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同德有德根。宿世不學問,今復與失鄰。學不得明師,焉能解疑難?吾道如毫毛,誰當能明分。上世始以來,所更如沙塵。動則有載劫,自惟甚苦勤。吾學無所學,乃能明自然。子當無相稽,勿以有相關。
  《玉字下經》云:天真皇人稽首,上白天尊:自受日月,隨運流遷,去來轉輪,一光一冥,一滅一度,一死一生,身受破壞,一敗一成,經履天地,改易光明,幽幽眇邈,非可思議。自龍漢以來,已九萬九千九百萬劫,緣對相牽,世世不絕,至于今日。亦嘗生王門,亦嘗生賤家,亦嘗生富室,亦嘗生窮寒;亦嘗為人尊,亦嘗為僕使;亦嘗嬰六疾,亦嘗受光明;亦嘗受智慧,亦嘗受愚聾。諸行備經,道德因緣,供養經法,七寶告靈,發心善願,功名得全。為三界所舉,五帝所明,降致雲輿,八景瓊輪,駕空乘浮,白日升晨,被蒙天尊,曲逮重恩。拂飾朽骸,得見光明。超凌三界,位登天真。今日侍座,歡樂難言。
  《太上業報因緣經》云:太上告普濟曰:吾昔赤明劫初,於南丹洞浮開陽上觀火煉池邊,與元始天尊大會說法,廣度諸天。時四梵天王將諸眷屬無量國人嚴持香花,供養聽法,各住一面。元始以此因緣,即放眉間十種相光,徹照十方無量國土,普使聞知。其東面建十法座,百寶莊嚴;南面建十法座,萬種莊嚴;西面建十法座,七寶莊嚴;北面建十法座,五色莊嚴;東北方建十法座,皆以碧玉莊嚴;東南方建十法座,悉以紅寶莊嚴;西南方建十法座,皆以縹玉莊嚴;西北方建十法座,皆以眾寶莊嚴,上方世界建十法座,皆萬寶莊嚴;下方世界建十法座,皆黃玉莊嚴。金燈萬照,瓊燭千明,巨億萬計,晃朗於前。十天齊列,百座莊嚴,內外光明,照耀天地。
  《靈寶出家因緣經》云:轉讀尊經,禮拜燒香,持齋奉戒,建百寶座,請說大乘,常為國主人王大臣作三世福田。
  《靈寶靈書經》云:南陵朱宮之中、九靈福堂,莫非在此供養靈寶,行齋持戒。斯經尊妙,度人無量。大劫交周,天崩地淪,四海冥合,金玉化消,萬道勢訖,而此經獨存,其法不絕。凡是諸雜法道術、變化經方、支散雜俗,並係六天之中、慾界之內,遇小劫一會,其法並滅,無復遺餘。其是《太清》雜化符圖《太平道經》並周旋上下十八天中,在色界之內。至大劫之交,天地改度,其文仍役,無復遺餘。其玉清上道《三洞神經》、《神真虎文》、《金書玉字、《靈寶真經》並出元始,處於二十八天無色之上,大劫周時,其文並還無上大羅天中玉京之山七寶玄臺,灾所不及。
  《本行經》云:《靈寶真文十部妙經》,太上所祕,不盡傳世。五岳所藏,亦多不具。龜山西室、王屋南詞,天經備足,皆萬劫一開將來。故有可期之冀,但當勤心於祈請長齋,以期真至。大運之周,克得備其天儀。
  《常住鎮經目》云:三洞三十六部真經,都合二百六十二萬八千二百二十卷,祕在三清之境、玄臺之上、大有紫微太極三宮之中,煥然朗曜,各有仙童玉女三千萬人,常燒香散花。
  《遁甲開山圖所記》云:名山石室,藏道經有三十二所,其十九室有經一百六十九萬五千八百三十一卷。其六室有經一萬五千二百三篇,不名卷數。其六室有經,直標名目,不說卷數。其一室有奇經妙圖,黃老發命,河洛之文,不可稱計。
  《上清倉元上錄經》云:法有三乘,有十二事。上、中、下品三乘經戒各十二焉,合為三十六部。
  《靈寶出家因緣經》云:道言:昔開皇元年,詣無名天尊受無上三洞大乘妙經一萬三千五百篇,符圖七千章。
  《諸天內音經》云:忽有天書,字方一丈,自然而見,空玄之中,文彩煥爛,八角垂芒,精光亂眼,不可得看。
  《太微經》云:天真三皇藏八會之文於委羽山。太微天帝藏一通於龜山。
  《三皇經》云:三皇自然之文,皆以金玉為用。天皇所受,玄玉為簡,青玉為文;地皇所受,黃玉為簡,白玉為文:人皇所受,赤玉為簡,黃玉為文。綴以金鈎,聯以金鎖,擎以玉案,覆以珠巾,芬以五香,侍以十華;玉童、玉女,執拂左右;真官仙職,司承玄文;辟邪、獅子,麒麟、鳳凰,青龍、白虎,玄武、朱雀,靈禽聖獸,無量伎樂;六甲、六丁,三五僚屬,防護宿衛,奉事玆文。
  《洞真太霄琅書妙經》云:《紫度炎光神玄變經》者,非紫度炎光,先有本文,乃是神經,自生空虛之中,凝氣成章,玄光炎映。積七千年,其文乃見。太微天帝君以紫簡結其篇目,金簡正書其文,仍記為《紫度炎光神玄變經》焉。
  《太上太真科經》云:刻明得道,要由於經。經圖科戒,不可舛誤,書寫五校,講練習之。天文始終,各有經書,大而計之,數不可勝。今且據一。天下內外要文,取其急用,蓋亦無數。自開闢以後,至於劫終,中國十二萬三千卷,四方夷蠻戎狄各八萬四千卷;此外卷無定目。三皇至于三代,高上老子為師,出世行化,要有一萬三千卷皆內學之法。凡諸真經,皆結空成字,聖師出化,寫以施行。玉牒金書,七寶為簡。後世竹木縑紙,代充舊經。目錄元數,太玄都玉京山上紫微宮有之具足;餘處分化,各得多少。雖本目