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子欲為神仙不死,當去三蟲,心下伏尸,常以夜半鷄嗚祝曰:
  東方青牙,服食青牙,飲以朝華,三嚥止。南方朱丹,服食朱丹,飲以丹池,三嚥止。中央之野,戊己昂昂,服食精氣,飲以醴泉,三嚥止。西方明石,服食明石,飲以靈液,三嚥止。北方玄滋,服食玄滋,飲以玉飴,三嚥止。如此三十日,三蟲皆死,伏尸走去。正神正氣自然定,伏尸不復還心中,兆自仙矣。此為五方五牙之法。此即是五厨也。故老子《五廚經》:修奉太和,不虧不盈。嘗之無味,嗅之無馨,子得聞之,命合真星,一受不退,長樂自然是也。又《太上黃素四十四方經》亦有此食祝之文也。
  《天文上經》云:玄古之人所以壽考者,造次之間不食穀也。
  《大有經》曰:五穀是刳命之鑿,腐臭五藏,致命促縮。此根入口,無希久壽,汝欲不死,腸中無滓也。
  《道學傳第七》云:陸脩靜,字元德,吳興東遷人也。雖外混世務,內守貞樸,少已習斷穀,別牀獨處也。
  第十六卷云:陶炎,字愛靜,廬江潯陽人也。年十五六,服食絕穀,初猶食麵,後唯食棗也。
  《靈寶齋戒威儀經訣下》云:道士食五穀,斷無所餌則飢。若服藥物,正中服之,過中聽飲清水,飲而絕食。平旦飲粥,日中菜食。
  《大真科下》云:受外內治錄學仙之人,皆當服食嚥氣,卻惡治病。未能斷穀者,食宜有常,旦粥也,中羹飯也,乾蔬盥豉,示止饑而已,不得適口貪香,美滋味,慎勿殺生,肥鮮狼藉。至於醬醋,亦不可多,多則損性。又不得過飽,恒令限少一兩口乃為佳也。食已便行,逍遙調適。臨食食訖,悉存先聖洪恩,垂逮銜荷無窮,普念一切成同飽滿,當得甘露芝液,無饑不復食啖世間塵味。若受他施食,皆慙謝主人。心口願念施主富樂,飽滿長年,同得法味,永兔灾衰,無饑渴想。常有法食及世間食,施與一切,無有窮盡,濟度舍氣,不生悔恡,終無嫌恨長共歡樂。初食食訖,出飯布散山水之中、巖林之下、籬墻之邊,勿擲屋上,蟲烏發穿,致漏弊也。
  《太上黃素四十方經》云:凡道士臨食,當以左手持箸,琢盤三過,乃微祝曰:二玄上道,四極清冷。太一帝君,百神黃寧。受根三宮,溉灌脾靈。上饗太和,餐味五馨。魂胎之命,七液流停,百關通和,五藏華明。雙皇合景,飛行上清。食畢,又琢盤三過,此名為魂胎受馨百神饗根之道,常能行之,令人神明氣和,魂魄安寧,辟惡除試,常保利貞。
  《神仙傳第九》云:介象,字元則,會稽人也。入山見仙女象,叩頭求乞長生。女曰:汝血食之氣未盡,斷穀三年,更來,吾上於此待汝。象歸,斷穀三年更來,乃復往也。此女故在前處,乃以《還丹經》一首以授象,合象曰:得此便得仙,勿復他為也。
  《九華經》云:曰者,霞之實也,霞者,日之精也。服之體生玉光,霞映上清之法也。
  《三皇齋儀》云:修道之人,日中一食,夜半生氣時食,此日夜兩食,皆取生氣時,避死氣時也。他時纖毫不得安嘗,必犯死氣也。若疾患採藥,或服餌休粮,各隨所宜,不拘制限。夫食以養身,身安神樂,不饑之者修學易成,餓困虛贏功業不就也。
  又云:一食道時,皆燒香以存,供養先聖,臨目思見前神降見,歆饗良久,願念施及一切,咸同飽滿。
  《洞玄五符經》云:食月之精可以長生,食星之精上昇太清也。
  《登真隱訣第二》云:服雲牙,可絕穀去尸也。
  《登真隱訣第四》云:服雲牙,可修真一之道,守元嚥液。若似饑,當食麵物,以漸遺穀卻粒,不得一日頓棄,所謂損之又損之,以致於無為也。
  《金簡玉字經》云:服食斷穀者,忌食酒肉及五辛之菜,皆當沐浴,潔衣燒香也。亦見《大有妙經》也。
  《太一洞真玄經》云:子既不能服食去穀、清腸研真者,且當節諸臊穢血腥,雜食葷辛之菜一為禁絕者,可以度生命之長也。
  又云:紫微真仙王夫人勸服木叙云:真人養生,太上所寶。七經五華,二淳內道。演出,服御眾藥,採釋百草,禳癘固命,木為最好。流激百邪,消疾耐老。體生光潤,充肌填腦。非夫勤慕可得,謂無天然,不為术方必也枯槁矣。
  又云:養性駐年,玄髮不變,此木家之所治也。
  又云:夫木乃辟塞邪津,氣遏鬼路矣。餐其九餌則靈心四數,榮衛輕盈。服其煎散,百疾廖除,可以長生久視也。合术之方為文多,故此不寫出也。
  又云:以兩手摩拭面目,今小熱,以為常,每欲數也。人之將老面皺者,先從兩目下始也,人之體二氣少者,先從兩鼻間始也。謂此二處皺衰之戶,人氣力之關津,故起居常行此法,以辟皺衰,而氣力常保康和也。
  《太平經第一百一十四》云:青童君採飛根,吞日景,服開明靈符,服月華符,服除二符,拘三魂,制七魄,佩星象符,服華丹,服黃水,服迴水,食鐶剛,食鳳腦,食松梨,食李棗,曰銀紫金,服雲腴,食竹筍,佩五神符,備此變化無窮,超凌三界之外,遊浪六合之中。
  《登真隱訣第七》云:服五石者,亦能一日九食,百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