炭五十斤,燒鐵令赤投冷水,復燒七遍如此,澄清,取汁二斗煮藥 半夏 麥門冬各一升 白薇 黃苓 甘草 芍藥各四兩 石膏五兩 生薑二兩 大棗二+枚
  右十味,□咀,內前汁中,煮取六升。服一升,日三服,兩日令盡。
  黃耆湯,治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狀方:
  蜀黃耆 人參《要略》無 芍藥 桂心各二兩 生薑六兩 大棗十二枚
  右六味,□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服七合,日三服令盡。
  治遊風行走無定,腫或如盤大,或如甌,或著腹背,或著臂,或著腳,悉主之方:
  海藻 茯苓 防風 獨活 附子 白术各三兩 大黃五兩 當歸一本作當陸 鬼箭各二兩
  右九味,□咀,以酒二斗,漬五日。初服二合,漸加,以知為度。
  白斂散,治風痹腫,筋急展轉易常處方:
  白斂半兩 附子六銖
  右二味,治下篩。酒服半刀圭,日三,不知增至一刀圭,身中熱行為候,十日便覺。
  治風痹遊走無定處,名曰血痹,大易方:
  萆薢 薯蕷 牛膝 澤瀉各二兩 地膚子 白術各半兩 乾漆 蠐螬 狗脊 車前子 天雄各十銖 茵芋六銖 山茱萸三十銖 乾地黃二兩半
  右十四味,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酒下十丸,日三,後稍加。
  治諸風痹方:
  防風 甘草 黃苓 桂心 當歸 茯苓各一兩 秦艽 葛根各二兩 生薑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